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2004EC000317)

作品数:19 被引量:302H指数:11
相关作者:王华房玉林李华梁艳英梁新红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葡萄
  • 4篇葡萄酒
  • 4篇GC/MS
  • 3篇香气
  • 2篇桑椹
  • 2篇酿造
  • 2篇酿造工艺
  • 2篇香气成分
  • 2篇抗氧化
  • 2篇花色
  • 2篇花色素
  • 2篇花色素苷
  • 2篇GC/MS法
  • 1篇代谢
  • 1篇冬芽
  • 1篇需冷量
  • 1篇学成
  • 1篇盐胁迫
  • 1篇药剂
  • 1篇叶片

机构

  • 19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1篇王华
  • 8篇房玉林
  • 8篇李华
  • 3篇梁艳英
  • 3篇梁新红
  • 2篇任玉巧
  • 2篇薛飞
  • 2篇冯丽丹
  • 2篇王晓宇
  • 2篇陈书霞
  • 2篇李佩洪
  • 2篇宋士任
  • 2篇张昂
  • 2篇菅蓁
  • 2篇张莉
  • 2篇何建林
  • 2篇李勇
  • 1篇杨莹
  • 1篇陶永胜
  • 1篇常微

传媒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酿酒科技
  • 2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壳聚糖对桑椹汁澄清度及理化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研究了壳聚糖对桑椹汁的澄清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是一种有效的果汁澄清剂,在4℃条件下、壳聚糖用量为0.8g/L时对桑椹汁的澄清效果最好。壳聚糖在提高澄清度的同时,降低了桑椹汁中总酚、单宁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且不影响其他主要成分。
王华管敬喜杨莹
关键词:壳聚糖
3个地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以3个不同地区(四川西昌、陕西杨陵和陕西蓝田)2002年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材料,利用GC/M 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3种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共检出54种香气成分,其中酮类3种,醇类11种,酯类18种。杨陵酒样检出17种成分,蓝田酒样22种,西昌酒样31种。醇类是3种酒所有香气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一类物质(蓝田酒95.48%,杨陵酒65.99%,西昌酒42.73%),其次是酯类(西昌酒37.00%,杨陵酒33.87%,蓝田酒4.22%)。蓝田酒和杨陵酒苯乙醇含量最高,分别达56.46%和46.31%,西昌酒1-戊醇含量最高(29.13%);丁二酸乙酯是杨陵酒(18.1%)和蓝田酒(2.96%)含量最高的酯类,而西昌酒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含量(18.94%)最高。此外,3种酒均检测出萜烯、呋喃、烷烃等类化合物,但含量较少(杨陵酒1.15%,蓝田酒0.28%,西昌酒9.09%)。3种酒香气成分既表现出品种的一致性,在种类组成和相对含量等方面亦表现出较大差异。
房玉林张昂宋士任王贞强陈书霞
关键词:葡萄酒香气成分GC/MS赤霞珠
不同酿造工艺对树莓干酒香气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为树莓加工工艺的改进及树莓酒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工艺和CO2浸渍工艺,进行小容器树莓干酒的酿造,并利用GC/MS技术对2种工艺条件下生产的树莓酒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2种工艺酿造的树莓原酒中共得到48种香气物质,其中36种非两者共有,占总香气物质类型的75%,产生了非常明显的香气差异;传统工艺酿造的原酒出现了33种香气化合物,CO2浸渍工艺酿造的原酒中有27种化合物生成。经过陈酿,传统工艺和CO2浸渍工艺处理的酒中分别出现了22和31种新的呈香物质,2种陈酿酒中共有39种香气物质,其中有21种是两者共有的。【结论】与传统工艺相比,CO2浸渍酿造的酒更适合于贮藏陈酿,陈酿过程有利于树莓酒香气的成熟与改善,香气变得更加丰富和成熟。
房玉林赵现华张昂宋建强张莉薛飞王华
关键词:酿造工艺香气成分GC/MS法
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葡萄产期调节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对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生态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不适宜的降水分布是该地区葡萄生产中最大的限制性因子,但其旱季中具有生产优质葡萄和葡萄酒的基本生态条件。此外,对葡萄产期调节的可行性及相关模式进行了探讨。
房玉林李华张振文
关键词:葡萄生产产期调节
