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1CB108806)

作品数:33 被引量:357H指数:13
相关作者:朱英国李阳生刘学群文李刘盖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3篇水稻
  • 18篇雄性不育
  • 18篇不育
  • 17篇细胞质
  • 17篇细胞质雄性不...
  • 17篇胞质雄性不育
  • 16篇基因
  • 11篇性状
  • 10篇数量性状
  • 8篇性状基因
  • 8篇数量性状基因
  • 8篇数量性状基因...
  • 7篇数量性状基因...
  • 7篇基因座位
  • 6篇杂交
  • 5篇杂交水稻
  • 5篇亲本
  • 5篇线粒体
  • 5篇SATIVA
  • 4篇育性

机构

  • 33篇武汉大学
  • 8篇中南民族大学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19篇朱英国
  • 6篇刘学群
  • 6篇李阳生
  • 4篇谭艳平
  • 4篇王春台
  • 4篇杨玖英
  • 4篇刘盖
  • 4篇章志宏
  • 4篇陈学峰
  • 4篇文李
  • 4篇李绍波
  • 3篇郑用琏
  • 3篇陶钧
  • 3篇彭晓珏
  • 3篇熊建华
  • 3篇张再君
  • 3篇李绍清
  • 3篇易平
  • 3篇王坤
  • 3篇张祖新

