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6002)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蔡怡于卫东李海宋学家张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海温
  • 3篇赤道
  • 3篇赤道太平洋
  • 2篇海平
  • 2篇海平面
  • 2篇E1
  • 2篇EOF分析
  • 1篇上层海洋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曲面
  • 1篇全球变暖
  • 1篇全球变暖背景
  • 1篇热带
  • 1篇热带印度洋
  • 1篇热容量
  • 1篇纬向
  • 1篇流场
  • 1篇距平
  • 1篇海面
  • 1篇海面高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6篇蔡怡
  • 2篇李海
  • 2篇于卫东
  • 2篇宋学家
  • 1篇张人禾
  • 1篇余宙文
  • 1篇张建华

传媒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预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洋垂向温度梯度距平与El Nio的关系
2004年
用赤道太平洋长达21a的温度资料以及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讨论了在5°S-5°N平均纬向垂直剖面上赤道太平洋垂向温度梯度距平的时空变化,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赤道太平洋垂向温度梯度距平EOF分析第1模态的正/负位相反映了El Nino/La Nina发生前赤道太平洋温跃层的分布,第2模态的正/负位相反映了El Nino/La Nina鼎盛以及开始衰减时赤道太平洋温跃层的分布。根据我们对赤道太平洋温跃层核心位置的定义,在El Nino向LaNina转换的过程中,赤道东太平洋温跃层上升了30-40m,而赤道中太平洋温跃层先是上升了40-50m,然后又下降了40-50m,赤道西太平洋温跃层下降了90m;随着赤道西太平洋暖水的堆积以及东移,温跃层首先在赤道西太平洋加深,El Nino发生前赤道中东太平洋温跃层开始加深,El Nino达到鼎盛时赤道西太平洋温跃层抬升,而赤道中东太平洋温跃层加深;赤道太平洋垂向温度梯度距平EOF分析第1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与Nino3区的SST距平有非常好的相关,并且超前于Nino3区的SST距平,超前3个月的相关系数高达0.7017,超前6个月的相关系数高达0.6467,因此可以用该量来预测Nino3区的SST距平。
蔡怡宋学家
关键词:EOFE1
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与ENSO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用1955年1月—2001年12月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海温再分析资料、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资料,讨论了热带太平洋ENSO与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以及与印度洋偶极子(Dipole)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垂直最大温度距平曲面(MTAL)上,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分布存在着与热带太平洋ENSO密切相关的Dipole现象,其中最大的相关在太平洋ENSO超前印度洋Dipole一个月。但是,热带印度洋Dipole的分布与Saij定义的位置略有不同,为东北西南向,它们分别在6°—10°S、65°—75°E(西印度洋)和2°—6°N、85°—95°E(东印度洋),它是赤道印度洋的一个主要海温距平系统。另外,在热带印度洋东北部与ENSO相关的海温距平是一个上下不一致的系统,该海温距平并没有伸展到海面,从海面到20—50m的浅薄水层,则为与赤道西南印度洋相同符号的海温距平分布。因此在海面,海温距平不存在与ENSO有关的Dipole现象,赤道印度洋Dipole只存在于次表层以下,这是赤道印度洋Dipole与ENSO不同之处。这种赤道东北印度洋表层与赤道西南印度洋表层同符号的海温距平现象,有可能是海气热力过程如感热过程造成的。热带印度洋Dipole的周期要小于ElNin^o,一般为1—6a。
蔡怡李海张人禾
关键词:EOF分析
海洋模式中Boussinesq近似误差讨论被引量:5
2005年
根据全球增暖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理想的数值试验方案,用BoussinesqPOP海洋模式和改进的非BoussinesqPOP海洋模式定量讨论了Bousiinesq近似在海洋模式计算中的误差。结果发现,在只有热力驱动的热力环流背景下,由热膨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在水平方向上是基本均匀的,在所给的初始边界条件下,这种由Boussinesq近似引起的最大海平面误差可以达到59%,在BoussinesqPOP模式中,热源中心处的海面高度要远小于由非Boussinesq模式计算的海面高度,而其周围有虚假的海面高度下降;在只有加热引起的热盐环流过程中,当模式作了Boussinesq假设以后,计算的经向和纬向垂直环流都会产生虚假的加强,虽然这种误差只是在1%左右;在Bousiinesq近似假定下,热量经向通量在赤道上垂直剖面的积分误差比质量经向通量在赤道上垂直剖面的积分误差大一个量级;非Boussinesq模式计算的气压梯度所做功的垂向分布在3000m以下是有波动的,而Boussinesq模式计算的气压梯度所做功的垂向分布在3000m以下基本上是均匀的,它的误差在10%以上。
