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33030) 作品数:36 被引量:177 H指数:8 相关作者: 黄玉东 刘丽 贺金梅 傅宏俊 徐志伟 更多>> 相关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 吉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理学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更多>>
不同截面炭纤维表面特性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07年 使用SEM、AFM、比表面积与孔体积测试分析仪(BET)和XPS对国产腰形截面炭纤维、圆形截面高强炭纤维和国外圆形截面T300炭纤维表面特性进行物理与化学表征与分析,并对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进行了研究。表面形貌分析表明,腰形截面炭纤维比表面积大于圆形截面炭纤维,但其表面沟槽较圆形截面炭纤维浅。XPS分析表明,腰形截面炭纤维的表面活性略高于国产圆形截面炭纤维,但明显低于T300;界面剪切强度与层间剪切强度测试结果表明,腰形截面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均接近于T300/环氧复合材料,高于国产圆形截面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 徐志伟 黄玉东 刘丽 张春华关键词:炭纤维 复合材料 超声处理对碳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烧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将超声直接作用于聚芳基乙炔树脂(PAA)的方法,研究了超声处理对PAA树脂本体的影响,并把超声处理应用于RTM成型工艺中,研究了超声处理对平板CF/PA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最佳处理时间60s左右的超声处理,碳纤维/聚芳基乙炔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耐烧蚀性能均有所提高.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超声处理后树脂与纤维之间的浸润性提高,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得到改善. 姜再兴 黄玉东 刘丽关键词:超声处理 烧蚀性能 浸润性 预浸料生产中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3 2009年 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无碱布/酚醛预浸料的树脂含量、可溶树脂含量和挥发分含量进行在线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方法分别建立标准模型,选择光谱预处理方法和PLS的因子数.用近红外方法和标准方法对未知样品进行分析,通过t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没有显著性的差别,利用该方法可以同时预测三项指标,1分钟之内就可以分析一个样品,没有破坏性.如果质量指标不合格,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及时调节工艺参数.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方法能够十分有效和准确对分析预浸料质量. 姜波 黄玉东 刘丽 李伟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预浸料 偏最小二乘回归 Synthesis and kinetics of 2-chloro-4,6-dinitroresorcinol 2008年 2-chloro-4,6-dinitroresorcinol was synthesized from 4,6-dinitro-1,2,3-trichlorobenzene by hydrolysis.The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bsorbency of the hydrolysis mixtur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periods of time.By kinetic calculation,it is shown that when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in the range of 343.15 K to 358.15 K,the reac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econdary apparent dynamic model,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is 200.11 kJ/mol and the expression of kinetic parameter k is 3.761×1028exp(-2.001×105/RT).The reac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cour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史瑞欣 黄玉东关键词:SYNTHESIS KINETICS 均匀试验法优化4,6-二硝基-1,2,3-三氯苯合成工艺 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化学计量学中的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对4,6-二硝基-1,2,3-三氯苯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4,6-二硝基-1,2,3-三氯苯收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时间、温度、硝酸与三氯苯的摩尔配比、硫酸与三氯苯的摩尔配比.优化的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3.92 h,温度为62.98℃,硝酸与三氯苯的摩尔比为2.31∶1,硫酸与三氯苯的摩尔比为11∶1,4,6-二硝基-1,2,3-三氯苯的最大收率为97.95%.对反应产物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 史瑞欣 黄玉东芳基硫醇在CF/Epoxy复合材料界面上的自组装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分子自组装,即在表面金属化的碳纤维上进行有机分子的自组装。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分析证实了末端官能团不同的芳基硫醇化学吸附在银的表面,并形成了平躺取向和倾斜取向的自组装膜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进一步证实了两种自组装膜通过S原子和Ag形成共价键吸附在碳纤维表面。表面经组装改性后的碳纤维和环氧复合后界面粘结强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揭示了界面区域膜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贺金梅 黄玉东 刘丽 孔令艳关键词:分子自组装 SERS γ-射线辐照对聚丙烯腈纤维结构和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γ-射线辐照方法对在氮气介质中的聚丙烯腈纤维进行处理,探索辐照剂量对纤维单丝拉伸强度和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辐照剂量10-1000kGy范围内,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纤维单丝拉伸强度逐渐降低,同时辐照使得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降低。进而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纤维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纤维表面化学结构,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晶状态,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纤维的耐热性能。 张艳华 黄玉东 赵峰 林鹏关键词:PAN纤维 层间剪切强度 高能辐照下环氧树脂对腰形碳纤维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高能射线共辐照接枝,在环氧树脂/丙酮溶液中对腰形截面碳纤维表面进行了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纤维的表面及复合材料断口形貌的变化;利用浸润性测试方法分析了纤维表面能的变化;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方法分析了纤维表面化学元素及官能团的组成;通过层间剪切强度(ILSS)表征了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结果表明,处理后碳纤维表面沟槽变深,氧元素和碳元素百分含量比(O/C)提高,表面能极性分量增加,ILSS最大可提高18.3%,达到91.3MPa. 徐志伟 黄玉东 张春华 张丽芳 刘丽 贺金梅关键词:环氧树脂 辐照接枝 表面改性 CF表面低聚倍半硅氧烷涂层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影响 被引量:22 2006年 采用不同倍半硅氧烷(SSO)(YGO-SSO和Methacryl isobutyl-POSS)涂层对碳纤维(CF)改性,有效地提高了碳纤维/聚芳基乙炔(CF/PAA)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力调制模式对CF/PAA复合材料横截面进行表面形貌和硬度分布研究,通过对硬度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纤维、界面相、基体相硬度分布直方图和线分布图,对不同涂层、同种涂层不同浓度改性后的复合材料界面相特性进行了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构、不同浓度SSO涂层处理对界面的改性效果不同,含大有机官能团的笼型倍半硅氧烷(Methacrylisobutyl-POSS)的改性效果好。AFM分析直观地表明,经不同结构SSO涂层处理后CF/PAA复合材料中出现不同形貌结构、不同硬度的界面过渡层,该界面层提高纤维/树脂的粘接。 张学忠 黄玉东 王天玉 胡立江关键词:倍半硅氧烷 聚芳基乙炔 界面相 甲基丙烯酰氧基倍半硅氧烷改性碳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 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微脱粘法、三点弯曲法、扫描电镜(SEM)、力调制模式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研究了甲基丙烯酰氧基倍半硅氧烷(Methacryl-POSS)涂层改性前后的碳纤维增强的聚芳基乙炔(PAA)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用Wilhelmy法研究了处理前后的碳纤维与PAA树脂的浸润性。结果表明:POSS涂层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大,与PAA树脂的浸润性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36%,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50%。DMTA图谱表明,POSS涂层改性后,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12℃,损耗因子降低了53%,表明复合材料的界面粘接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王天玉 黄玉东 曹正华关键词:碳纤维 聚芳基乙炔 倍半硅氧烷 动态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