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30019)
- 作品数:13 被引量:281H指数:6
- 相关作者:肖明李博黄晶心杨璐朱再玲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桔黄假单胞菌JD37对玉米、小麦的防病促生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从上海市郊农作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桔黄假单胞菌,命名为JD37,其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玉米幼苗的盆栽试验表明JD37能够显著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通过对玉米小斑病原菌和小麦赤霉病原菌的拮抗实验发现:其对两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形成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9.6 mm、29.3 mm,同时推测该菌的代谢产物中可能含有抑菌活性物质.玉米、小麦的生防实验表明JD37菌具有较强的防病作用,生防效果分别达到43.63%、29.57%.本试验旨为开发JD37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 朱再玲王婧沈海涛杨璐肖明
- 关键词:促生
-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对植物幼苗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在盆栽中,研究了4种土壤盐度下接种真菌从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玉米、水稻、小麦和油菜的幼苗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度提高会导致玉米、水稻、小麦和油菜的生长量以及AM的侵染率降低,接种AM显著提高了非盐和盐胁迫下玉米、小麦和油菜3种植物的生物量、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及K、P养分吸收量,且这种效应在高盐度条件下更显著.接种AM真菌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可能跟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运输有关.
- 胡志宏黄晶心杜书佳王慧杰肖明
- 关键词:AM真菌盐胁迫营养元素耐盐性
- 苯酚降解菌SZH3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自上海市苏州河中游分离得到一株兼性厌氧苯酚降解菌SZH3,该菌株能够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经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特性分析,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泛菌属(Pantoea sp.).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初始苯酚浓度为500mg/L时,SZH3的苯酚降解率在60h内就可达到95.4%.该菌株最高可耐受浓度为1300mg/L的苯酚,对苯酚最适降解条件为pH7.0,温度30℃,转速200r/min.
- 宋璟王慧捷赵玮邱译萱肖明
- 关键词:苯酚降解降解特性
- 土著昆虫素毒蛾对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地理种群的选择性被引量:1
- 2015年
- 外来植物入侵后会改变其对入侵地植食性昆虫的防御能力以应对入侵地生物环境的变化,因此,对土著昆虫防御能力变化的研究将有助于解释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是广泛入侵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外来植物,研究其入侵后对本地植食性昆虫的响应,可从一个侧面部分地回答其成功入侵的生态机制。利用Y型嗅觉仪,结合室内取食实验,我们比较了中国的土著昆虫素毒蛾(Laelia coenosa)对互花米草3个原产地种群和5个入侵地种群的选择偏好,这些种群分别来自美国的德克萨斯(Texas Point)、卡纳维拉尔国家海岸(Canaveral National Seashore)、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以及中国的唐海、天津、盐城、崇明、珠海。结果表明,虽然素毒蛾幼虫对互花米草不同地理种群叶片气味没有显著的选择偏好,但对原产地种群的取食相对选择系数显著高于入侵地种群,说明互花米草入侵地种群对素毒蛾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这从某种层面上可以推测互花米草入侵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后,其对植食性昆虫取食的防御能力有所增强,而这种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素毒蛾等入侵地植食动物对它的攻击。
- 马丁鞠瑞亭李博
- 关键词:植物入侵选择偏好互花米草
- 生物入侵:中国学者面临的转化生态学机遇与挑战被引量:41
- 2010年
- 今天,乘坐飞机长途旅行已是一件太普通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可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到达世界的任何大城市。在我们的孩提时代,世界大城市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而今只不过是邻近的“小村落”而已,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近代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空间上的相对变小不仅给我们人类的各种交往和商业活动带来了便捷,而且也有助于生物物种越过自然的物理屏障,进行快速和低风险的长距离扩散,
- 李博马克平
- 关键词:中国学者生物入侵生态学长途旅行生物物种
- 基因组学:理解植物入侵性的重要工具被引量:5
- 2010年
- 入侵植物基因组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利用基因组学方法研究与植物入侵性相关的分子基础和表达调控机制,甄别入侵性基因型,进而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外来种入侵性产生和进化的分子机制。本文扼要综述了可用于植物入侵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基因组学方法,包括比较基因组学、群体基因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等方法;运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入侵植物除草剂抗性和根状茎发育的分子基础已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入侵植物基因组学仍处于发展初期,选择理想的入侵植物模式种,建立入侵性研究的模式系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还提出了入侵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发展方向,包括基因组信息的完善、不同环境条件下入侵植物的分子响应机制以及入侵性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等。
- 尚蕾央金卓嘎杨继李博
- 关键词:进化生物学基因组学入侵植物入侵性
- 崇明东滩植物根际生物活性及与理化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常规的方法对崇明东滩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及本地物种芦苇、海三棱藨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三大类群微生物中以细菌数量最多,不同植物中以海三棱藨草根际微生物量最多;过氧化氢酶活性为与海三棱藨草混生的互花米草根际最高,其他3种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以与芦苇混生的互花米草根际最高;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说明崇明东滩植物根际土壤生物活性与理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利用微生物学方法防治植物入侵提供依据.
- 杨璐朱再玲卞翔肖明
- 关键词:入侵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酶理化性质
- 荧光假单胞菌株P13分泌铁载体抑制油菜菌核病菌被引量:24
- 2010年
- 通过铬天青(CAS)检测法和400 nm特异光谱吸收法测定了在无铁条件下,荧光假单胞菌株P13能大量分泌铁载体,对油菜菌核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铁离子浓度的提高,铁载体分泌减少,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减弱.
- 王平李慧邱译萱邢佳肖明
- 关键词:铁载体油菜菌核病菌
- 转Bt基因水稻对其根际可培养氨氧化菌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分离计数以及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吴凤实验基地不同种植年份转BT基因水稻对水稻土壤的功能群氨氧化细菌的影响.查明种植转B t基因水稻会影响其根际浅层的可培养氨氧化细菌种群组成.这种影响表现为:种植转B t基因水稻的时间越长,种植的强度越大,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的影响也就越大,这一现象从A、B、E土样的对比和B、D、E土样的对比中得到明显的反映.同样,转B t基因水稻也会影响到土壤深层的氨氧化细菌,与浅层土样中的结果具有相似性.
- 黄晶心高雁辉杨璐朱再玲肖明
- 关键词:转BT基因水稻土壤微生物氨氧化细菌
- 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特性被引量:21
- 2010年
- 构建包含基本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的外来物种数据库不仅对理解生物入侵分布格局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制定外来种管理策略和解释生物入侵过程的重要一步。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数据库,共收集到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800种,分属37目72科;其中约有60%集中在菊科、豆科、仙人掌科、禾本科、十字花科等10个优势科。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407种,占总数的47%),主要分布在南亚热带—热带区(46%,密度为4种/104km2),其次为温带湿润区(26%,密度约2种/104km2)和亚热带区(23%,密度约2种/104km2),旱—寒区(5%,密度小于1种/104km2)分布较少。从生活型上看,以多年生(293种,40%)和一年生(272种,37%)为主;而从生境类型来看,约有一半(46%)分布于"高养分高干扰"类型的生境。约有80%的物种属有意引入,因此有意引入是陆生外来草本植物进入中国的主要途径。近2个世纪来,外来陆生草本植物进入中国的速度快速增加,约90%的物种在这个时期进入;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外来陆生草本植物进入中国的速度快速增长,约60%的物种在这个时期进入中国。本文所提供的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可以为管理层制定外来种相关管理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信息。
- 杨博央金卓嘎潘晓云徐海根李博
- 关键词:多样性外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