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0501-147)

作品数:14 被引量:244H指数:9
相关作者:张希彪上官周平周天林刘富顺刘彬更多>>
相关机构:陇东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甘肃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黄土高原
  • 5篇生态
  • 5篇黄土丘陵
  • 4篇农业
  • 4篇丘陵区
  • 4篇驱动力
  • 4篇黄土丘陵区
  • 3篇土地利用
  • 3篇丘陵
  • 3篇群落
  • 3篇泾河流域
  • 3篇流域
  • 3篇河流域
  • 2篇生态建设
  • 2篇生态经济
  • 2篇生态经济系统
  • 2篇土地覆被
  • 2篇能值
  • 2篇能值分析
  • 2篇农业生态

机构

  • 13篇陇东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4篇张希彪
  • 6篇上官周平
  • 3篇周天林
  • 2篇刘富顺
  • 2篇刘彬
  • 1篇杨建霞
  • 1篇王鑫
  • 1篇马世荣
  • 1篇王瑞娟
  • 1篇王根旺
  • 1篇郭小强
  • 1篇王立祥
  • 1篇姜双林

传媒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植物研究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泾河流域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在对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植被的恢复建设为突破口,以马莲河等较大河流为外形,重点支流为骨架,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依据川塬旱作农业优势,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高效优质的旱作农业体系;以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核心,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带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加快区域经济开发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兴特色替代性产业,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协调发展。参10。
张希彪
关键词:泾河流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可持续农业
黄土丘陵区油松天然次生林林窗特征与更新动态被引量:23
2008年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油松天然次生林林窗的形状、大小结构、分布、形成木特征及其更新状况.结果表明:在油松天然次生林中,林冠林窗(CG)和扩展林窗(EG)面积均呈以小林窗为主的偏态分布.CG平均面积为31.15 m^2,以20~40 m^2林窗的数量比和面积比最大,分别为38.24%和30.50%;EG平均面积为58.04 m^2,以30~60 m^2的数量比和面积比最大,分别为36.77%和27.79%,且CG的平均面积占EG平均面积的53.67%;林窗形状多呈椭圆形,高度多在14~16 m;林窗形成年龄以10~20年为主,占33.82%.林窗中基折和枯立木分别占形成木总数的47.66%和23.44%.林窗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人为间伐或盗伐,树木衰老等引起的抗性下降、干旱、病虫害等也是导致树木死亡的原因之一;每个林窗中平均有1.89个形成木,其中以2株形成木的林窗最多.林窗形成木主要是油松,其次为山杨、白桦和辽东栎等.形成木的径级呈明显的偏态分布,以10~20 cm和21~30 cm径级最为普遍,分别占总数的25.0%和45.31%,与林窗面积偏态分布吻合;林窗内林木的更新状况好于林下,且油松幼苗不存在断层,而油松林下幼苗在年龄结构上有明显的断层.
张希彪王瑞娟周天林上官周平
关键词:林窗特征黄土丘陵区
泾河中上游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29
2005年
利用RS和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泾河中上游流域1986~2000年的景观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化指数、分离度等指标,进行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并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压力及宏观政策等, 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共同影响流域景观格局的变化.
张希彪
关键词:GIS驱动力
黄土丘陵区沙棘群落封育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被引量:4
2007年
对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不同封育年限沙棘群落的高等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封育阶段沙棘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即草本层>灌木层。同一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D和H′虽然数值不同,但在不同封育阶段沙棘群落有基本一致的趋势,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基本上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在荒草地阶段较高,其他阶段的沙棘群落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群落封育,群落相似性增加。总体上,随着沙棘群落的封育,不同科属的植物种类在增加,群落生态优势度增加,群落趋向稳定。采取封禁措施,减少人为干扰,是沙棘群落封育的有效途径。
张希彪上官周平王根旺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沙棘群落物种多样性封育
黄土丘陵子午岭油松天然林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45
2006年
对黄土丘陵区子午岭天然油松林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群落共容纳种子植物67种,分属23科54属,区系组成丰富;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为主,共65个,占总属数的66.7%;在群落外貌特征上,油松群落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75.9%;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共96种,占57.85%;群落可分为乔、灌、草3个层次,并有层间植物伴生;随年龄增长,群落中油松种群空间结构呈集群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变化;种群格局强度随年龄阶段变化缓慢,处于较弱的生境异质性变化状态中。
张希彪郭小强上官周平刘富顺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油松群落特征
基于能值分析的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态势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被引量:37
2007年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投结构、能值指标进行了计算,并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进行了诊断。分析表明:(1)甘肃省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相对雄厚,但由于对本地资源的过分依赖,加之购买能值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甘肃本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农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是一种高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2)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封闭性较强,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均能值用量较低;(3)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发展中应用的资源能值有很大部分来自本区环境和资源系统而无需付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仍属于资源消耗型,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纯能值量较低,且生产和管理过程的科技含量较低,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系统对于环境的压力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增加系统投入,保护环境资源,优化投入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学技术等,以实现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
张希彪
关键词:能值分析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泾河流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对策被引量:3
2006年
泾河流域是全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影响泾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植被极度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趋势加剧;人口增长过快,资源难以为继;农业结构单一,整体效益差。发展对策应以植被的恢复建设为突破口,通过“生态塬”、“圈层结构”和“梯层结构”等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发挥川塬旱作农业优势,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高效优质的旱作农业体系;以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核心,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带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协调发展。
张希彪姜双林上官周平王立祥刘彬
关键词:泾河流域黄土高原
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1∶25000植被图为基础,利用GIS手段和缓冲区分析技术,研究了人类活动对子午岭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景观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山杨(Populusdavidiana)林为主体,但因人为破坏等原因,灌木林和非林地景观类型亦占较重要地位。人类活动的强弱与景观破碎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人类作用强的地区平均斑块面积较小,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人类作用弱的地区斑块面积较大,破碎化程度较低。人为干扰增加了景观的异质性,从而使森林景观多样性增加,优势度指数下降,均匀度指数增加,破碎度指数增加。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子午岭森林景观破碎化的重要原因。
张希彪周天林
关键词: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化黄土高原
陇东黄土高原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及生态环境效应被引量:13
2006年
通过G IS空间分析,揭示了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土地覆被和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异特征。陇东地区土地覆被动态变化表现为丘陵区耕地、林地与草地的大互换,和在塬区建设用地大量占用优质耕地、林草地等土地覆被类型,这种变化使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功能发生退化。分析发现,该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有:脆弱的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环境背景;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落后是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状态恶化的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人为因素。
张希彪王鑫刘彬上官周平
关键词:驱动力陇东黄土高原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研究被引量:31
2005年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以泾河中上游流域的陇东地区为例,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结构的差异;②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塬区→沟壑区→丘陵区、城镇近郊→远郊依次递减,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刚好相反,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活动特点相关等;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张希彪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分异黄土高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