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9102-301)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3
相关作者:张雁张永强张进国张今文李子国更多>>
相关机构:保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涿州市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结核
  • 9篇抗结核
  • 6篇抗结核固定剂...
  • 6篇固定剂量复合...
  • 6篇复合剂
  • 5篇肺结核
  • 5篇服药
  • 4篇服药方式
  • 3篇合剂
  • 3篇复方合剂
  • 2篇药物
  • 2篇结核药物
  • 2篇抗结核药
  • 2篇抗结核药物
  • 2篇隔日
  • 2篇肝损伤
  • 1篇等效性
  • 1篇多态
  • 1篇多态现象
  • 1篇多态性

机构

  • 3篇保定市疾病预...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涿州市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河北省保定市...
  • 1篇河北省易县疾...
  • 1篇保定市中心血...

作者

  • 4篇张雁
  • 2篇张进国
  • 2篇张永强
  • 2篇张今文
  • 2篇李子国
  • 1篇房登楼
  • 1篇陆宇
  • 1篇陈明亭
  • 1篇付雷
  • 1篇朱慧
  • 1篇周林
  • 1篇池俊英
  • 1篇郭少晨
  • 1篇郝兰虎
  • 1篇李云飞
  • 1篇肖存
  • 1篇王彬
  • 1篇徐建

