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254)

作品数:41 被引量:242H指数:9
相关作者:丁立生王兴明胡亚敏费丹黎泓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龙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理学
  • 1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鲱鱼精DNA
  • 10篇配合物
  • 10篇光谱
  • 10篇DNA
  • 9篇相互作用
  • 8篇吖啶橙
  • 7篇光谱法
  • 6篇学成
  • 6篇化学成分
  • 6篇GC-MS分...
  • 5篇GC-MS
  • 4篇荧光
  • 4篇中性红
  • 4篇化学成分研究
  • 4篇环糊精
  • 4篇Γ-环糊精
  • 4篇包合
  • 4篇包合物
  • 4篇SM
  • 4篇CONSTI...

机构

  • 39篇中国科学院成...
  • 27篇西南科技大学
  • 4篇龙岩学院
  • 4篇四川省公安厅
  • 3篇湖南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作者

  • 29篇丁立生
  • 26篇王兴明
  • 10篇胡亚敏
  • 10篇费丹
  • 9篇黎泓波
  • 9篇赵娜
  • 5篇白冰如
  • 5篇周燕
  • 5篇戴亚堂
  • 5篇彭树林
  • 4篇傅予
  • 4篇达娃卓玛
  • 4篇潘海专
  • 3篇董发勤
  • 3篇阮开敏
  • 3篇刘鑫
  • 3篇拓宏桂
  • 3篇于婷婷
  • 2篇何芝洲
  • 2篇李普济

