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33070)

作品数:23 被引量:340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杰梁节英贺福吕春祥吕永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东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化学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篇聚丙烯
  • 11篇聚丙烯腈
  • 11篇丙烯
  • 11篇丙烯腈
  • 10篇纤维
  • 9篇预氧化
  • 9篇碳纤维
  • 8篇炭纤维
  • 8篇改性
  • 7篇聚丙烯腈纤维
  • 7篇丙烯腈纤维
  • 6篇PAN基
  • 4篇纳米
  • 4篇化学改性
  • 3篇电化学
  • 3篇电化学氧化
  • 3篇预氧化过程
  • 3篇上浆剂
  • 3篇纤维结构
  • 3篇纳米SIO

机构

  • 13篇北京化工大学
  • 7篇东华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山...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北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邢台学院
  • 1篇中国石化上海...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3篇刘杰
  • 7篇梁节英
  • 6篇吕春祥
  • 6篇吕永根
  • 5篇贺福
  • 4篇王心葵
  • 4篇李永红
  • 4篇秦显营
  • 4篇郭云霞
  • 4篇杨禹
  • 3篇王雷
  • 3篇李佳
  • 3篇马兆昆
  • 2篇吴刚平
  • 2篇李志宏
  • 2篇苏小雷
  • 2篇刘鸿鹏
  • 2篇宋燕
  • 2篇岳奇伟
  • 1篇刘朗

