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07-3)
- 作品数:2 被引量:67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丽莉于毅门兴元张安盛戈峰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温度下绿盲蝽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被引量:52
- 2008年
- 组建了5个不同温度(17,20,23,26和29℃)下绿盲蝽Lygus lucorum实验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绿盲蝽的发育速率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若虫期、产卵前期、卵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10.04~27.63,8.33~19.33,6.74~15.00,25.11~61.96d。绿盲蝽的若虫、产卵前期和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5,7.28和6.28℃,有效积温分别为210.25、191.83和160.12日度,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有效积温为555.04日度。在实验温度范围内,23℃时绿盲蝽的世代存活率最高(82.3%),雌成虫的产卵历期最长(41.67d),单雌繁殖若虫数最多(35.42头/雌),种群趋势指数也最高(14.58);在较低的温度(17℃)和较高的温度(29℃)下,绿盲蝽的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仅为8.44和9.06,均不利于其种群数量增加。
- 门兴元于毅张安盛李丽莉张君亭戈峰
- 关键词:绿盲蝽生命表有效积温种群趋势指数
- 试管药膜法测定10种杀虫剂对绿后丽盲蝽若虫的室内毒力被引量:16
- 2011年
- 本文研究了绿后丽盲蝽密度和食物有无对试管药膜法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建立了试管药膜法测定绿后丽盲蝽毒力的方法,即将20头绿后丽盲蝽的3龄若虫接入内壁分布有均匀药膜的试管中,让其在试管爬行3 h,然后转移到正常饲养条件下,24 h和48 h后统计其死亡率。应用此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绿后丽盲蝽若虫的毒力,24 h后毒力大小顺序分别为:辛硫磷>硫丹>甲维盐>马拉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啶虫脒>阿维菌素,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8.32、14.75、24.25、27.58、51.04、127.45、151.68、194.47、399.26、439.24 mg/L。48 h毒力大小顺序分别为:辛硫磷>硫丹>甲维盐>马拉硫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7.08、10.65、12.98、15.97、27.58、33.61、66.31、103.82、176.30、255.97 mg/L。本文结果表明,试管药膜法是测定杀虫剂对绿后丽盲蝽若虫触杀作用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 门兴元于毅张安盛李丽莉张思聪刘同金
- 关键词:杀虫剂毒力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