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GJW002)

作品数:4 被引量:75H指数:3
相关作者:薄燕高翔陈志敏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全球气候
  • 2篇全球气候变化
  • 2篇全球治理
  • 1篇意愿
  • 1篇中国环境
  • 1篇欧盟
  • 1篇气候外交
  • 1篇外交
  • 1篇外交话语
  • 1篇话语
  • 1篇环境外交
  • 1篇合作意愿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作者

  • 4篇薄燕
  • 1篇陈志敏
  • 1篇高翔

传媒

  • 2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国际观察
  • 1篇复旦国际关系...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欧盟和亚洲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欧盟与亚洲国家就气候变化问题在全球层次、地区间层次和双边层次上进行着积极的互动,形成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状态。本文旨在对欧亚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追溯了它们在全球多边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关系发展,然而分析了它们在地区间层次和双边层次上的关系,最后对它们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关系特征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薄燕陈志敏
关键词:欧盟气候变化
原则与规则: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变迁被引量:38
2014年
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既有的研究文献主要是从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的角度对该机制的变迁进行分析。它们在展现一定解释力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作者通过建立和运用一种新的分析框架,旨在对该国际机制的变迁做出新的描述、解释和预测。为此,作者在借鉴克拉斯纳关于"国际机制"的定义的基础上,先构建了一个以"原则-规则"为基础的分析框架,由此区分了国际机制变迁的三种基本路径。此后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变迁基本上是该项国际机制的内部变迁,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原则,尤其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指导下的规则的累积和变化,其根本特征是国际机制内部"有差别的责任"或者"不对称的承诺"。但自2009年以来,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推动下,这种不对称性在逐步缩小,"共同性"得到强化。从未来来看,该项国际机制可能会因为原则与规则的不一致而发生弱化。
薄燕高翔
关键词:气候变化
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一种分析中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新框架被引量:32
2013年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关键参与者。既有研究文献对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行为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但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合作意愿上。作者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两个方面构建了分析国家气候合作行为的新框架。运用该框架,作者对中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合作意愿以外,合作能力在客观上和主观上也对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和履行国际承诺的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不断提升的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使其在清洁发展机制、"2度目标"、国际磋商与分析等问题上表现出极大的合作性,但是其合作能力的有限性不足以支撑中国按照发达国家确立的时间表,承担具有国际约束力的减排义务。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在未来仍将影响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行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坦诚地分享和交流它们的合作能力水平信息,将有助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以一种非对抗的方式进行。
薄燕
关键词:全球治理合作意愿气候变化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与中国环境外交话语被引量:7
2013年
与全球治理的其他问题领域不同,中国从一开始就参与了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创建,并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成功地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等基本原则融合进这些机制。这项原则也成为中国环境外交的重要话语。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生态格局的变化,欧美等发达国家试图修正可持续发展和气候治理机制的既有基本原则,尤其是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重新解释、重新运用甚至是解构。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为中国环境外交话语所面临的困境。在追溯中国参与原则确立过程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欧美等发达国家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该原则进行的修正与维护,并进一步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具体规则制定的争夺。本文提出,为了应对中国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核心的环境外交话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应该全面提高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合作能力,包括勇于对全球气候变化机制的进一步建设提出公平的、科学的、全球性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国方案",进一步细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争取更大的环境外交话语权和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正当权益。
薄燕
关键词:环境外交全球治理气候外交全球气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