传媒

  • 6篇西南科技大学...
  • 5篇分析测试学报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化学学报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光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质谱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15篇2008
  • 7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γ-环糊精-中性红包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紫外-可见、荧光光谱等研究手段,确定了γ-环糊精-中性红包合物(γ-CD-NR)与鲱鱼精DNA之间存在嵌插和静电两种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和双倒数法确定了γ-CD与NR的包合比nγ-CD∶nNR=1∶1,包合常数Kf=2.08×103L.mol-1.γ-CD-NR包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合比nγ-CD-NR∶nDNA=4∶1,结合常数K■25℃=2.11×106L.mol-1.化学热力学研究显示γ-CD-NR包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合为熵驱动.以吖啶橙(AO)作荧光探针,研究发现γ-CD-NR包合物和AO在与DNA作用时存在竞争作用.
赵娜王兴明潘海专胡亚敏熊远纳丁立生
关键词:Γ-环糊精中性红包合物鲱鱼精DNA
色氨酸-镝(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UV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在pH=7.40的缓冲溶液中确定了镝髥与色氨酸的结合比nDy髥∶nTrp=1∶3,Dy髥(Trp)3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合比nDy髥(Trp)3∶nDNA=2∶1。用双倒数法确定了结合常数K25℃=5.75×104L·mol-1和K37℃=3.27×104L·mol-1。化学热力学研究显示配合物Dy髥(Trp)3与hsDNA的结合为熵和焓共同驱动。结合Scatchard法和粘度法,确定了配合物Dy髥(Trp)3与hsDNA之间主要为静电作用和嵌插作用。
赵娜王兴明王单徐妍潘海专丁立生
关键词:色氨酸鲱鱼精DNA
γ-环糊精-茜素红S包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2009年
以吖啶橙(AO)作为分子探针,在Tris-HCl(pH=7.40)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等研究了γ-CD-ARS包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γ-CD与ARS包合的摩尔比为1:1,包合常数Kf=4.42×103L.mol-1。γ-CD-ARS包合物与DNA结合的摩尔比为6:1,在17℃时包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Kθ17℃=2.22×105L.mol-1。荧光探针法、磷酸盐法和粘度法研究综合表明γ-CD-ARS包合物与DNA以部分插入的混合模式相互作用。
张艳王兴明赵娜黄先东戴亚堂丁立生
关键词:DNA
蓝玉簪龙胆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分离鉴定藏药材蓝玉簪龙胆Gentiana veitchioru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乌索酸(Ⅰ)、2α-羟基-乌索酸(Ⅱ)、胡萝卜苷(Ⅲ)、polygalacerebroside(Ⅳ)、异牡荆苷(Ⅴ)、异金雀花素(Ⅵ)和异荭草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蓝玉簪龙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和Ⅳ是首次从龙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邹琼宇梁健廖循彭树林丁立生
关键词:蓝玉簪龙胆化学成分
褐毛垂头菊花精油的GC-MS分析
褐毛垂头菊(Cremanthodium brummeo-pilosum)为菊科垂头菊属植物,分布于青海南部、四川西北部和西藏那曲等地,主要生长在海拔4 100~4 200 m的沼泽、河滩和高山草甸。褐毛垂头菊与同属植物块...
何芝洲邹多生谢敬兰白冰如廖循彭树林
关键词:GC-MS
茜素红S-钆(Ⅲ)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在pH 7.0的中性环境下,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茜素红S(ARS)与稀土金属Gd(Ⅲ)形成的配合物Gd(Ⅲ)(ARS)3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同时,用摩尔比法和双倒数法测得配合物的配合比nARS:nGd(Ⅲ)=3:1,Gd(Ⅲ)(ARS)3与DNA的结合常数K25℃=1.99×105L/mol,热力学函数ΔrHmθ=-9.50×104J/mol,ΔrHmθ=-3.02×104J/mol,ΔrHmθ=-217 J/mol.K。选择吖啶橙(AO)作为光谱探针,Gd(Ⅲ)(ARS)3与DNA-AO作用时,电子吸收光谱出现红移。荧光光谱研究表明Gd(Ⅲ)(ARS)3能使DNA-AO发生静态猝灭,Scatchard图显示Gd(Ⅲ)(ARS)3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之间存在着嵌插与非嵌插混合作用方式。
费丹王兴明阮开敏张晶晶刘胜男张翌谦丁力生
关键词:鲱鱼精DNA吖啶橙
亚甲基蓝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以吖啶橙(AO)作为光谱探针,采用UV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亚甲基蓝(MB)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确定了在低浓度MB时,MB与DNA以嵌插方式作用;而在高浓度MB时,MB与DNA之间为混合作用方式.结合比n(MB)∶n(DNA)=10∶1,结合常数K26℃=2.46×105L·mol-1,MB-DNA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70×106L·mol-1·cm-1.同时研究了酸度和温度等对MB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热力学研究推导了MB结合DNA为焓驱动反应.
费丹王兴明黎泓波丁立生胡亚敏张欢赵仕林
关键词:亚甲基蓝吖啶橙鲱鱼精DNA
甲基百里酚蓝-钕(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研究
2011年
应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pH=8.25的缓冲溶液中甲基百里酚蓝(MTB)-Nd(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发现MTB-Nd(Ⅲ)-DNA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0 nm,比MTB和MTB-DNA红移5 nm.DNA对MTB-Nd(Ⅲ)有增色效应.通过双波长物质的量比法、平衡透析物质的量比法研究,测得MTB-Nd(Ⅲ)-DNA三元复合物的结合比为n(MTB)∶n(Nd(Ⅲ))∶n(DNA)=10∶40∶1,MTB-Nd(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5.38×106.
石荣铭王兴明
关键词:鲱鱼精DNA
酪氨酸-铒(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研究
2013年
本研究以吖啶橙为分子探针pH=7.40,采用圆二色谱、紫外光谱等光谱法和粘度法等研究了酪氨酸-铒(Ⅲ)配合物与DNA作用机制.Er(Ⅲ)与Tyr的结合比nEr:nTyr=1∶3,Er(Ⅲ)(Tyr)3与DNA结合比nEr(Ⅲ)(Tyr)3:nDNA=2∶1.结合常数KΘ25℃=1.83×105 L.mol-1,KΘ37℃=4.31×105 L.mol-1.酪氨酸-铒配合物与DNA的主要作用方式为嵌插和沟渠作用,此反应受焓驱动.
白菊王兴明赵娜
关键词:DNA
尼泊尔黄堇中总生物碱的串联质谱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法对尼泊尔黄堇中总生物碱进行分析。由一级质谱中各成分的准分子离子峰获知其相对分子质量,再由二级质谱的裂解碎片推测其结构特征。结合纯品的串联质谱分析,直接鉴定出从尼泊尔黄堇总生物碱中已经分离得到的10种异喹啉生物碱成分:stylopine(1),tetrahydrothalifendine(2),tetrahydroberberrubine(3),scoulerine(4),sinactine(5),protopine(6),cryptopine(7),α-allo-cryptopine(8),9-methyl-decumbenine C(9)和6-acetonyl-5,6-dihydrosanguinarine(10);另外还初步推测出2种未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异喹啉生物碱成分。
傅予梁健白央达娃卓玛白冰如丁立生
关键词:异喹啉生物碱串联质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