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ZE0204)

作品数:26 被引量:481H指数:17
相关作者:鲍毅新葛宝明胡知渊程宏毅郑祥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底栖动物
  • 11篇大型底栖动物
  • 8篇群落
  • 7篇围垦
  • 5篇大型底栖动物...
  • 5篇底栖动物群落
  • 5篇动物群
  • 5篇动物群落
  • 5篇湿地
  • 4篇滩涂围垦
  • 4篇功能群
  • 4篇潮间带
  • 3篇多样性
  • 3篇生态学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滩涂湿地
  • 3篇群落结构
  • 3篇互花米草
  • 2篇植物
  • 2篇植物多样性

机构

  • 24篇浙江师范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温州师范学院
  • 1篇温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2篇鲍毅新
  • 15篇葛宝明
  • 8篇胡知渊
  • 7篇程宏毅
  • 7篇郑祥
  • 7篇李欢欢
  • 6篇冯利华
  • 3篇丁平
  • 2篇杨月伟
  • 2篇夏贵荣
  • 2篇李铭红
  • 2篇慎佳泓
  • 2篇于明坚
  • 2篇胡仁勇
  • 1篇张龙龙
  • 1篇章书声
  • 1篇李侠
  • 1篇胡一中
  • 1篇丁炳扬
  • 1篇魏德重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4篇Curren...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海洋科学
  • 2篇Zoolog...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州湾灵昆岛东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被引量:18
2007年
鲍毅新葛宝明郑祥程宏毅胡一中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潮间带多样性
浙江乐清湾湿地水鸟资源及其多样性特征被引量:37
2005年
乐清湾是我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海湾之一。作者于1997、1999和2003年对乐清湾水鸟的分布、数量和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54种水鸟,隶属4目7科24属。其中湾口的水鸟物种数、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涉禽所占比例均为最高,湾底次之,湾中部最低。影响这一区域鸟类分布和多样性的因素包括不同区域的滩涂宽度、水动力条件以及有效潮上坪面积等。乐清湾冬季水鸟的物种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年间差异均不显著。除2003年分布于湾底的水鸟个体数量比1999年有所增加外,其他区域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只有湾口2003年和1997年间的差异显著。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说明适宜水鸟栖息的整体资源环境正逐渐退化,这可能与围垦等人为干扰因素有关。
杨月伟夏贵荣丁平马仁翻陈余钊
关键词:海湾围垦
滩涂围垦区的PRED关系——以慈溪市为例被引量:6
2006年
根据历史数据和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利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仿真研究了慈溪市未来政策实施后PRED(滩涂围垦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不协调简称为PRED问题)关系的不同情况。同时指出,对于慈溪市来说,单方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方案1和把环境保护作为第一目标、经济慢速发展的方案2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同时兼顾的方案3才是首选方案。
冯利华鲍毅新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仿真
人为干扰对黑腹滨鹬觅食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9
2005年
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人为干扰实验法,于浙江省乐清湾滩涂进行人类活动对黑腹滨鹬(Calidrisalpina)觅食行为影响的研究。取样观察结果表明,在每天沿海堤可观察黑腹滨鹬持续觅食的1h里,96.6%的黑腹滨鹬在35m或更小的距离上通过奔跑或惊飞对人类的活动作出反应;黑腹滨鹬花费90%(人类较多的盐盆滩涂为85%,较少的乐成滩涂为94%)的时间觅食,10%的时间用于避免人类的干扰;人数、人类活动类型对觅食时间具有显著影响,人数、人离黑腹滨鹬的距离、人类活动类型对黑腹滨鹬移动的距离、移动的次数以及黑腹滨鹬对人类靠近的反应均具有显著效应。人为干扰最小接近距离实验结果表明,黑腹滨鹬对人类反应的距离在3~30m;干扰人数为1人时的最小接近距离显著大于2人;人类行走和奔跑的两种活动类型对黑腹滨鹬的最小接近距离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验证了滨鸟觅食区内的人为活动严重影响黑腹滨鹬觅食行为的假设。
杨月伟夏贵荣丁平陈余钊
关键词:觅食行为
围垦滩涂潮沟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生态位分析被引量:39
2006年
In Nov. 2005,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and niche analysis at creeks in three diked tidal flats were studied at Lingkun Island,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 revealed 31 species belonging to 19 families, 7 classes and 6 phyla most of which were gastropoda, lamellibranchia, crustacea and polychaeta. In the different habitats of the creeks (the grass flat, the bank of creek and the bottom of the creek), the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the macrobenthic differed. There were 16 species in the grass flat, 21 species in the bank of the creek and 13 species at the bottom of creek. The macrobenthic structure and life forms of the creeks were different in these three habitats, and showed that the creeks changed regularly with the environment factors. In general, the Margalef’s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BaC > BoC > GF; the Shannon-Wiener’s index: BaC > Boc > GF; the Pielou’s index: BoC > BaC > GF; the Simpson’s index: GF > BaC > BoC. The analysis of the niche breadth and niche overlap showed that these two were closed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of the species, which revealed that the niche breadth and the niche overlaps reflect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the abundance and the species ability of utilizing the environmental resource. 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the four times extraction of the density of macrobenthic species, using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 of between-groups linkage method and the Non-matric Multidimentional Scaling method, these species could be assigned to several groups.