传媒

  • 3篇中国防痨杂志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医学研究与教...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结核病与胸部...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不同服药方式治疗新发肺结核不良反应对比观察
2015年
目的对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不同服药方式治疗新发肺结核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发肺结核患者采取每日服药方式(每日组)和隔日服药方式(隔日组)进行治疗,每日组治疗方案为2HRZE/4HR,隔日组治疗方案为2H3R3Z3E3/4H3R3。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每日组与隔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P〉0.05)。不同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青壮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在老年隔日组大于每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不同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与女性两组间各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6、0.23,P〉0.05);不同体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50 kg两组间比较,隔日组大于每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而≥50 kg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P〉0.05)。实验室检测结果血常规异常、肝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06、0.60,P〉0.05)。结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隔日服药方式在老年和低体质量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和低体质量患者,推荐采取每日服药方式进行治疗。
肖存张今文张进国李子国李燕广张雁张保宗梁晓雨王凤敏于健
关键词:固定剂量复合剂服药方式
两种国产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中利福平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两种国产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四药复方中利福平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复合剂中利福平的生物等效性,以期揭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的内在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复合剂作为受试制剂,利福平胶囊作为参比制剂,采用单次给药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考察两种受试制剂分两批试验进行,按照编号法将每批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名,第一批试验中组1受试者在第一周口服受试制剂l,每批试验入组18名受试者,两批试验共计入组36名受试者。第二周口服参比制剂,组2受试者在第一周口服参比制剂,第二周口服受试制剂1,每名受试者每周各服一次药物;第二批试验中受试制剂l改为受试制剂2,其他操作不变。服药后,抽取不同时间点受试者的静脉血,采用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测定血药浓度,应用DAS3.1.5版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判断生物等效性。结果两种固定剂量复合剂中利福平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如下,峰浓度(Cmax为(11.4±3.4)mg/L和(12.2±3.8)mg/L,半衰期(T1/2)为(3.7±1.2)h和(3.6±1.3)h,时间点0至24h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为(91.4±30.8)mg·L^-1·h^-1和(92.1±25.3)mg·L^-1·h^-1,时间点0至无穷大时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n-∞)为(93.3±31.3)mg·L^-1·h^-1和(94.1±26.5)mg·L^-1·h^-1。AUC(0-t)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4.7%和91.4%,置信区间为89.5%~100.2%和81.4%~95.6%,等效区间为80%~125%。结论两种受试制剂中利福平的Cmax、Tmax与参比制剂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经生物等效性检验,判定两种受试制剂中利福平与参比制剂中利福平生物等效。
郭少晨朱慧徐建郝兰虎王彬付雷陈明亭周林池俊英陆宇
关键词:复方合剂利福平药代动力学质谱分析法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不同服药方式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不同服药方式治疗新发肺结核的临床效果,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每日服药方式(每日组,方案为FDC-2HRZE/4HR)和隔日服药方式(隔日组,方案为FDC-2H3R3Z3E3/4H3R3)治疗新发肺结核患者,对2种不同服药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第2、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每日组和隔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0.378,P均〉0.05);疗程末X线胸片实变阴影吸收率及空洞阴影改善率每日组与隔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8、0.207,P均〉0.05);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每日组和隔日组相比,隔日组大于每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3,P〈0.05)。结论隔日服药方式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故对于素有胃疾、体质指数偏低、年老及体弱者可考虑采用抗结核FDC每日服药方式治疗。
张进国张今文肖存梁晓雨刘谦红
关键词:固定剂量复合剂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不同方案治疗新发肺结核转归对比分析
2015年
目的对不同方案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新发肺结核的转归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所观察的新发肺结核患者分为每日用药组(每日组)和隔日用药组(隔日组),每日组治疗方案为2HRZE/4HR,隔日组治疗方案为2H3R3Z3E3/4H3R3。对两组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完成率、停药率、丢失率方面,每日组与隔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0.00、0.73,P>0.05);新发涂阴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完成率、停药率、丢失率方面,每日组与隔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0.43、0.44,P>0.05);方案变更率每日组小于隔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P<0.05);断药率每日组与隔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P>0.05)。结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每日服药和隔日服药在结核病治疗转归方面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抗结核药不良反应容易影响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因此临床工作中无论采用哪种服药方案,都应加强患者的治疗管理。
张进国张保宗张雁王凤敏张绍英蒋英梁晓雨于健赵敏捷唐术玲
关键词:肺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转归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分子机制被引量:22
2014年
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DOTS)是目前结核病控制的有效策略,它主要应用4个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和吡嗪酰胺(PZA)联合治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然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INH、RFP和PZA引发的肝损伤是化疗中最常见的,联合用药时肝毒性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增加,给结核病的化疗带来了难题。
张俊仙吴雪琼
关键词:肝损伤分子机制药物所结核病控制
N-乙酰基转移酶2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 研究药物代谢酶NAT2、GSTM1、GSTT1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关系,阐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ATDILI)的分子机制.方法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结核科2008-2009年度住院初治结核病患者208例,具有明确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患者为肝损伤组(共101例),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患者为对照组(共107例),通过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两组的NA T2基因多态性并分型.通过多重PCR方法检测两组患者GSTM1、GSTT1是否存在基因型缺失.以SPSS12.0软件进行x2检验处理,比较两组之间各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并计算各基因型风险系数(odds ratio,OR值)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析疾病与基因的关联强度.结果 (1)肝损伤组患者中,39.6% (40/101)为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对照组中,12.2%(13/107)为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系数(OR值)为4.74(95%CI=2.42~9.28;x2 =20.62,P<0.05).(2)肝损伤组中,GSTM1缺失基因型占63.4%(64/101),对照组GSTM1缺失基因型占51.4%(55/107);两组比较GSTM1缺失基因型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OR值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为1.64(95%CI=0.94~2.84,x2=3.038,P>0.05).肝损伤组中,GSTT1缺失基因型占47.5%(48/101),对照组GSTT1缺失基因型占45.8%(49/107),两组比较OR值接近,为1.07(95%CI=0.62~1.85,x2=0.063,P>0.05).(3)肝损伤组中同时具有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及GSTM1缺失基因型的患者29例,对照组5例,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系数OR值高达10.21(95%CI=3.87~26.96,x2=20.62,P<0.005).结论 NAT2基因的慢乙酰化基因型及GSTM1缺失基因型可能与ATDILT有关.
安慧茹吴雪琼王仲元
关键词:抗结核药谷胱甘肽转移酶
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制剂隔日疗法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评价国产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隔日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抗结核FDC隔日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两组试点市(县)地貌、人口数、总体经济状况、结核科仪器设备和工作人员水平等基本接近的原则,“抗结核药物FDC隔日疗法试点组”(简称“FDC组”)为保定市12个市(县)中纳入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计1225例;“抗结核药物板式组合药对比观察试点组”(简称“组合药组”)为保定市另11个市(县)中纳入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328例,通过人口容量比率概率法抽取1225例患者.对两组临床治疗完成率,2、3、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疗程末X线实变阴影及空洞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完成率抗结核FDC组为94.53%(1158/1225),组合药组为90.94%(1114/1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3,P<0.01);2、3、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抗结核FDC组分别为91.29%(262/287)、94.08%(270/287)、97.56 %(280/287),组合药组分别为89.05% (244/274)、93.07% (255/274)、96.72%(265/27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9、0.24、0.36,P值均>0.05);FDC组疗程末X线胸片实变阴影有效吸收率及空洞改善率分别为93.06%(845/908)、89.60%(181/202),组合药组分别为91.99%(781/849)、88.95%(169/19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3、0.04,P值均>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抗结核FDC组为21.35%(237/1110),组合药组为22.62%(235/10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0,P>0.05);实验室检测结果血常规异常、肝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异常方面,抗结核FDC组和板式组合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
张雁张进国房登楼张永强张保宗
关键词:抗结核药复方合剂
不同服药方式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依从性调查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不同服药方式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的依从性,为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初发肺结核患者采取每日服药方式(每日组,方案FDC-2HRZE/4HR)和隔日服药方式(隔日组,方案FDC-2H3R3Z3E3/4H3R3)治疗,采用统一问卷,对2种服药方式不同时期的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每日组与隔日组比较,治疗前表示愿意接受6~8个月治疗的比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05),选择2种不同方式治疗的比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强化期末坚持遵医嘱服药的比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P〉0.05),感觉药片太大的比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P〉0.05),感觉药片太多的比例,隔日组大于每日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5),感觉服药无困难的比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P〉0.05),表示能坚持继续完成治疗的比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5);疗程末遵医嘱服药的比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P〉0.05),服药感觉难受的比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P〉0.05)。结论每日服药和隔日服药2种不同服药方式服药依从性总体无明显差别,但2种服药方式认为药片太大的比例均较高、隔日服药方式认为药片太多的比例较高,故减小药片体积及减少服药片数是今后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改进的主要方向。
张今文张进国李云飞李子国肖存梁晓雨
关键词:肺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依从性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每日与隔日不同服药方式治疗新发肺结核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国产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每日服药和隔日服药两种不同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为FDC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保定市23个市县为研究现场,采用成组比较的分析方法,将FDC治疗的新发肺结核患者分为每日组和隔日组。每日组1 429例,隔日组1 317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完成率、新涂阳患者第2、3、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疗程末X线实变阴影及空洞改变和不良反应。结果 FDC治疗完成率:每日组为94.47%,隔日组为9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05);第2、3、6个月末新涂阳患者痰菌阴转率:每日组分别为89.69%、95.04%和96.95%,隔日组分别为90.45%、94.09%和95.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21、0.38,均P>0.05);每日组疗程末X线胸片实变阴影有效吸收率及空洞改善率分别为94.28%和89.45%,隔日组分别为93.61%和90.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8、0.21,均P>0.05);总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异常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国产FDC每日服药方式与隔日服药方式疗效相似。
张进国张雁张保宗史丽石红娟张永强王凤敏李燕广
关键词:复方合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