蔡怡宋学家于卫东
关键词:海平面
赤道太平洋温度纬向对流距平分析及其与ElNio/LaNia的关系
2004年
本文用最近 20 年赤道太平洋温度、流场资料,诊断了绝热不可压缩热平衡方程中纬向对流项,并且利用 EOF 分析方法,讨论了纬向对流距平变化及其与 El Nino/La Nina 的关系。分析发现:赤道太平洋温度纬向对流距平 EOF 分析第一模态反映了在经向的振荡,第二模态反映了在纬向的振动,它们都与 El Nino/LaNina 有密切的联系。这两个模态占了总量的 70%左右。纬向温度对流距平在 3°S^3°N、3°S 以南和 3°N 以北分为正负相间的三个不同的区域,当 3°S 以南和 3°N 以北的区域温度纬向对流正/负距平沿着斜温层向西太平洋移动时,赤道区域的温度纬向对流负/正距平则穿越斜温层向东太平洋移动,形成以赤道为对称的南北两个回路。对应赤道,在 3°S 以南和 3°N 以北区域的纬向温度对流距平并不是对称的,它们在位相、中心强度和中心强度位置上都是不同的,其中 3°N 以北与赤道区域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路,而赤道以南的回路就不是那么明显。在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温度的纬向对流有很大的贡献。在 El Nino 发生前一年,赤道西太平洋暖池,主要暖的对流发生在赤道和其以南地区。
蔡怡余宙文
关键词:海温流场EOF分析
全球变暖背景下最近40年太平洋海面高度和热容量变化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06年
用Non-Boussinesq POP模式和1960—1999年NCEP的1 000hPa大气温度和风场资料,模拟了最近40a太平洋海面高度和热容量的变化,通过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得出模拟结果可信的结论,并且得到了如下有意义的结果。1960—1999年由热膨胀引起的太平洋海面高度平均以0.5mm.a-1的速度上升,如果在此之后假设全球气温不再升高,由于海洋特别是深海还没有达到平衡,在未来282a太平洋深海继续增温导致平均海面高度还将以0.15mm.a-1的速度上升。1960—1999年太平洋海面高度平均变化率的水平分布显示,最大的下降率在热带中西太平洋,为7mm.a-1;最大的上升率在热带东太平洋,为8mm.a-1左右;中纬度太平洋中部海面高度是下降的,下降率1mm.a-1左右;另外在南半球的中太平洋南部海面高度也是下降的,下降率小于1mm.a-1,而在太平洋沿岸则基本上是上升区域;中国沿海海面高度的上升率为1.0mm.a-1左右,它相对于东太平洋沿岸的上升率要小很多。太平洋热容量从海表向下传播的速度是由快变慢的,到170m再由慢变快,到500m达到最快,在500m深度以下又逐渐变慢;在大多数情况下,El Ni o年份整个太平洋的热容量是比较高的,而La Ni a年份的热容量则比较低。
蔡怡李海
关键词:全球变暖海平面热容量
赤道太平洋—印度洋海洋上层海温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用来自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海温再分析资料,通过对1955—2001年赤道印度洋和太平洋上层0—400m的海温月平均距平分析,讨论了该两大洋海温之间的联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赤道印度洋和太平洋虽然有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等岛屿阻隔,但海洋上层海温距平在东西方向上的分布是连续的,基本呈正负正或者负正负的分布格局,这3大冷暖中心分别位于赤道中印度洋、赤道东印度洋—西太平洋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正负区域的交界处分别位于印度洋80°E和太平洋160°—135°W附近,正好对应于赤道印度洋和太平洋温跃层深度的不连续处,在该不连续处赤道印度洋的温跃层深度变化大于太平洋的温跃层深度变化。在赤道印度洋和太平洋的3大冷暖中心中,赤道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的冷暖中心是一个系统,在太平洋它的移动路径是由赤道西太平洋出发,沿着赤道向东,到赤道东太平洋转向北,到10°N再转向西,到赤道西太平洋再转向南回到赤道西太平洋,组成一个逆时针回路;而在印度洋则是由赤道东印度洋出发,向赤道西北印度洋移动,和赤道中南印度洋组成一个逆时针回路;而且这2个移动回路是同时存在的,由赤道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开始分别同时完成冷暖中心交替的时间大约是10个月。
蔡怡张建华于卫东
关键词:赤道印度洋赤道太平洋E1海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