胡知渊鲍毅新葛宝明李欢欢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生态位系统聚类
灵昆岛围垦区内外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被引量:36
2008年
2006年2月至2006年11月在灵昆岛东滩湿地选择1997年围垦潮沟滩涂以及围垦区外的自然滩涂作为样地,开展了自然滩涂与围垦潮沟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比较的调查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6种,隶属7门8纲22科,这些物种中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共占物种总数的83.33%。其中在围垦区内的4个样点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7种,在自然滩涂上的4个样点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2种。通过对定量取样获得的各群落大型底栖动物密度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了各种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位宽度和围垦区内外不同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H′、Pielou指数J、Simpson指数D),结果显示围垦滩涂潮沟上的光滩和边滩以及自然滩涂上的高潮带和中潮带滩涂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较高,Simpson优势度指数D则相对较低,表明了这些位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程度较高,而长满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位点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要小于受潮水作用相似的邻近滩涂,但Simpson优势度指数D却相对较高,这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已改变了原来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运用相似度指数Jc、成对t检验以及聚类和排序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对围垦滩涂潮沟和自然滩涂上的各个位点进行了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潮位是影响自然滩涂上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潮位之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差异比较明显。相对而言,围垦区内各生境之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化程度较低,即围垦导致潮位因素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的影响降低。
胡知渊李欢欢鲍毅新葛宝明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互花米草群落相似性
慈溪市海岸变迁与滩涂围垦被引量:19
2006年
根据历史和实测资料研究慈溪市海岸变化过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距今约2500a慈溪全境已形成南丘北海、中部为滨海平原的地貌格局;2)慈溪滩涂属于淤涨型滩涂,自宋代以来已修建11道海塘,新中国成立前海岸线平均每年向外推移25m,之后则达到50~100m;3)慈溪滩涂形成演变的影响因子包括地形约束、河川径流和人类活动等,近代人类活动的作用强度越来越大;4)西三闸附近涨潮潮位增高和庵东滩面淤高、扩大是西三潮沟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其诱因是大规模的人类活动。西三潮沟的整治原则应是“因势利导,围涂治沟”。鉴于目前西三潮沟东西两侧都已完成直堤工程,建议在钱塘江连续丰水年时抛石筑坝,彻底截断西三潮沟。
冯利华鲍毅新
关键词:海岸滩涂围垦
杭州湾滩涂Na元素含量对植物多样性和优势度的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钠元素是滩涂湿地土壤盐分的最主要成分。利用样方法调查了杭州湾滩涂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以及土壤钠含量对植物多样性和优势度的影响,用相关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1)海塘内的物种多样性要高于海塘外,有11种植物,优势植物是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且互花米草的优势度要高于芦苇;但是在海塘外的自然滩涂,则只出现3种植物,主要优势植物是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xmariqueter),芦苇则较为少见。在海塘外的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混合群落中,海三棱藨草的优势度要高于互花米草。(2)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和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指数均与土壤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分别为y(Margalef指数)=-0.05x+1.608(R2=0.732,P<0.01,n=10),y(Simpson指数)=-0.038x+1.214(R2=0.926,P<0.01,n=10)。(3)海塘内互花米草的重要值与土壤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y=0.033x-0.007(R2=0.802,P<0.01,n=10);而芦苇重要值则与其呈极显著负相关,y=-0.013x+0.419(R2=0.607,P<0.01,n=10)。在海塘外的混合群落中,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的重要值与土壤钠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4)随着(海塘)围垦时间的延长,其物种多样性呈现增大的趋势,中生植物更为丰富,而盐生植物逐渐萎缩。
李侠于明坚慎佳泓胡仁勇李铭红
关键词:滩涂湿地植物多样性优势度
杭州湾南岸大桥建设区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及营养等级的季节动态被引量:33
2007年
2006年5月至2007年1月在杭州湾南岸跨海大桥附近潮滩共采集到32种大型底栖动物,根据其食性类型划分为5种功能群。用功能群方法对这些物种生境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各多样性指数在潮带间差异显著,季节间则只有Margalef种类丰度(S)和Shannon-Wiener指数(H′)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功能群密度在季节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潮带间除了浮游生物食者外,其它类群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肉食者的种类数在潮带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季节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它功能群刚好相反。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包括4个营养级别,各营养级的构成密度在季节间差异不显著,在潮带间则差异显著;各营养级种类数是处于第四级的肉食者季节间差异显著,潮带间变化不显著,处于第二、三营养等级的功能群则正好相反。底栖动物功能群多样性综合反映了杭州湾南岸大桥建设区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情况。
李欢欢鲍毅新胡知渊葛宝明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潮间带
夏季杭州湾南岸慈溪滩涂泥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4
2006年
2004年7月对杭州湾南岸慈溪自然滩涂的泥螺种群进行了取样调查,分别采用Taylor幂法则、Iwao聚集格局回归分析法及Morisita指数公式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7个样地间泥螺种群密度差异极显著,种群空间格局在局域斑块尺度属于聚集型负二项分布。造成样地间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泥螺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与滩涂上积水区域呈斑块状分布有关。
葛宝明鲍毅新程宏毅郑祥
关键词:泥螺种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