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WW009)
-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松林王晓兰王晓兰葛春萍熊卉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康拉德在中国: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7
- 2004年
-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对康拉德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作为一位有着国际影响的小说家 ,康拉德自然也引起了中国读者对他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康拉德作品在国内的译介、研究及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尤其是对老舍的影响等三个层面梳理了康拉德在中国的接受状况 ,并指出了国内康拉德研究存在的问题 ,展望了今后康拉德研究的走势。
- 王晓兰王松林
- 关键词:康拉德译介中国作家小说家老舍
- 生态关怀背后的道德忧思——康拉德丛林小说的生态取向管窥被引量:2
- 2010年
- 康拉德将创作的视线投向浩瀚的大海与原始的丛林,使得他的小说虽然算不上完全意义上的生态文学作品,但包含了闪烁着生态思想光芒的部分——对机械文明的批判、对现代人物质主义的挞伐以及对相对原始的生存状况的崇尚。生态批评可以为我们解读康拉德的小说开启新的视野,并由此管窥康拉德生态关怀背后对道德危机的关注和对人类文明的忧思。
- 王晓兰
- 关键词:《黑暗之心》生态取向
- 从《“水仙号”的黑水手》看康拉德的道德观被引量:3
- 2007年
- 《“水仙号”的黑水手》从三个方面表现了康拉德的道德观:首先,小说反映了作者眼中的“人”是一种道德存在,而道德的根本在于责任和忠诚;其次,小说反映了作者对道德的情感基础———同情心———导致的自怜和自恋可能带来的危害的担忧;再者,作品表现出作为政治视域之人应该肩负的道德责任的重要性。本文认为,这部作品堪称为一个道德寓言,它揭示了人之为人的“最纯洁”、“最持久”的本质性的东西,奠定了此后康拉德小说主题的基调。
- 王松林
- 关键词:康拉德道德政治
- 海洋:一面映照自我的镜子——论康拉德的小说《阴影线》的自我意识被引量:1
- 2010年
- 文章对康拉德本人晚年关于他的海洋系列小说的"艺术统一性"和"人生三阶段"之说提出质疑,指出《阴影线》应该是康拉德海洋小说中最具自我意识和道德责任意识的小说,故应纳入其有关年龄、性格和道德责任的海洋系列小说范畴。《阴影线》的年轻叙述者在镜像和日记中反思自我,在与海上死神的较量中肩负起道德责任。大海成为叙述者一面观照自我的镜子。
- 王松林李洪琴
- 关键词:大海镜子自我意识
- 伦理环境与伦理抉择:康拉德与老舍笔下人物悲剧探源
- 2010年
- 康拉德在创作中将人物悲惨状态推到极致来凸显敌对的社会伦理环境和个体的伦理选择对人物造成的悲剧,这一手法给予了老舍极大的影响。在康拉德与老舍的作品中,代表不良伦理环境的城市是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活动、谋取各种利益的中心,更是作家考察人类本性和道德危机的重要场所。他们的创作表明:敌对的社会环境与小说主人公在关键的道德考验中做出的伦理抉择是导致他们悲剧命运的根源。
- 王晓兰
- 关键词:康拉德老舍伦理环境伦理选择
- “语言是现实的大敌”——论康拉德的语言观与现实观被引量:3
- 2009年
- 作为一位小说艺术家,康拉德对小说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看法。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康拉德的小说艺术观。首先,康拉德认为小说艺术之真寓于想象之中,虚构与现实、想象与真实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其次,他指出艺术家应该捕捉"生活的瞬间",从瞬间发现永恒之真;再者,康拉德敏感地意识到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语言是现实的大敌"。本文认为,康拉德是从伦理的高度来实践他的小说观念的。他的写作反映了一位小说家的职业道德和艺术良知。
- 王松林熊卉
- 关键词:康拉德写作伦理
- 论《间谍》的反讽及其道德批判被引量:4
- 2007年
- 评论界倾向于认为康拉德的《间谍》是一部政治小说。本文认为,《间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小说,而是一部以反讽的形式探讨政治背后的道德问题的小说。《间谍》采用了言语反讽和戏剧反讽两大反讽模式,在叙述者轻松滑稽的反讽语气及其设置的戏剧反讽场面中,突出了小说人物命运的悲剧性。《间谍》中的言语反讽及由此而生的喜剧效果主要是通过作者型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不断地暗中评介人物的行为来实现的。《间谍》中的作者型叙述者采用的言语反讽往往因反讽的对象不同流露出不同的反讽语气。康拉德在《间谍》中丰富了戏剧反讽的表达手法,他将戏剧反讽的喜剧和悲剧效果融合起来,以轻松、滑稽的笔调展示了生活沉重、阴暗的一面。此外,小说独特的叙事时空的错位和延宕所造成的张力强化了戏剧反讽的效果。《间谍》还从家庭伦理和政治伦理的角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道德堕落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 王松林葛春萍
- 关键词:康拉德《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