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5B08)
- 作品数:32 被引量:689H指数:15
- 相关作者:袁玲黄东风林新坚李卫华邱孝煊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 不同培肥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7
- 2013年
- 以闽东地区红黄壤茶园定位实验地为对象,通过测定6种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同培肥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和生物化学过程的影响,阐明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了单施无机肥处理外,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全量有机肥、全量化肥+豆科绿肥以及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等的培肥方式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尤以半量无机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牧草的培肥模式增幅更为明显,而单施无机肥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酶活性的提高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s)标记主成分分析显示,各种不同施肥方式使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量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微生物量与各种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说明微生物数量大小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对酶活性功能的影响。研究也表明土壤各微生物指标能从不同方面反映土壤肥力水平,所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能更客观地评价闽东地区茶园红黄壤质量的优劣。
- 林新坚林斯邱珊莲陈济琛王飞王利民
- 关键词: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磷脂脂肪酸
- 不同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0
- 2009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T1)、翻耕(T2)、免耕+秸秆覆盖(T3)、翻耕+秸秆覆盖(T4)、翻耕+秸秆深埋(T5)5种耕作方式下土壤理化状况及玉米(ZeamaysL)产量。结果表明,使用了秸秆的耕作方式(T3、T4、T5)有利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玉米产量;翻耕与免耕相比,翻耕能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提高玉米产量,但翻耕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比免耕土壤中低。T5对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及提高玉米产量有最好的效果;T3对提高耕层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明显,对改善土壤结构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因此,丘陵区红壤旱地采用翻耕+秸秆深埋的耕作方式,对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 李明德刘琼峰吴海勇汤睿戴子武
- 关键词:南方丘陵区红壤旱地耕作方式土壤理化性状
- 一次性施用包膜肥料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 为了对2种廉价包膜材料缓释性能进行准确的评价,于2008年进行水稻大田试验,研究了一次性施用包膜肥料对水稻产量、吸氮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稻试验中,废弃塑料包膜肥料(PF)、树脂包膜肥料(RF)籽粒产量和吸氮...
- 侯红乾刘秀梅黄永兰刘光荣郑立平
- 关键词:水稻包膜肥料吸氮量
- 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影响
- 通过4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早地耕层土壤肥力、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有机肥均能提高红壤旱地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而腐熟猪粪配施化肥处理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施猪粪...
- 刘光荣冯兆滨刘秀梅陈先茂邹绍文李祖章郑立平周卫
- 关键词:有机肥红壤旱地肥力土壤酶土壤微生物
- 菜地土壤氮磷面源污染现状、机制及控制技术被引量:57
- 2009年
- 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菜农大量施用化肥,菜地氮磷肥用量在一些地区已超过蔬菜实际需求量的数倍;而大多数蔬菜是浅根系和没有庞大根系的作物,菜地土壤已出现明显的氮磷累积现象,从而导致蔬菜作物营养失调,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品质下降,并引起菜地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及地表水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菜地土壤氮磷面源污染现状(氮磷累积特征、对水环境及蔬菜污染现状)、污染机制(氮磷来源、转化特征及损失途径)及包括施肥控制技术、应用化学添加剂技术、填闲作物技术、种植制度优化技术、汇源景观组合和生态草带拦截技术等污染控制技术,旨在为菜地土壤氮磷面源污染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 黄东风王果李卫华邱孝煊
- 关键词:菜地土壤控制技术
- 土壤改良剂研究现状及其在南方旱坡地的应用前景被引量:22
- 2007年
- 综述了土壤改良剂的研发概况以及土壤改良剂的分类、机理、应用效果及使用技术,并分析了土壤改良剂在南方旱坡耕地上的应用前景,指出施用土壤改良剂可明显改善南方旱坡耕地普遍存在的酸、毒、瘠、漏、板、蚀等多种障碍因素,可望成为提高旱坡耕地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 赵记军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唐栓虎张发宝黄旭严超
-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
-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红黄壤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运用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闽东地区红黄壤茶园定位实验地的土壤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措施对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都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单施无机肥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不利于保持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综合培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基因多样性提高幅度最大。聚类分析表明,不施肥与单施无机肥的细菌群落结构最为相近,而"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和"无机肥+豆科绿肥"培肥模式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其它施肥处理间的差异性较大,其中"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尤为显著,说明套种豆科绿肥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培肥模式的茶叶产量和茶叶营养物质累积量最大,这进一步佐证了此培肥模式能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生产力。
- 林斯邱珊莲邱宏端陈济琛王飞林新坚
- 关键词:施肥群落结构
- 不同施肥模式对蔬菜生长、氮肥利用及菜地氮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10
- 2009年
- 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通过一年三茬蔬菜(小白菜、空心菜和苋菜)田间试验,研究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化肥基施、化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施、化肥和双氰胺基追肥各半、化肥和有机肥基追肥各半、有机肥基施)对蔬菜株高、单株质量、产量、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及菜地硝态氮和铵态氮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化肥和有机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施2种施肥模式可改善蔬菜农艺性状,分别使蔬菜产量提高103%~219%和93%~226%、植株氮累积量增加153%~216%和231%~320%、氮肥利用率较高,与化肥基施处理相比,还可减少蔬菜种植期间菜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随地表径流的流失量,减少幅度分别为48.1%和46.5%,从而减少了菜地土壤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这两种施肥模式应在今后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 黄东风王果李卫华邱孝煊
- 关键词:蔬菜施肥模式
- 紫色壤地区化肥配施牛粪对菊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009年
- 菊苣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牧草种植,具有产草量高、营养价值优良、适口性好和再生能力强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高产优质饲草。本试验通过化肥与牛粪配施,探索高产栽培菊苣,为菊苣在重庆紫色土壤地区大面积推广栽培,养牛与种植业的结合提供参考和依据。
- 施娴袁玲张科
- 关键词:化肥配施紫色土壤菊苣牛粪多年生草本植物
- 粪肥与化肥配施对紫色土养分及酶活性释放动态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粪肥与化肥配施对紫色土养分及酶活性释放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粪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活性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酶活性释放动态的影响。[结果]土壤中活性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均呈动态变化,粪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一般表现为倒"S"型,出现2个或多个峰值,且峰值出现较化肥处理略为滞后,峰尖较平缓,而化肥处理多为单峰,峰值最高。各处理活性有机质含量在培养10 d左右出现峰值,高低顺序为牛5肥5>猪5肥5>牛粪>猪粪>化肥Ⅰ>化肥Ⅱ;脲酶活性均在培养10 d左右出现高峰,高低顺序为猪粪>牛5肥5>牛粪>化肥Ⅰ>化肥Ⅱ>猪5肥5;蔗糖酶活性高低顺序为猪5肥5>猪粪>牛5肥5>牛粪>CK>化肥Ⅱ>化肥Ⅰ。[结论]为粪肥与化肥的合理配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 施娴袁玲
- 关键词:粪肥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