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132018)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伟牛志愿张伟李长达刘广林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强化传热
  • 3篇换热
  • 3篇传热
  • 2篇螺旋管
  • 2篇沸腾换热
  • 2篇超声波
  • 1篇对流换热
  • 1篇蒸发管
  • 1篇声空化
  • 1篇声流
  • 1篇竖直
  • 1篇热管
  • 1篇热流密度
  • 1篇热系数
  • 1篇温度
  • 1篇临界温度
  • 1篇流型
  • 1篇脉动热管
  • 1篇内插
  • 1篇内流动

机构

  • 5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

  • 3篇张伟
  • 2篇张伟
  • 2篇牛志愿
  • 2篇李长达
  • 2篇刘广林
  • 1篇徐进良
  • 1篇王淑香
  • 1篇李亚

传媒

  • 2篇节能技术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煤气与热力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可持续能源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超声波强化传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对超声波强化单相对流传热、过冷沸腾传热、饱和沸腾传热的机理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今后应着重研究的方向。在单相对流传热和过冷沸腾传热阶段,超声波能使传热系数得到提高,尤其单相对流传热阶段更为显著;在饱和沸腾传热阶段,超声波虽然能对传热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效果并不明显,但可能会提高临界热流密度。
李长达张伟李亚李亚
关键词:超声波强化传热
CO_2在立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在管内径9.0 mm、壁厚1.5 mm、螺旋管绕径283.0 mm的立式螺旋管内,对CO2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热流密度(q=1.4-48.0 kW/m2)、质量流速(G=54.0-400.0 kg/(m2?s))和运行压力(pin=5.6-7.0 MPa)对内壁温分布和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螺旋管内壁温周向分布不均匀,单相液体以及过热蒸汽区离心力的作用使内侧母线温度最高、外侧母线温度最低,在两相沸腾区蒸汽受到浮升力作用聚集在管上部而容易发生蒸干,因此上母线温度最高,温度最低值则由离心力和浮升力的相对大小共同决定。局部平均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以及进口压力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增大质量流速对换热系数的影响不大,表明核态沸腾是 CO2在螺旋管内流动沸腾的主要传热模式而强制对流效应较弱;发现了随着热流密度增加所引起的核态沸腾强度变化以及干涸和再润湿使得换热系数随干度的变化可分成3个区域。并基于实验获得的2124个数据点拟合两相区沸腾换热关联式。
王淑香张伟徐进良牛志愿
关键词:螺旋管CO2换热系数
采用内插金属丝网管强化竖直蒸发管传热研究
2015年
基于蒸发管内流型与传热的内在关联,本文采用200目、孔隙尺寸为75微米的不锈钢金属丝网管作为内插物,通过金属丝网管对流型的调控来影响管内流动沸腾的换热特性;对比研究了普通光管及具有不锈钢金属丝网管作为内插物的蒸发管的传热特性,揭示了泡状流、弹状流、混块状流及环状流这四类典型流型条件下金属丝网管对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的影响机理,为内插金属网管强化沸腾换热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科学依据。
武超群张伟刘广林
关键词:流型强化传热
脉动热管应用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脉动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被动式传热装置,在制冷、航空航天、余热回收、低品位能源利用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脉动热管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因素,综述了脉动热管技术的应用现状,对脉动热管大规模应用所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牛志愿张伟
关键词:脉动热管高热流密度
超声波对池沸腾换热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本实验针对池沸腾传热,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在不同过冷度、超声功率和辐射距离条件下,研究了超声波对池沸腾换热的影响,揭示了池沸腾系统中声空化和声流效应的作用机理;在旺盛沸腾区,由于沸腾系统本身汽泡核化所产生的气液界面削弱了到达加热面的超声能量,使得声空化效应减弱;同时,核化汽泡的生长和脱离所引起的对流效应远大于超声波声流引起的宏观对流效应,使得超声波在旺盛沸腾区的强化传热作用并不显著。
李长达张伟刘广林刘广林
关键词:超声波池沸腾强化传热声空化声流
超临界压力下CO_2在螺旋管内的混合对流换热被引量:29
2013年
在恒热流条件下,对超临界压力CO2在内径为9 mm,绕径为283 mm,节距为32 mm的螺旋管内垂直上升混合对流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参数范围为:进口压力8 MPa、质量流速0~650 kg·m-2·s-1、内壁热负荷0~50 kW·m-2。研究发现:受热螺旋管内超临界压力CO2的壁温及传热特性由变物性、浮升力及离心力的耦合作用共同支配,变物性及浮升力影响的相对大小可用Buoyancy数定性表征,当Bo〉8×10-7时,自然对流占主导作用,浮升力作用引起强烈的二次流效应,显著强化传热;在浮升力和离心力共同作用下,截面周向温度最低点出现在外下侧区域,且当浮升力作用占优时,底部区域的传热系数大于外侧,当离心力作用占优时,底部区域的传热系数小于外侧。基于本实验获取的2346个数据点,得出了计算Nu实验关联式,90%以上的实验值与拟合公式计算值偏差在±20%以内。
王淑香张伟牛志愿徐进良
关键词:超临界压力CO2螺旋管浮升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