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601B010102)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林瑛陈佩燕吴忠良白彤霞陈学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辽宁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环境剪应力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活动性参...
  • 1篇地震序列
  • 1篇地震预报
  • 1篇震源
  • 1篇震源机制
  • 1篇时变特征
  • 1篇视应力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作者

  • 3篇陈佩燕
  • 3篇王林瑛
  • 2篇吴忠良
  • 1篇白彤霞
  • 1篇李芳
  • 1篇王琼
  • 1篇陈学忠

传媒

  • 2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前震特征及其识别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1970年以来117次中强地震(东部MS≥5.5, 西部MS≥6.0), 其中有直接前震的地震11次, 占9%; 有广义前震的地震63次, 占51%. 直接前震与主震的时间间隔优势分布在30天以内, 空间距离50 km以内, 震级差在1级以上. 利用辽宁数字地震资料, 得到了1999年11月29日和2000年1月15日岫岩MS5.6和5.1地震前的直接前震具有较高的剪应力背景.
王林瑛陈佩燕吴忠良白彤霞
关键词:环境剪应力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相关被引量:8
2004年
王林瑛吴忠良陈佩燕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参数地震预报
辽宁岫岩地震序列地震运动学参数时变特征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利用辽宁数字地震台网1999年8月至2000年12月的数字地震资料, 详细研究了岫岩地震序列(1999年11月至2000年1月)前后直达S波的最大加速度峰值的时间变化特征, 及其与构造环境背景应力和视应力变化的一致性, 得到了地震运动学参数在前主余震形成和发生的演化过程中明显的差异性变化。为探索前震的判别和强余震的预测, 提供了可快速精确测定的物理参数和掌握地震构造应力背景变化的物理信息。通过对单台视应力、剪应力τ0 值、S波加速度峰值时间变化过程的对比分析表明, 这3 个参量都是强烈地依赖于应力背景强弱的的物理量, 因此反映的是一种的物理过程, 具有一致的物理意义, 其时间变化过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3种方法由于其计算过程简便, 在地震分布变化很小, 台站位置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可较为精确的测定, 其异常的幅度明显高于正常背景值, 因此有较为显著的异常分辨率。使用者可根据具体观测条件和现场研究的需要, 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
王林瑛陈佩燕陈学忠王琼李芳
关键词:视应力环境剪应力地震序列震源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