传媒

  • 7篇新型炭材料
  • 2篇合成纤维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Journa...
  • 1篇合成纤维工业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高科技纤维与...
  • 1篇航空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纺丝工艺对带形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取向结构及热导率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中间相沥青经熔融纺丝、不熔化、炭化石墨化制备了带状高导热石墨纤维.鉴于纺丝工艺对中间相分子的轴向和截面取向度的重要影响,研究了喷丝板结构和纺丝温度对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MPGF)的取向结构和传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矩形截面喷丝的微孔,在最佳的纺丝温度下,截面长宽比越大,初生纤维内分子的取向度越高,MPGF的传导性越好.当长宽比和纺丝温度分别为9:1和305℃时,MPGF的取向度较高(97.8%),热导率达到894W/(m.K);长宽比继续增大时,更高的剪切作用致使纤维内应力较大,纺丝稳定性变差.
马兆昆刘朗刘杰
关键词:热导率
化学改性对聚丙烯腈纤维及预氧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对聚丙烯腈纤维进行了化学改性,借助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定量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平衡含水率、密度、力学性能等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改性纤维、预氧化纤维、碳纤维与未改性纤维的结构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化学改性可促使聚丙烯腈纤维较未改性纤维初始环化反应温度前移,终止温度后移,从而有效缓解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的集中放热,有利于纤维结构和质量的控制;经硫酸羟胺改性后的纤维较未改性纤维制得的碳纤维抗拉伸强度提高16.3%。
刘杰杜大艳梁杰英马兆昆
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化学改性结构性能碳纤维
预氧化温度对聚丙烯腈纤维皮芯结构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8
2006年
在通常预氧化温度条件下,聚丙烯腈(PAN)纤维径向会产生结构不均匀的皮芯结构,从而影响最终炭纤维的力学性能.借助元素分析(EA)、差热分析(DSC)等表征手段和纤维皮芯结构等相关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国内外五种PAN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生成皮芯结构与预氧化温度之间的关联性及纤维结构性能间的制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10~240℃间纤维的皮芯结构不明显,在240~260℃间预氧化反应剧烈,纤维皮芯比迅速增大,260~300℃范围内纤维皮芯比增长变慢;2)预氧化过程中PAN纤维皮芯结构的变化,与密度及化学反应速率等变化密切相联.因此可采用皮芯结构来表征PAN纤维在预氧化阶段的热化学反应与结构转化的程度.
刘杰李佳王雷梁节英
关键词:炭纤维预氧化皮芯结构
聚丙烯腈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的结构和热性能转变被引量:65
2005年
将聚丙烯腈(PAN)原丝置于空气中在180℃~265℃温度范围内逐步预氧化,同时控制适当的牵伸比。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XRD)、定量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失重分析(TG)手段考察了连续预氧化过程中纤维微晶结构、化学反应和热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1)PAN纤维在空气中外力场作用下进行氧化稳定化,200℃之前环化反应缓慢进行;在200℃~230℃温度范围内,环化度呈线性迅速提高,反应加剧;230℃之后,环化反应减慢;(2)预氧化反应按序态进行,首先发生在无序的非晶区,逐步向有序区演变;一旦有序区发生反应,则反应剧烈;(3)在210℃之前,微晶尺寸增大,符合应力场结晶理论;210℃之后,晶粒尺寸迅速减小。
张利珍吕春祥吕永根吴刚平贺福
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微晶结构
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工艺条件对孔隙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小角X-射线散射对聚丙烯腈纤维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腈纤维中的孔洞多为长条形且具有取向性的微孔。在预氧化温度区域,孔隙结构参数(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变化不明显;但随着拉伸比的增大,其均呈下降趋势。因此,对聚丙烯腈纤维孔隙结构在预氧化过程中演变情况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孔隙结构对预氧化过程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岳奇伟吕永根徐敏端秦显营李志宏
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孔隙结构
电化学改性对PAN基碳纤维表面状态的影响被引量:38
2005年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对改性后的碳纤维表面状态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碳纤维表面状态与其抗拉强度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经电化学氧化后,表面的粗糙度提高了1.1倍;表面碳含量降低了9.7%,氧含量提高了53.8%,氮含量增加了7.5倍,羟基和羰基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面取向指数减小了1.5%,表面微晶尺寸减小,表面活性碳原子数增加了78%。电化学氧化法的刻蚀作用致使碳纤维拉伸强度降低了8.1%,但同时也改善了碳纤维表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了碳纤维与树脂间的粘结性,使复合材料的ILSS提高26%。
郭云霞刘杰梁节英
关键词:碳纤维改性电化学氧化
溶液浓度对聚丙烯腈聚合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动力学方程中转化率的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别,实际转化率的最大值为95%,而理论转化率的最大值为64%,经分析,认为体系浓度变化是造成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研究溶液浓度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将聚丙烯腈溶入二甲基亚砜,配制不同含固率的溶液,将溶液作为反应介质,以丙烯腈和丙烯酰胺为反应单体进行反应。结果发现,体系浓度与链终止速率常数的指前因子呈线性关系,即链终止速率常数的指前因子随体系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动力学方程经浓度修正以后,在转化率小于50%时,转化率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吻合得很好。
王小华秦显营吕永根
关键词:指前因子动力学方程
Effect of Post-spinning Modification on the PAN Precursors and Resulting Carbon Fibers被引量:3
2006年
The impregnation of a special grade PAN precursor,fibers wus carried out in a 8 wt% KMnO4 aqueous solution to obtain modified PAN precursor fibers. The effects of modification on the chemical stncture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recursor fibers thermally stabilized and their resulting carbon fibers u'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biination use of densities, 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 (WAXD), X-ray photoelectron speetroscopy (XPS), elemental analysis ( EA ), Fourier traa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tc.KMnO4 as a strong oxidizer can swell, oxidize and corrode the skin of a precursor.fiber, and transform C≡N groups to C≡N ones, meamchile , it can decreuse the crystal .size increuse the orientation index and the costallinity index, furthermore it can increuse the densities of modified PAN precursors and resuhing thermally stabilized fibers. As a result, the carbon fibers developed from modified PAN fibers show an improvement in tensile strength of 31.25 % and an improvement in elongation of 77.78 % , but a decrease of 16. 52% in Young's modulus.
张旺玺
PAN基碳纤维表面电化学改性的研究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对阳极氧化法碳纤维表面改性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经适当的阳极氧化表面改性后,表面的粗糙度和比表面...
刘杰田宇黎郭云霞梁节英
关键词:PAN基碳纤维阳极氧化表面改性
纳米SiO_2改性上浆剂对炭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05年
利用单纤维碎裂法,三点短梁法,扫描电镜(SEM)和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研究了未上浆炭纤维、环氧树脂乳液上浆炭纤维和经纳米S iO2改性环氧树脂乳液上浆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的界面性能。结果表明:炭纤维经改性乳液上浆剂和未改性乳液上浆剂上浆后,与未上浆相比,其单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分别提高了79%和41%,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分别提高了14%和9%。DMTA图谱显示经纳米S iO2改性上浆的CFRP其损耗角正切(tanδ)较未改性上浆的降低18%,玻璃化温度(Tg)高出5℃。说明上浆剂中添加纳米S iO2可使上浆后的CFRP界面黏结性得到显著增强。
杨禹吕春祥王心葵刘鸿鹏贺福李永红宋燕
关键词:炭纤维上浆剂界面剪切强度层间剪切强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