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03081)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4
相关作者:滕波涛罗孟飞袁金焕赵越蒋仕宇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主题

  • 5篇密度泛函
  • 5篇密度泛函理论
  • 5篇泛函
  • 5篇泛函理论
  • 4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电子态
  • 2篇电子态密度
  • 2篇态密度
  • 2篇CEO
  • 1篇氧化铈
  • 1篇氧空位
  • 1篇探针
  • 1篇探针分子
  • 1篇稀土
  • 1篇金属
  • 1篇贵金属
  • 1篇二氧化铈
  • 1篇分子
  • 1篇氟化
  • 1篇氟化氢

机构

  • 5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滕波涛
  • 4篇罗孟飞
  • 3篇袁金焕
  • 2篇赵云
  • 2篇蒋仕宇
  • 2篇赵越
  • 2篇郭晓伟
  • 1篇郎佳健
  • 1篇全洁丽
  • 1篇刘莎
  • 1篇刘瑞
  • 1篇赵雷洪

传媒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铈基催化剂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铈基催化剂是重要的汽车尾气三元转化(TWCs)及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氧化催化剂,从理论上系统研究载体、活性组分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反应物在铈基催化剂上吸附与反应行为,可认识催化现象的电子本质,加深反应机制的理解,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本文通过CeO2体相、表面、氧空位、团簇性质,探针分子在CeO2表面吸附反应行为,金属铈基催化剂性质及探针分子在其表面吸附与反应等4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指出了铈基催化剂研究的方向与前景。
滕波涛蒋仕宇赵雷洪罗孟飞
关键词:氧空位探针分子密度泛函理论稀土
贵金属原子在CeO_2(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贵金属原子(Au、Pd、Pt和Rh)在CeO2(111)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Au吸附在氧顶位最稳定,Pd、Pt倾向吸附于氧桥位,而Rh在洞位最稳定。当金属原子吸附在氧顶位时,吸附强度依次为Pt>Rh>Pd>Au。Pd、Pt与Rh吸附后在Ce 4 f、O 2p电子峰间出现掺杂峰;Au未出现掺杂电子峰,其d电子峰与表面O 2p峰在-4~-1 eV重叠。态密度分析表明,Au吸附在氧顶位、Pd与Pt吸附在桥位、Rh吸附在洞位时,金属与CeO2(111)表面氧原子作用较强,这与Bader电荷分析结果相一致。
袁金焕滕波涛赵越赵云罗孟飞
关键词:贵金属二氧化铈密度泛函理论电子态密度
O与O_2在Au团簇上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Dmol3程序系统研究了O原子与O2在Au19与Au20团簇上的吸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O在Au19团簇顶端洞位上的吸附较Au20强;在侧桥位吸附强度相近.O与O2在带负电Au团簇上吸附较强,在正电团簇吸附较弱.从O―O键长看,当金团簇带负电时,O―O键长较长,中性团簇次之,正电团簇中O―O键长较短,因而O2活化程度依次减弱.电荷布居分析表明,Au团簇带负电时,O与O2得电子数较中性团簇多,而团簇带正电时,得电子数较少.差分电荷密度(CDD)表明,O2与Au团簇作用时,金团簇失电子,O2的π*轨道得电子,使O―O键活化.O2在Au-19团簇上解离反应活化能为1.33eV,较中性团簇低0.53eV;而在Au+19上活化能为2.27eV,较中性团簇高0.41eV,这与O2在不同电性Au19团簇O―O键活化规律相一致.
郭晓伟滕波涛袁金焕赵云赵越刘莎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CeO_2(110)表面上CO氧化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O2与CO在CeO2(110)表面的吸附反应行为.研究表明,O2在清洁的CeO2(110)表面吸附热力学不利,而在氧空位表面为强化学吸附,O2分子被活化,可能是重要的氧化反应物种.CO在清洁的CeO2(110)表面有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两种构型,前者形成二齿碳酸盐物种,后者与表面仅存在弱相互作用.在氧空位表面,CO可分子吸附或形成碳酸盐物种,相应吸附能均较低.当表面氧空位吸附O2后(O2/Ov),CO可吸附生成碳酸盐或直接生成CO2,与原位红外光谱结果相一致.过渡态计算发现,O2/Ov/CeO2(110)表面的三齿碳酸盐物种经两齿、单齿过渡态脱附生成CO2.利用扩展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分析了典型吸附构型的电子结构,说明表面碳酸盐物种三个氧原子电子存在离域作用,物理吸附的CO及生成的CO2电子结构与相应自由分子相似.
滕波涛蒋仕宇郭晓伟袁金焕罗孟飞
关键词:CO氧化密度泛函理论
HF在α-AlF_3(000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不同覆盖度下HF在3F、2F、1F与AI终端的α-AIF_3(0001)表面的吸附行为,分析了HF与不同终端表面相互作用的电子机制.计算结果表明:HF在3F终端的α-AIF_3(0001)表面物理吸附;在2F及1F终端表面化学吸附,形成AI—F键和FHF结构,使HF分子活化,可以参加下一步的氟化反应;在AI终端表面解离吸附形成AI—F与AI—H键.3F、2F、1F及AI终端表面配位不饱和数目分别为0、1、2与3配位.不同覆盖度研究表明,在2F终端表面上,吸附一个HF分子使表面AI配位达到饱和,后续吸附的HF为物理吸附;而在1F与AI终端表面仍可化学吸附.因此,推测α-AIF_3暴露不同终端表面中Al原予配位不饱和数越高,其对HF吸附与活化能力越强,可能的氟化催化反应活性越高.差分电荷密度与电子态密度分析表明,HF与3F终端α-AIF_3(0001)表面发生弱相互作用,而与2F、1F与AI终端表面形成较强的电子相互作用.
刘瑞滕波涛全洁丽郎佳健罗孟飞
关键词:氟化氢密度泛函理论电子态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