传媒

  • 11篇武汉植物学研...
  • 4篇作物学报
  • 3篇遗传
  • 3篇Journa...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2007中国...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分子细胞生物...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7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莲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花粉总蛋白质初步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固相pH梯度/SDS-PAGE双向电泳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的不育系(YTA)和保持系(YTB)二核期花粉总蛋白质进行了分离,通过银染显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用PDQuest2DE软件可识别约1500个蛋白质点,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数为120。将其中15个差异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进行了肽质指纹图分析,通过采用Mascot软件对MSDB数据库查询,其中7个蛋白质点得到了鉴定。YTA相对于YTB有部分参与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蛋白质缺失或表达量降低,这些蛋白质分别是水稻线粒体H+-转运ATPase(H+-ATPase)α链、盐诱导型膜联蛋白、线粒体NAD+-依赖型苹果酶和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等。这些蛋白质的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与线粒体提供能量不足而导致的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有关。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这一重要蛋白质在YTA中的上调表达有可能与花粉败育过程中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相关。
文李刘盖王坤彭晓珏李国民陶钧朱英国
关键词:水稻花粉细胞质雄性不育蛋白质组学
玉米CMS-S小孢子败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被引量:17
2006年
以玉米(Zea maysL.)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S)的1对近等基因系S-Mo17Rf3Rf3和S-Mo17rf3rf3为材料,采用TdT介导的dUTP DNA末端标记(TUNEL)、细胞色素C免疫原位杂交和DNA寡聚核小体片段电泳等方法,分别在细胞学水平和DNA水平上研究了玉米CMS-S小孢子败育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CD)过程。结果表明,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解离时期,不育花药的绒粘层细胞较可育花药提前裂解;在不育系S-Mo17rf3rf3花药和花粉S-rf3中均明显出现PCD过程的DNA片段化以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外渗的现象,证明玉米CMS-S的花粉败育与花药绒粘层细胞的提前凋亡和小孢子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有关。
穆蕊张祖新张方东郑用琏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程序性死亡
水稻RIL群体苗期耐冷性QTL分析被引量:18
2005年
水稻苗期冷害是影响早春季节和高纬度地区水稻成苗和秧苗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为了鉴定控制水稻苗期耐冷性的QTL,研究采用了1个水稻"粳籼交"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结合1张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对3叶期幼苗经过10℃冷处理3d、恢复培养2d和4d时的秧苗存活率进行复合区间作图。亲本Lemont和特青的苗期耐冷性具有极显著差异,Lemont的苗期耐冷性很强,而特青对低温敏感。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苗期耐冷性表现为连续变异,在两个方向上均出现大量超亲分离。共检测到5个水稻苗期耐冷性QTL,分别位于水稻1、3、8和11号染色体上,单个QTL对性状的贡献率为7%~21%。其中,4个QTL的增效基因来源于亲本Lemont,另1个QTL的增效基因来源于亲本特青。2个主效QTL(qSCT-3和qSCT-8)分别位于3号染色体标记区间RM282-RM156和8号染色体标记区间RM230-RM264,对性状的贡献率达到或接近20%,被检测到的LOD值显著较高,其增效基因均来自于耐冷性亲本Lemont。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水稻苗期耐冷性QTL具有丰富的位点多样性,表明耐冷性普遍较强的粳稻是发掘苗期耐冷性优异基因的主要稻种资源。
胡莹王奕众
关键词:SATIVA耐冷性
水稻低温发芽性QTL的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23
2005年
利用1个粳/籼交来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纸卷法在15℃低温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在发芽培养的6~14d中每天观测统计1次发芽率(%)。结合一张含有198个DNA标记的连锁图谱,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水稻低温发芽性QTL。共检测到7个主效应QTL,分别位于水稻1、3、5、6和8号染色体上,单个QTL对性状的贡献率为5%~16%。其中,位于3号染色体标记区间RM148-RM85的qLTG-3-2和位于8号染色体标记区间RM223-RM210的qLTG-8-1对性状的贡献率最大,分别达16%和14%。QTLqLTG-3-2在发芽培养6~10d中表达,其效应由强渐弱,对性状的贡献率由发芽培养6d时的16.4%逐渐降低为发芽11d时的5.1%;而QTLqLTG-8-1则在发芽培养9~14d中起作用,其效应值由小逐渐增大,对性状的贡献率由发芽9d时的8.6%逐渐上升为发芽13~14d的14%。尽管这2个QTL加性效应的大小在低温发芽过程中按一定趋势变化,但加性效应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QTLqLTG-3-2的增效基因来源于亲本特青,而QTLqLTG-8-1的增效基因来自于亲本Lemont。这2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有望作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操作对象,用于水稻品种低温发芽性的遗传改良。
姜旋李辰昱毛婷
关键词:SATIVA重组自交系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线粒体渗透性转换被引量:16
2004年
以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HL-CMS)的不育系粤泰A(YTA)、保持系粤泰B(YTB)以及杂种F1代红莲2号(HL2)的黄化苗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pH及离子强度下线粒体渗透性转换(MPT)的发生及其差异。结果表明,YTA、YTB和HL2间MPT的发生均存在差别,不育系YTA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PTP)的开启与关闭对pH及离子强度的变化较保持系YTB和HL2敏感。HL2与YTA虽然具有相同的细胞质来源,但两者之间PTP及MPT的特性明显不同,前者MPT的变化与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YTB线粒体的PTP和MPT的发生特点与特性相似。这些说明红莲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生可能与其MPT的发生有关。
杨玖英谭艳平夏春皎朱英国刘学群
关键词:线粒体细胞质雄性不育
分子标记鉴定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被引量:1
2003年
利用 RAPD分子标记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HL- CMS)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进行了 DNA多态性分析 .从 1 2 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具有非常明显的多态性 ,且只能扩增出 1~ 5个片段的 4个引物能有效地区分和鉴定红莲型 (HL) 2个杂交水稻组合 (粤泰系列 ,从广系列 )
徐鑫王春台朱英国刘学群
关键词:杂交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亲本杂交组合分子标记
不同遗传背景下水稻剑叶形态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27
2007年
以典型的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和籼籼交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并应用这两种群体已构建的分子图谱,对剑叶形态性状中的叶面积、周长、叶长、叶宽、长宽比等进行了QTL分析。在这两个群体中,剑叶的这些形态性状均呈连续性分布,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分离。在DH群体中,4个剑叶性状共检测到8个QTL,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其中第4、8染色体上各有1个QTL同时影响了叶长、叶周长和面积。在RIL群体中,5个剑叶性状共检测到16个QTL,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其中第1染色体上有1个QTL同时影响叶长、叶周长、长宽比3个性状,第6染色体上有2个影响叶面积的QTL同时也影响叶宽,还有1个QTL同时影响叶长、叶周长2个性状,第11染色体上有1个QTL同时影响叶长、叶周长、叶面积3个性状。研究表明,不同群体的QTL初级定位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叶片相关性状的一些QTL位于同一染色体的相同或者相邻区域上。
彭茂民杨国华张菁晶安保光李阳生
关键词:剑叶形态性状加倍单倍体群体重组自交系群体数量性状位点
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幼穗发育过程中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活性比较被引量:1
2006年
以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粤泰A和保持系粤泰B的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幼穗为材料,比较分析了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幼穗发育过程中组织型转谷氨酰胺(tTG)酶活性变化,建立了适合水稻tTG酶活性分析的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反应体系。研究发现tTG酶活性受钙离子正调控,并且无论是粤泰A还是粤泰B,衰老叶片中tTG酶活性都高于新叶片,但粤泰A与粤泰B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不育系粤泰A自四分体到二核期的幼穗不同发育阶段,tTG酶活性随着花粉发育而增强,在二核期达到最高,而在保持系粤泰B中,tTG酶活性没有随发育进程发生显著变化。推断tTG酶与花粉败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
常逊张再君李阳生朱英国
关键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幼穗发育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细胞程序性死亡
不同温度条件下水稻种子活力QTL的定位分析被引量:18
2005年
为了揭示基因型与环境温度之间的互作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利用1个粳籼交来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纸卷法在15、20和25℃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考察了发芽率、芽长、根长及干重等4个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结合一张含有198个DNA标记的连锁图谱,用作图软件QTLMapper1.0定位与种子活力相关的QTL。共检测到34个主效应QTL。这些QTL中的绝大多数(82%)成簇分布于第3、5和8号染色体的5个不同染色体区段上,分别被命名为QTLqSV-3-1、qSV-3-2、qSV-5、qSV-8-1和qSV-8-2。其中,QTLqSV-3-1、qSV-3-2和qSV-8-1对种子活力的效应大小和方向在3个温度条件下均较一致;而QTLqSV-5和qSV-8-2主要在20和25℃条件下起作用,在15℃低温条件下作用甚微或不起作用。表明种子活力QTL具有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温度之间的互作,而且这种互作具有明显的QTL特异性。芽长是唯一同时受5个与种子活力高度相关的染色体区段共同影响的指标,因此,相对而言,作为水稻种子活力的测定指标,芽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陈利华万杉
关键词:SATIVA种子活力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的RFLP分析(英文)
利用 RFLP 技术,比较研究了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的9种细胞质雄性不育体系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果表明:1)9 种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遗传相似性变化范围为0.615~1.000.所有配子体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遗传相似性变化范围...
黄威汪莉易平谭学林张雪梅张再君李阳生朱英国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基因组RFLP水稻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