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Z-067)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永王利松徐晓婷周浙昆王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樟科
  • 2篇植物
  • 1篇地理分布
  • 1篇新记录属
  • 1篇英文
  • 1篇伞形科
  • 1篇杉科
  • 1篇潜在分布区
  • 1篇物种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学
  • 1篇麻黄属
  • 1篇进化
  • 1篇化石
  • 1篇红豆杉
  • 1篇红豆杉科
  • 1篇分布区
  • 1篇分子钟
  • 1篇白豆杉
  • 1篇UPGMA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植物园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杨永
  • 2篇王利松
  • 1篇徐晓婷
  • 1篇王康
  • 1篇周浙昆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白豆杉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估计被引量:31
2008年
利用Diva-Gis软件对东亚特有单种属植物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合海拔图层和植被图层绘制白豆杉的分布图,并用Diva-Gis中整合的Bioclim和Domain两个生态模型估测了白豆杉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白豆杉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中低海拔450~1500m山区山坡林下、沟谷地带及溪边灌丛中,浙江地区为白豆杉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白豆杉的分布与植被类型和海拔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布区的植被类型为常绿灌木林、阔叶林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由东到西,分布的最低海拔升高,海拔范围缩小,白豆杉资源量减少。白豆杉潜在分布区为浙、闽、粤、赣、湘、桂及黔几省及其交界处,从浙江南部山区沿武夷山山系至南岭山系(向北到湘赣交界的罗宵山系甚至可以延伸到大别山系)至大瑶山山系(向北沿雪峰山)。保护方式应以就地保护为主,同时兼顾其未来潜在的分布区,关键是对白豆杉的适生区生境的保护。
徐晓婷杨永王利松
关键词:白豆杉地理分布
伞形科囊瓣芹属的表型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选取伞形科(Apiaceae)囊瓣芹属(Pternopetalum Franchet)32个分类群的60个形态学性状,利用DELTA系统的UPGMA算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属下形成以五匹青(P.vulgare(Dunn)Hand.-Mazz.)和东亚囊瓣(P.tanakae(Franchet&Sav.)Hand.-Mazz.)为代表的两个主要表征群。两个主要表征群的分类结构和各自所包含的类群基本相应于前人研究中本属两个组的属下处理。根据全面相似性分析的结果和部分形态学特征的评估,确认了属下6个种的复合群:即五匹青、囊瓣芹(P.davidii Franchet)、散血芹(P.botrychioides(Dunn)Hand.-Mazz.)、洱源囊瓣芹(P.molle(Franchet)Hand.-Mazz.)、澜沧囊瓣芹(P.de-lavayi(Franchet)Hand.-Mazz.)和东亚囊瓣芹复合群。根据形态学特征在表型树上的分布分析表明:伞形花序的着生位置、花柱的形态、花柱基的形状和萼齿的大小等生殖特征可能是属下早期分化的关键性性状。属下主要变异类型(种的复合群和典型狭域特有种)对不同海拔区域和小生境的依赖,以及不显著的形态学分化表明:对横断山区较高的异质性生境的生态适应是囊瓣芹属类群多样化过程后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王利松
关键词:伞形科表型分析UPGMADELTA
红豆杉科白豆杉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白豆杉属Pseudotaxus现包括2种,即白豆杉P.chienii(Cheng)Cheng和李氏白豆杉P.lianaJ.Silba,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叶片宽度不同。本文对来自浙江、江西、湖南和广西等地的白豆杉属植物标本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尽管t检验分析表明来自浙江的标本与来自江西、湖南和广西的标本在叶片宽度平均数上的确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散点图分析却显示叶片宽度变异是连续的,这与J.Silba的观察不同,因此,将P.lianaJ.Silba作为P.chienii(Cheng)Cheng的异名处理。
王康杨永
关键词:红豆杉科
物种--老问题新看法被引量:8
2010年
简要回顾了物种概念争论的历史.根据来源将这些争论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前,争论的主导概念是模式种概念;第二阶段从《物种起源》发表到综合进化论期间,争论的主导概念是形态种概念;第三阶段从综合进化论到Hennig的分支分类时代,以Mayr的生物学种概念为代表从机制上阐明了物种存在的生物学原因;第四阶段,分支分类以来,以系统发育种的概念为代表.在分析物种关键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物种研究新的进展,提出物种是由特定机制所维系的具有一定属性表现的优良基因组合的保存单元.基于植物演化的特点,提出认识植物物种的3个阶段:形态识别阶段、多学科证据积累和检验阶段与优良基因组合保存机制阐明阶段.
杨永周浙昆
关键词:物种植物进化系统发育
麻黄属的起源时间讨论
2011年
利用分子钟对麻黄属起源时间的估测和基于带有生殖特征的大化石标定的最小起源时间有很大的差距,分子钟估测麻黄属起源于古近纪的渐新世,而大化石则标定麻黄属起源不晚于早白垩世巴列姆期。麻黄属化石和分子钟结果之间的冲突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即古近纪瓶颈、古老支系缓慢绝灭和频繁的基因交流减缓了分子进化速率。本文的分析表明古老支系缓慢绝灭、频繁的基因交流以及rbcL基因不稳定的进化速率一起可以解释分子钟和化石证据之间的冲突。麻黄属现代类型不足以重建该属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过程。
杨永
关键词:麻黄属化石分子钟系统学
国产樟科一新名称(英文)
2009年
Phoebe reticulata Y. K. Li et X. M. Wang是P. reticulata Mez的晚出同名,建议用一个新名称P. liana Y. Yang替代P. reticulata Y. K. Li et X.M.Wang。
杨永达来
关键词:樟科
云南樟科一新记录属--土楠属
2008年
报道云南樟科一新记录属——土楠属(长果土楠).增订了长果土楠的特征,并绘制了该种的分布图.
杨永达来
关键词:樟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