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545)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兆会王振常吕晗赵鹏飞鲜军舫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耳鸣
  • 8篇搏动性
  • 8篇搏动性耳鸣
  • 4篇影像
  • 4篇影像学
  • 4篇症状
  • 4篇颞骨
  • 3篇常见症
  • 3篇常见症状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影像学检查
  • 2篇造影
  • 2篇生活质量
  • 2篇活质量
  • 2篇蜂房
  • 2篇病因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血管造影术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刘兆会
  • 5篇王振常
  • 3篇鲜军舫
  • 3篇赵鹏飞
  • 3篇吕晗
  • 2篇晁岳举
  • 2篇梁熙虹
  • 2篇龚树生
  • 2篇庞婷婷
  • 1篇杜望
  • 1篇燕飞
  • 1篇帕米尔·阿布...
  • 1篇刘文娟
  • 1篇王国鹏
  • 1篇曾荣
  • 1篇姜虹
  • 1篇粱熙虹

传媒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国际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颞骨蜂房在搏动性耳鸣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搏动性耳鸣是常见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作为搏动性耳鸣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颞骨蜂房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不同学者之间的观点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导致临床上缺乏完善的搏动性耳鸣病因诊断方法和令人满意的针对搏动性耳鸣发生的影响因素而设计的个性化治疗方法。本文将国内外关于颞骨蜂房在搏动性耳鸣中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水平,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晁岳举庞婷婷刘兆会
关键词:耳鸣颞骨
搏动性耳鸣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搏动性耳呜是耳科和神经内科就诊的常见症状之一,并且逐年增多。长时间耳鸣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工作状态,甚至引起精神异常、自杀等严重后果。随着影像设备、后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搏动性耳鸣,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但是也存在一些研究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领域。因此,我们现将国内外关于搏动性耳鸣的研究进行综述如下,旨在提高对搏动性耳鸣的认知。
刘兆会王振常龚树生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影像学生活质量后处理技术常见症状神经内科
积极开展搏动性耳鸣的影像学研究
2013年
耳鸣是耳科和神经内科就诊的常见症状,我国多达17%的成人均有过耳鸣经历,其中4%表现为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PT),约900万患者,且逐年增加。PT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没有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影像设备及后处理软件的不断发展,为Prr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具有巨大潜力。
王振常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影像学常见症状影像设备PRR
搏动性耳鸣影像学检查方法与路径指南被引量:32
2013年
搏动性耳鸣是耳科常见症状之一,我国约有900万患者。大多数患者强烈期望消除耳鸣折磨,提高生活质量。影像学检查在诊断搏动性耳鸣病因方面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缺乏针对该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规范或指南,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下列检查指南供大家参考,并希望在参考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便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方法搏动性耳鸣常见症状生活质量可替代
颞骨蜂房含气不良对声音传导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含气不良颞骨蜂房对声音传导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气和不含气组Ⅰ~Ⅲ级气化颞骨血管性耳鸣模型各1个,固定传导至鼓室声音响度,对比乙状窦沟侧施加声音大小。结果分别施加125~8000 Hz的7种频率,Ⅰ级气化且含气模型施加声音强度分别是46.1、46.2、45.4、46.5、68.5、55.6和84.2 dB HL;不含气模型施加声音强度分别是>91.6、80.6、>91.6、91.2、83.3、>91.6和>91.6 dB HL。Ⅱ级气化且含气模型施加声音强度分别是40.8、41.0、40.2、41.0、40.8,56.7和74.7 dB HL;不含气模型施加声音强度分别是>91.6、>91.6、84.0、88.6、82.1、>91.6和75.1 dB HL。Ⅲ级气化且含气模型施加声音强度分别是51.3、51.6、45.8、57.9、61.0、81.0和82.9 dB HL;不含气模型施加声音强度分别是>91.6、82.6、83.1、85.8、90.6、>91.6和>91.6 dB HL。结论与含气颞骨蜂房相比,含气不良颞骨蜂房对声音传导的衰减作用更加明显。
