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JCX2-YW-L05)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尹协振周萌童秉纲贾来兵陈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鲫鱼
  • 1篇导数
  • 1篇定常
  • 1篇信号
  • 1篇信号测量
  • 1篇杨氏模量
  • 1篇鱼鳍
  • 1篇手术
  • 1篇数学
  • 1篇数学建模
  • 1篇皮肤
  • 1篇起动
  • 1篇起动过程
  • 1篇黏弹性
  • 1篇黏弹性材料
  • 1篇力学性能
  • 1篇肌电
  • 1篇肌肉
  • 1篇非定常
  • 1篇分数阶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尹协振
  • 2篇周萌
  • 1篇陈明
  • 1篇鲍麟
  • 1篇孙一峰
  • 1篇贾来兵
  • 1篇童秉纲

传媒

  • 2篇实验力学
  • 1篇力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肌电测量技术和鲫鱼C形起动过程中肌电信号测量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鱼在水中游动时,骨骼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进行主动收缩,将力和位移传递给鳍和皮肤等执行器官,再通过执行器官与水进行力的相互作用和能量的交换后推动鱼体自身运动。为研究鱼在不同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的方式与强度,本文引进肌电图测量术(EMG)。将表面绝缘的不锈钢探针植入鲫鱼的红肌内,肌电信号通过自主设计制作的肌电放大器放大,由计算机记录,用以表征鲫鱼在C形起动过程中转弯一侧的红肌活动的持续时间及强度。本文着重阐述了肌电测量技术,肌电实验的手术操作过程,并通过对肌电信号的测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了鲫鱼C形起动过程中转弯侧红肌基本同时开始活动,其活动时间大致相同,以及躯体前端红肌活动最为剧烈的结论。
周萌尹协振
关键词:鲫鱼手术
矩形平板典型非定常拍动的三维效应被引量:1
2010年
用三维非定常面元法研究了不同展弦比矩形平板拍动的非定常气动响应.通过对矩形平板沉浮和俯仰2种基元运动的三维效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矩形平板非定常运动中,附加惯性效应影响了升力的瞬时值,其幅值随着展弦比的降低而减小,但时均值总为零;尾缘涡和侧缘涡作用是平均升力的来源,因矩形板在一个拍动周期内流向涡的方向发生改变,涡致升力的三维效应会随拍动非定常性增强而减弱.
孙一峰鲍麟余永亮
描述鱼鳍材料松弛特性的分数Zener模型被引量:5
2011年
鱼鳍在游动中起到了推进和控制的作用,研究鱼鳍的力学性质对研究鱼类游动中高效率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鲫鱼尾鳍鳍条进行了松弛实验,松弛时间为300 s,力随时间表现出较明显的衰减,表明鱼鳍具有黏弹性性质.采用分数Zener模型拟合实验数据,并将拟合结果与3参数和5参数线性模型拟合结果比较,发现3参数线性模型拟合效果较差,分数Zener模型和5参数线性模型都较好地拟合了松弛曲线,但分数Zener模型具有使用参数更少的优点.
陈明贾来兵尹协振
关键词:鱼鳍黏弹性材料分数阶导数数学建模
鲫鱼皮肤和肌肉的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鱼在水中游动时,参与鱼体弯曲变形的组织和器官与水媒介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游动模式和变形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鱼体变形机制并为今后的流固耦合计算提供基础实验数据,本文采用万能试验机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对鲫鱼皮肤和肌肉等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通过破坏实验的方式确定其杨氏模量,通过松弛实验的方式确定其归一化松弛函数。针对皮肤和肌肉的生物材料粘弹性性质,给出本构方程。通过简化为标准线性固体模型进行讨论,得到的结论是:鲫鱼游动过程中以很小的能量损耗为代价,增加了其有效刚度。
周萌尹协振童秉纲
关键词:鲫鱼皮肤肌肉杨氏模量本构方程力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