论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目标——优质、稳产、长寿、美观被引量:24
2005年
葡萄是我国重要的栽培果树之一,其生产模式和指导思想在我国一直存在一些偏差。从系统学的角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论述了目前我国葡萄生产模式和技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影响葡萄生产水平提高的限制性因素以及与发达国家相关技术领域的差距;认为只有从生产观念的变革出发,遵循“优质、稳产、长寿、美观”的原则,实施科学合理的栽培系统,促进生产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我国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美观、高效的生产目标。
李华房玉林
关键词:稳产
葡萄籽超微粉体外消化后抗氧化能力的检测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不同的方法检测葡萄籽超微粉经体外消化后的抗氧化能力。通过对总酚和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清除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ABTS(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自由基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的测定,得出:葡萄籽超微粉具有很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在利用透析袋模拟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吸收实验中,大量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能够以被动吸收的方式进入透析袋内,透析液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李华李佩洪李勇王晓宇
关键词:葡萄籽抗氧化
22株中国优良酒酒球菌代谢生物胺的检测被引量:3
2008年
葡萄酒苹果酸-乳酸菌在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中对氨基酸进行脱羧反应产生具有毒性作用的生物胺。利用PCR技术及HPLC检测方法对22株中国优良酒酒球菌的生物胺代谢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CR检测结果与HPLC测定结果一致,从我国葡萄产区筛选的优良酒酒球菌均不产生组胺、酪胺和腐胺,从生物胺角度,我国筛选的22株优良酒酒球菌具有较高的生物胺代谢安全性。
李华李志军梁新红王华吴永宁
关键词:酒酒球菌生物胺PCRHPLC方法
低温和几种化学药剂对酿酒葡萄冬芽萌发的影响
2005年
房玉林李华陶永胜
关键词:酿酒葡萄化学药剂萌发冬芽需冷量萌芽
抗氧化检测方法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1
2008年
通过对大量文献中不同抗氧化检测方法测定值的分析,统计出目前最常用的10种抗氧化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基于HAT机制的方法(TBARS、FTC、ORAC)与生理相关自由基清除法(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的相关性高于其与SET机制方法(DPPH、ABTS、FRAP、FC)的相关性。相反,基于SET机制的各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高于它们与其他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测定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方法与其他各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都很差。另外,由于待测物的不同,不同抗氧化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变化差异很大,R2的变化范围为0.00X^0.9XX。因此,在目前状况下,测定抗氧化能力时,应该根据实验室条件以及待测物,选用不同机制的多种方法。
李华李佩洪王晓宇李勇
不同酿造工艺对毛葡萄酒香气的影响被引量:30
2007年
为探索酿造工艺对毛葡萄酒风味的影响,利用GC/MS法对秦巴山区野生毛葡萄在两种工艺条件下酿造的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传统工艺及CO2浸渍工艺酿造的毛葡萄酒醇类相对含量最高,其中以苯乙醇、戊醇含量最高。在酯类、酮类、酚类方面,两种工艺酿造的原酒比陈酿6个月的酒种类少,相对含量低;而对于其他香气成分,则是原酒高于陈酿6个月的酒。说明一定时间的陈酿对于毛葡萄酒的香气质量有所提高。通过对两种工艺的综合比较发现,传统工艺酿造的原酒香气质量优于CO2浸渍工艺酿造原酒;但经过6个月的陈酿后,CO2浸渍工艺酿造酒香气质量却高于传统工艺的酿造酒。
房玉林王华张莉常微薛飞刘树文
关键词:毛葡萄葡萄酒香气GC/M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