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709010)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谢文光蔡燕彭乙华杨明辉陈可冀更多>>
相关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炎性
  • 2篇药物
  • 2篇NOD样受体
  • 1篇蛋白
  • 1篇调节方式
  • 1篇毒性
  • 1篇毒性作用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药物评价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痛风
  • 1篇原发性痛风患...
  • 1篇致病
  • 1篇致病因素
  • 1篇中成药
  • 1篇肉汤
  • 1篇肉汤稀释法
  • 1篇渗透脆性
  • 1篇痛风

机构

  • 6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成都医学院第...

作者

  • 5篇谢文光
  • 2篇杨明辉
  • 2篇彭乙华
  • 2篇蔡燕
  • 1篇罗书久
  • 1篇邢艳
  • 1篇黄义山
  • 1篇蒋红
  • 1篇凌保东
  • 1篇雷佳红
  • 1篇周京国
  • 1篇陈可冀
  • 1篇陈刚
  • 1篇李梦兰

传媒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医学“毒”的含义及其演变被引量:7
2008年
“毒”字有多义,可作名词解,特指毒草;可作动词解,有伤害、危害之意;可作形容词,意指恶性的、暴烈的、凶猛的、厉害的。中医学中的“毒”,有时泛指药物或药物的毒性、偏性和峻烈之性;有时指病证;有时指病因,即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各种致病因素,可称“毒邪”。
谢文光陈可冀
关键词:中医学致病因素毒性作用药物
微RNA对Nod样受体蛋白3炎性体调节方式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在细胞质活化形成的NLRP3炎性体复合体,能够调节促炎性细胞因子如IL-1β、IL-18和IL-33成熟,其异常激活与多种自身炎症、自身免疫以及代谢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痛风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但NLRP3炎性体活性变化的调节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基于此,本文简述了新近研究中发现参与NLRP3炎性体调节的miRNA,分析了miRNA对NLRP3炎性体的调节方式,提示miRNA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参与NLRP3炎性体调控,从而参与多种炎性疾病发生。
陈刚谢文光周京国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类
青蒿琥酯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及临床使用安全性。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与红细胞悬液孵育12 h,肉眼观察和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检测溶血程度;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检测药物处理后各组红细胞的最大脆性和最小脆性,再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各组的最大脆性溶血情况。并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肉眼未观察到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处理组有明显溶血现象,方差分析显示各大组内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的不同组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低浓度的两处理组(青蒿琥酯的终浓度为12.5、6.25μg/mL)外,其余各处理组的最大脆性和最小脆性均高于正常人和对照组的渗透脆性,且最大脆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肉眼观察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检测显示其溶血程度也增加;当青蒿琥酯浓度大于或等于25μg/mL时,各处理组的最大脆性的吸光度值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最大脆性的吸光度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青蒿琥酯浓度小于或等于12.5μg/mL时,各处理组的最大脆性的吸光度值增加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临床使用的青蒿琥酯剂量相对比较安全,大剂量的青蒿琥酯虽然不能直接导致红细胞溶血,但可增加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如需加大用药剂量应警惕血管内溶血的发生。
蔡燕蒋红彭乙华邢艳雷佳红杨明辉谢文光
关键词:青蒿琥酯红细胞渗透脆性
微RNA-21在原发性痛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索微RNA-21(miR-21)在原发性痛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期痛风(AG)35例、间歇期痛风(IG)50例,慢性期痛风(CG)25例和健康对照组39名患者外周血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PBMCs中miR-21(探针法)以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mRNA(染料法)表达量;收集5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以100 μg/ml尿酸盐晶体(MSU)刺激1 h,等体积PBS为对照组,RT-qPCR检测miR-21、NLRP3以及IL-1β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组间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在痛风患者PBMCs中,miR-21在AG[12×10^-4(8.0×10^-4)]、IG[9.4×10^-4(6.9×10-4)]、CG[7.3×10^-4(5.6×10^-4)]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0×10^-4(2.0×10^-4)](Z=9.83,P=0.02),而NLRP3在AG[0.044 4(0.023 3)]、IG[0.058 1(0.032 6)]、CG[0.031 4(0.019 8)]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088 6(0.035 9)](Z=13.82,P<0.01);在原发性痛风IG组,miR-21与NLRP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49,P=0.016);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经100 μg/ml MSU刺激1 h后,miR-21表达水平在刺激组[8.78×10^-4(14×10-4)]高于对照组[6.25×10^-4(6×10^-4)](Z=-2.203,P<0.05),IL-1β表达水平在刺激组[3.06(2.00)]高于对照组[2.64(1.22)](Z=-2.203,P<0.05);miR-21在原发性痛风患者中表达量分别与尿酸、AST、ALT水平呈正相关(r=0.473,P<0.05;r=0.639,P<0.05;r=0.487,P<0.05)。结论原发性痛风患者中miR-21表达升高提示miR-21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痛风的炎症反应。
陈刚李梦兰彭春梅游智骁谢文光周京国
关键词:痛风微RNAS
用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的中药代谢组变化评价上市后中成药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已有研究资料,探讨用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的中药代谢组变化评价上市后中成药,即探讨已上市中成药有哪些成分进入体内代谢并可能治疗特定病、证的科学问题。部分中药可能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代谢来发挥作用;不同中药成分的代谢吸收可能存在物种差异;疾病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生化机能和改变器官功能状态,从而影响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对于中药复方的代谢研究,还存在解析技术与实验方法的制约。通过研究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的中药代谢组差异,探讨疾病因素对药物作用过程的影响,能系统阐明已上市中成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体内过程和作用机制,有利于临床规范、合理、安全用药及节约药物资源。
谢文光凌保东周京国
关键词:中成药药物评价
MTT法在细菌活性检测及药敏试验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在细菌活性检测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MTT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活性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拉霉素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对两种方法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细菌浓度增加,微量肉汤稀释法和MTT法检测的活菌或死菌的吸光度值均增加,但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的同一浓度的活菌和死菌的吸光度值之间差别不大,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用MTT法检测的同一浓度死菌吸光度值相比,MTT法检测的活菌吸光度值明显增加,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MTT法检测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拉霉素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均与临床药敏结果一致。结论同微量肉汤稀释法一样,MTT法可以用于检测细菌活性和药敏试验。
蔡燕彭乙华黄义山杨明辉罗书久谢文光
关键词:MTT法药敏试验微量肉汤稀释法鲍曼不动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