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1051)
- 作品数:27 被引量:210H指数:10
- 相关作者:王雪梅柴仲平杨雪峰毛东雷席瑞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粒度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对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土壤粒度分析可为区域植被恢复以及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荒漠过渡地带典型植物群落的土壤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①研究区土壤以粗砂粒、砂粒和粉砂粒为主,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粗砂粒和粉砂粒含量存在明显差异。②土壤分形维数只与黏粒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64。芦苇群落和芦苇+骆驼刺群落土壤分形维数较大,而柽柳群落和盐节木群落土壤则相反。③研究区土壤平均粒径较粗,分选性较差,粗偏程度较大,粒度较分散,土壤粒度特征在靠近绿洲的植物群落与靠近荒漠的植物群落间差异明显。④研究区土壤各粒径含量与分形维数和粒度特征值之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性。【结论】造成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粒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水分含量,其次植被覆盖度、风蚀因素、有机质含量以及人为因素等。
- 王雪梅曹丽君
- 关键词:土壤粒径粒度特征典型植物群落
- 新疆和田地区土地荒漠化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以干旱区土地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为目的,对新疆和田地区土地荒漠化时空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和田地区MODIS13Q1-NDVI遥感数据,以植被覆盖度作为荒漠化评价指标,对和田地区2000-2018年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减少趋势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0.38%,其中极显著减少区域面积占0.10%,显著减少区域面积占0.28%;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的区域面积占12.88%,其中极显著增长区域面积仅占1.10%,显著增长区域面积占11.78%。(2)2006-2012年重度荒漠化区面积呈减少趋势,2012-2018年呈增加趋势,总体以年均0.59%的速率递增;中度荒漠化区面积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以1.43%的速率减少,而轻度和非荒漠化区面积一直保持增加趋势,年均增速分别为2.19%和3.70%。(3)由面积转移矩阵可知,近20 a来,研究区土地类型未发生变化的面积为19.841×10^4 km^2,非荒漠化区转移面积最少,中度荒漠化区转移面积相对较多。由于气温、降水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近20 a来和田地区重度荒漠化区面积略有增长,轻度和非荒漠化区面积增加显著。
- 努尔麦麦提·如孜王雪梅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荒漠化
- 中国主要旅游城市认知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以2008年5~10月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9个旅游热点城市所做入境游客调查问卷为基础,从游前认知率和认知度两个方面,研究入境游客旅华前对这些旅游城市的旅游认知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入境游客的游前认知受客源国文化、旅游城市特色等因素影响;国籍和职业则对各旅游城市游前认知存在影响显著。
- 谢雪梅
- 关键词:旅游城市认知度认知率入境游客
-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棉田土壤盐分估算及遥感反演被引量:10
- 2018年
- 基于研究区的野外采样数据与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构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棉田土壤盐分估算模型,并对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由土壤含盐量与增强型归一化植被指数(ENDVI)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y=-56.494x+22.687)拟合效果最好(R2=0. 886,RMSE=0. 907)。(2)通过选取的82个采样点,依据最佳遥感反演模型,预测出研究区土壤含盐量在9.33~26.99 g·kg-1之间变化,平均值为17.42 g·kg-1,标准差为2.30 g·kg-1,预测结果与土壤盐分的实测值较为一致。(3)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制作研究区棉田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图,分析可知土壤盐分从绿洲内部向外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 王雪梅周晓红
- 关键词:棉田土壤盐分遥感反演
- 干旱区绿洲土壤pH值与电导率的空间变异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本文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分析及统计分析对土壤p H值与电导率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p H值在20-40 cm土层具有较大变幅,且值大于0-20 cm土层,而电导率在0-20 cm土层变化显著,且数值高于20-40 cm土层。2土壤电导率和20-40 cm土层p H值的空间分异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0-20 cm的土壤p H值主要受随机性因素的影响,造成土壤p H值具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变异性。3研究区土壤电导率的高值集中分布在东部,土壤电导率由渭-库绿洲冲、洪积扇平原的中部向外递增。在0-20 cm土层中,研究区北部、东北部及东部的土壤偏碱性,在20-40 cm土层中,西北部、南部土壤偏碱性,研究区中部及其他大部分区域均偏中性。通过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壤p H值与电导率空间变异的研究,可对绿洲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空间格局分布规律进行有效评价,以期为维护绿洲生态系统健康及盐碱地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 康璇王雪梅赵枫
- 关键词: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 新疆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基于2008年新疆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计量地理学模型,并借助SPSS软件和ArcGIS软件,对新疆各地州(市)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全国土地利用结构对比。结果表明:新疆现状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疆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明显优于南疆,这种差异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集中度由北向南递减;新疆的土地利用结构单一,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组合系数普遍不高,反映出新疆土地利用的整体功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王雪梅唐梦迎席瑞
- 关键词:计量地理模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 渭-库绿洲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了解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分异规律对农田土壤合理施肥和防治土壤退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野外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都具有中度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全氮>有机质;(2)研究区内耕层土壤除速效钾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外,其它各项养分指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块金效应都大于75%,在采样尺度内具有较弱的空间相关性,且受随机性因素如耕作、施肥、点源污染等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结论】各土壤养分指标在研究区域内呈现出东部和南部的含量较高,而西部和北部的含量较低,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影响土壤养分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条件、土壤电导率与土壤p H值。
- 边慧芹王雪梅毛东雷
- 关键词:影响因素耕层土壤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 基于决策树的多角度遥感影像分类被引量:11
- 2016年
- 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是遥感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用5种决策树分类器及MISR多角度数据,对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进行土地覆被分类研究。通过对不同波段和观测角数据组合形成的6个数据集进行分类比较发现:(1)无论使用哪种分类器,相比于天底角观测方式,多角度观测都能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特别是能显著提高灌木、林地和草地类型的分类精度,说明多角度观测能有效地反映地物的反射异质性信息,更好地区分地物。(2)与MLC分类法相比,决策树算法的分类精度更高,特别是随机森林和C 5.0方法最为突出,说明决策树的分类能力要优于MLC法。使用多角度数据集时,这种差别更明显,说明决策树能更有效地利用多角度信息。(3)4种决策树算法(J48、Random Forest、LMT、C 5.0)使用近红外波段的分类效果好于使用红光波段的分类效果,说明近红外波段能提供更多的地物反射异质性信息。
- 杨雪峰王雪梅
- 关键词:土地覆被MISR多角度遥感决策树塔里木河下游
- 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方式下渭-库绿洲土壤养分评价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为了解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和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恢复治理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2013年Landsat 8 ETM+遥感影像和野外采样数据为数据源,在ENVI软件下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并运用SPSS和DP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方式下的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和林地的土壤养分综合水平显著高于草地和盐渍地,其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对综合评价土壤养分起到主要作用。通过了解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差异,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唐梦迎王雪梅丁建丽刘玉贞董淼
- 关键词:土壤养分评价
- 基于GIS的库车县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库车县耕层土壤(0—20cm)养分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为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变异系数为19.11%~65.34%。有机质和全氮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以及施肥影响。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在东南方向上呈现明显的片状和斑块状分布,并由东南向西北发生递减,而有效磷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其含量在西南方向高于东北方向,研究区耕层土壤养分总体呈现出东南方向含量高于西北方向。
- 杨美玲王雪梅罗梦媛
- 关键词:土壤养分耕层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