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1022)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佟宝全齐晓明包玉龙阿荣吴来兄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牧区
  • 2篇聚落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分布
  • 1篇少数民族地区
  • 1篇锡林郭勒
  • 1篇旅游
  • 1篇旅游资源
  • 1篇民族
  • 1篇民族地区
  • 1篇经济差异
  • 1篇经济发展
  • 1篇冰雪
  • 1篇冰雪旅游
  • 1篇冰雪旅游资源
  • 1篇空间化

机构

  • 6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佟宝全
  • 1篇吴来兄
  • 1篇齐晓明
  • 1篇包玉龙
  • 1篇阿荣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北方经济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及其利用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现阶段发展冰雪旅游最具潜力的地区,拥有大量丰富优质的冰雪旅游资源。基于GIS技术,通过空间插值法、最近邻指数法定量分析了内蒙古年日均温≤0℃天数、积雪日数两个气象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冰雪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选取滑雪场、冰雪游览区、冰雪节庆与赛事活动三个指标深入分析了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发现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在空间上趋向集聚,具有可利用时间长、种类丰富、组合度好,文化气息浓厚、地域特色明显等优势,同时存在着离中心消费市场距离远,品牌效应低,规范化不足等劣势;依据这些特点,提出了内蒙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对策。
郝晶晶齐晓明张素丽侯晓莹
关键词:冰雪旅游资源
人口密度空间化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因此综观诸多地理学研究成果,均将区域人口数量作为重要的人文因素来考查.以行政界线为口径的人口密度统计方法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已显现出诸多局限性,社会经济发展亟需更为精确表述人口密度的一种新方法.人口数据空间化就是在GIS环境下,根据相关理论和实际的应用需求,把人口数据展布于地理空间上.本文通过收集大量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类总结得出: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尺度的区域人口密度模拟和微观尺度以及城市内部人口密度模拟方面,较少涉及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密度稀少的牧区人口密度模拟研究.研究牧区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对社会经济数据进一步空间模拟的先导和基础,为合理组织牧区社会经济空间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为同类区域人口密度模拟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阿荣佟宝全
关键词:人口分布空间化牧区
锡林郭勒牧区聚落体系演化特征及其机制被引量:19
2018年
以锡林郭勒牧区(9旗市)145个规模以上聚落为研究客体,采用全国5次(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2015年调查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空间统计技术等方法,对研究区聚落体系的结构形态、规模等级、时空演变特征及机制进行分析。结构形态的动态特征表明,一定程度的外在作用力对地理环境基底均衡性产生影响,进而将对Christaller景观产生重大影响;规模等级的动态特征在不同时期遵循严格的规模-位序法则;50 a间,聚落规模总体变化速率基本与历史上的“大事件”一一对应。锡林郭勒牧区聚落体系的演化特征及其机制表明,经典的中心地体系在典型牧区依然受传统因素的影响,而当前对中心地体系影响深刻的信息化、网络化等因素在牧区未产生显著影响。另外,促使聚落体系演变的驱动因素以外因为主,内生动力不足为其主要特征。总体认为,锡林郭勒牧区聚落体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对蒙古高原人地关系系统的调控与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佟宝全包玉龙杨兵兵阿荣
牧区聚落时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正蓝旗为例被引量:7
2018年
牧区聚落作为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重要载体与空间分布类型之一,研究其时空特征能很好的表征牧区乃至人类聚落发展的演变规律。基于GIS和Excel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典型草原牧区正蓝旗在2000—2017年聚落的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7年,正蓝旗聚落分布时空特征呈现急速增长的态势,聚落分布整体较为聚集,呈"南密北疏"的空间差异;研究区聚落斑块规模相差悬殊,小型聚落占主体。(2)区域上,聚落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在海拔1 196-1 428 m和坡度5°-15°的范围内分布的聚落较多,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变化,聚落斑块数和规模趋于正态分布态势;随着道路和河流的变化,聚落斑块数和规模布局大致呈逐级递减的趋势。(3)水文、交通及地形地貌等地理要素对正蓝旗聚落区位的选择起到很大的限制作用,这三个因素也是决定聚落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总体上,分析该牧区聚落的发展变化与形成机制,可对整个牧区聚落空间布局调整、优化提供重要的借鉴价值。
张素丽佟宝全郝晶晶
关键词:牧区聚落锡林郭勒
内蒙古正蓝旗聚落发展演变(1933—1983)被引量:6
2018年
以锡林郭勒盟南部的正蓝旗为例,采用历史文献资料及《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志—锡林郭勒盟分册》中聚落相关数据,建立了研究区聚落名称、建村时间、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等主要聚落指标为基础数据源,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解读从聚落形成伊始到1983年期间研究区聚落的形成、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上看,研究区聚落以宋朝的黑城子为主要起点进行发展演变。从不同时期的聚落数量变化趋势图上看,可把聚落增长变化趋势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55年前缓慢增长、1955—1965年高速增长及1965—1983年为负增长阶段,其中1955—1965年建村速度最快,新增加166个聚落。(2)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聚落在各个时期密度最大的区域均位于胡鲁斯台乡、哈毕日嘎乡和阿日呼布乡的东部,也是正蓝旗的西南部,依次不断向外围扩展,表明正蓝旗聚落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传承性。(3)从正蓝旗聚落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动情况上看,牧区聚落多为牧村,规模较小,且聚落布局较为发散。由牧村的规模结构而言,研究区聚落规模可划分为四个等级。经分析表明,研究区聚落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符合城市位序—规模法则。
张素丽佟宝全郝晶晶
内蒙古东四盟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2013年
本文以内蒙古东四盟市为研究区,选取12个社会经济指标,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定量分析出内蒙古东四盟市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再应用ArcGIS软件,以内蒙古东四盟市39个旗县市的综合经济发展指数为属性,选择手动(Manual)分级法将东四盟市经济发展地区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快发展型、较发展型、慢发展型和滞后型。结果显示:①各盟市综合经济水平指数的差距,包括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都在扩大,尤其从2005年开始差距大幅加大;②归纳出内蒙古东四盟市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动态变化;③各县域之间关联度低,带动作用不强,发展出现"凹"字型。各发展类型个数及面积都表现出"金字塔"型。
吴来兄佟宝全
关键词:经济发展经济差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