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7746)
- 作品数:2 被引量:43H指数:2
- 相关作者:白秀玲何俊谷孝鸿张钰朱松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太湖自然渔业及其发展策略被引量:28
- 2009年
- 渔业是太湖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对改善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又受制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从太湖渔业结构分析.目前太湖自然渔业整体捕捞强度过大、资源破坏严重.依据太湖多年渔获物捕捞结果,系统分析了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演变动态.通过对太湖不同生态区域渔获物产量和组成的分析,研究了太湖自然渔业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严格控制捕捞渔具规格和捕捞强度、合理调整开捕时间、调整放流鱼种结构和比例,合理发展湖泊渔业的思路.同时,依据太湖生物资源现状.分析了太湖自然渔业潜力,提出太湖渔业发展要加强渔业环境建设、加强渔业对水环境改善功能的研究.
- 谷孝鸿朱松泉吴林坤曹萍白秀玲张钰何俊
- 关键词:太湖渔获物群落结构
- 太湖环棱螺(Bellamya sp.)及其与沉水植物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5
- 2009年
- 选用太湖常见的环棱螺及沉水植物,研究了不同状态下环棱螺营养盐的释放特征,探讨了环棱螺对水体营养盐、透明度和浮游藻类的影响,及其与沉水植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环棱螺营养盐的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进食状态下释放速率高于饥饿状态;环棱螺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水体透明度,但其营养盐释放又引起局部水体溶解态氮磷含量的增加;适宜的条件下,水体中藻类的再生能力超过环棱螺对其的抑制力;水体营养盐含量增加,促进与环棱螺共存的伊乐藻和轮叶黑藻的生长。在太湖的不同湖区,草型湖区螺类的生物量远高于藻型湖区,这表明沉水植物可能是影响螺类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
- 白秀玲谷孝鸿何俊
- 关键词:沉水植物底栖动物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