刘兆会刘文娟何雪颖
关键词:颞骨声音耳鸣
颞骨双期增强CT诊断搏动性耳鸣病因的价值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颞骨双期增强CT(DPCT)诊断搏动性耳鸣(PT)病因的价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9-2012年行DPCT检查的单侧PT患者157例,其中同期行颞骨HRCT检查71例,耳部MRI80例,全脑DSA89例。对比分析DPCT与HRCT、MRI和DSA对胛病因诊断能力。结果71例行HRCT和DPCT的患者中,共发现68个病因,DPCT的诊断率100%,明显高于HRCT的77.9%。80例行MRI和DPCT的患者中,共有83个病因,DPCT的诊断率94.0%,明显高于MRI的8.4%。89例行DSA和DPCT的患者中,共有99个病因,DPCT的诊断率91.9%,明显高于DSA的15.2%。结论DPCT对PT病因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其他影像检查,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刘兆会赵鹏飞王国鹏鲜军舫梁熙虹姜虹曾荣吕晗龚树生王振常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血管造影术
以搏动性耳鸣为首发症状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CTA评估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估颞骨CT血管造影(CTA)对搏动性耳鸣(PT)患者中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分析2008-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因PT入院,同时行颞骨CTA及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资料。纳入经DSA诊断DAVFs的患者9例;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匹配但DSA未显示DAVFs的患者9例。由2位放射科医师在不知结果的情况下,评估以下征象的发生情况:颈外动脉分支不对称增粗、颈内静脉早显、颅底静脉丛不对称增多、静脉窦表面毛糙散乱、海绵窦提前显影、静脉窦狭窄、脑内皮质静脉不对称增粗、颞枕骨骨穿支不对称增多、棘孔不对称扩大。结果颈外动脉分支增粗的敏感性78%、特异性100%;颈内静脉早显的敏感性89%、特异性100%;颅底静脉丛不对称增多的敏感性89%、特异性89%;静脉窦表面毛糙散乱及颞枕骨骨穿支增多的敏感性均67%、特异性均为100%;海绵窦不对称显影的敏感性22%、特异性100%;静脉窦狭窄的敏感性33%、特异性78%;棘孔扩大的敏感性56%、特异性89%。脑内皮质静脉增粗均未见显示。结论CTA可用于对PT患者中DAVFs的筛查性诊断,其中颅底静脉丛增多、颈内静脉早显、颈外动脉分支增粗、静脉窦表面毛糙散乱、颞枕骨骨穿支增多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颈外动脉分支增粗提示该分支为DAVFs的供血动脉。此外,颞枕骨骨穿支增多和棘孔增宽可应用于平扫CT上对该病的评估。
赵鹏飞帕米尔·阿布都卡地鲜军舫梁熙虹燕飞杜望吕晗王振常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搏动性耳鸣
搏动性耳鸣病因及影像学检查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耳鸣是常见症状,全世界约10%~30%成人均有耳鸣的经历,我国发生率约17%,约占耳鼻咽喉科门诊量的10%~20%。耳鸣分为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其中搏动性耳鸣表现为耳鸣的声音节律与患者心跳、脉搏同步,约占全部耳鸣的4%,我国约有1000万患者,并且逐年增多。
晁岳举庞婷婷刘兆会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颞骨
乙状窦沟骨板缺损致搏动性耳鸣的CT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以搏动性耳鸣为主要症状的乙状窦沟骨板缺损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9—2012年11例乙状窦沟骨板缺损引起持续性单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头颈部双期增强CT表现。结果CT显示乙状窦沟骨板缺损均位于耳鸣侧。术中和CT均能显示乙状窦沟骨板缺损共13个,位于乙状窦降部8个,乙状窦上曲3个,同时累及乙状窦上曲、降部2个,CT测量骨板缺损的最大左右径[(6.1±3.5)mm]和上下径[(4.2±1.9)mm]均明显大于术中测量的长径[(4.5±3.9)mm]和短径[(3.0±1.3)mm]。CT显示而术中未发现骨板缺损5个。9例患者脑静脉回流呈不均衡型,骨板缺损均位于静脉回流优势侧。2例脑静脉回流呈均衡型,骨板缺损均位于左侧。患者耳鸣侧颞骨均气化良好,颞骨气房及鼓室均富含气体。结论乙状窦沟骨板缺损多位于乙状窦上曲、降部前/外侧壁,好发于脑回流静脉优势及颞骨蜂房气化侧。
刘兆会王国鹏赵鹏飞王振常龚树生鲜军舫粱熙虹曾荣吕晗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