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D0053Q)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嘉学杨世瑜彭秀芬李培英明庆忠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世界自然
  • 5篇世界自然遗产
  • 5篇自然遗产
  • 4篇三江并流
  • 3篇遗产地
  • 3篇世界自然遗产...
  • 3篇自然遗产地
  • 1篇地质
  • 1篇地质作用
  • 1篇怒江峡谷
  • 1篇人地矛盾
  • 1篇自然遗产保护
  • 1篇脱贫
  • 1篇旅游
  • 1篇旅游资源
  • 1篇景观
  • 1篇成景
  • 1篇脆弱性
  • 1篇脆弱性分析

机构

  • 5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王嘉学
  • 2篇彭秀芬
  • 2篇杨世瑜
  • 1篇明庆忠
  • 1篇肖本秀
  • 1篇李培英

传媒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年份

  • 3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资源及其环境脆弱性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集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为一体,拥有全球唯一的三江并流奇观、举世罕见的峡谷群、多处地质遗迹、壮美神奇的高山丹霞及喀斯特景观、全球最为壮观的雪山群和低纬冰川、秀丽神妙的高山湖群以及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等优势旅游资源,但同时地质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生态环境带幅窄且稳定性差,又属于我国最为贫困的地区,旅游资源环境十分脆弱。合理利用遗产旅游资源,必须有科学研究为支撑,法律法规为依托,科学管理为手段,旅游规划为指针,以生态旅游和科考科普旅游等低耗损产品为主打,以极高的遗产保护意识为动力,旅游资源开发与遗产保护、旅游扶贫相结合,多方齐动,推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王嘉学彭秀芬杨世瑜
关键词:三江并流自然遗产旅游资源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质景观成景地质作用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丰富独特的旅游地质景观是多种地质作用与不同成景岩组交互叠加作用的结果。其发育的地层基础主要为碳酸盐成景岩组、变质岩成景岩组、碎屑岩成景岩组以及岩浆岩成景岩组等,典型内力成景地质作用为板块缝合作用、断裂成景作用、变质成景作用,外力作用则主要有河流、冰川、丹霞、地热、喀斯特作用等。
王嘉学明庆忠杨世瑜彭秀芬
关键词:三江并流景观地质作用自然遗产
旅游地质问题: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的新领域被引量:2
2006年
旅游地质问题是旅游学与地质学交叉渗透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探讨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发掘旅游地质资源的价值,进而寻求利用与保护途径的重要学术问题与方法问题。地质环境是世界自然遗产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遗产旅游是当前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形式,旅游地质资源是全球绝大多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主体旅游资源。从旅游学和地质学交叉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推动世界自然遗产的战略性保护,并为旅游地质学的建立及其在世界遗产保护中运用拓展新的领域。
王嘉学
关键词: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人地冲突与产业协调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多种资源富集区,同时也是我国最为贫困的区域,当地居民生存发展、国家发展战略等与遗产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考虑到其特殊性,在对各产业发展条件、潜力及其对遗产威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适度发展河谷区...
王嘉学肖本秀
关键词:三江并流人地矛盾
文献传递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中的怒江峡谷脱贫问题探讨被引量:17
2006年
怒江峡谷是我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也是生态地质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当地居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近期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引发的无序开发已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高黎贡山片区构成了严重威胁。受多种条件限制,怒江峡谷通过发展传统产业脱贫的空间不大。结合该区实际,本文提出了“遗产旅游+适度利用水能资源+生态移民”的发展模式,以缓解人地关系矛盾,构建遗产地和谐社会。
王嘉学夏淑莲李培英
关键词:怒江峡谷世界自然遗产脱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