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5023)

作品数:16 被引量:208H指数:9
相关作者:孙照渤陈海山倪东鸿李忠贤朱伟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冬季风
  • 4篇环流
  • 4篇季风
  • 4篇降水
  • 4篇黑潮
  • 3篇东亚冬季风
  • 3篇夏季
  • 3篇SSTA
  • 3篇大气环流
  • 2篇中国夏季降水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候
  • 2篇热带
  • 2篇夏季降水
  • 2篇海冰
  • 2篇海面
  • 2篇海面温度
  • 2篇海温
  • 2篇北太平洋
  • 2篇SST

机构

  • 9篇南京气象学院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5篇孙照渤
  • 3篇倪东鸿
  • 3篇李忠贤
  • 3篇陈海山
  • 2篇朱伟军
  • 2篇秦正坤
  • 1篇宋华
  • 1篇梁俊明
  • 1篇曾刚
  • 1篇王学忠
  • 1篇郭冬
  • 1篇胡邦辉
  • 1篇吴洪宝
  • 1篇谭桂容
  • 1篇闵锦忠
  • 1篇梅士龙
  • 1篇王晓玲
  • 1篇许小峰
  • 1篇黄海英

传媒

  • 15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测绘科技动态

年份

  • 3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秋季黑潮海温与东亚冬季风的相关联系被引量:12
2004年
分析了秋季黑潮区域海表温度异常与东亚冬季风以及我国冬季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黑潮区域海温与东亚冬季风指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秋季黑潮区域海温偏高时,当年的东亚冬季风指数也偏高,即东亚冬季风偏强;反之,则当秋季黑潮区域海温偏低时,当年的东亚冬季风指数也偏低,即东亚冬季风偏弱;秋季黑潮海温升高,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气温上升,其他地区冬季气温降低,华南地区降温幅度最大。江淮流域及华南地区降水量明显减少。
李忠贤孙照渤
关键词:冬季气温冬季降水东亚冬季风
非地转平衡流激发的重力惯性波对梅雨锋暴雨影响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6
2003年
文中以 2 0 0 0年 6月 1~ 3日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为例 ,通过数值模拟 ,得到了降雨区和强度都与实况基本吻合的结果。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场 ,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大尺度环流调整后的地转平衡被破坏、非平衡流出现、低空急流建立、重力波发生与传播对暴雨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 ,副高的西伸北跳可以造成局部地转平衡被破坏 ,引起环流的适应调整 ,以建立新的平衡。在这一过程中 ,会出现与之相适应、配合的低空急流和重力波的发生 ;重力波的频散有利于急流中心大风区的传播 ,引导气流和水汽集中区对传播方向有显著影响 ;低空急流的建立则是导致暴雨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对高时空密度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的分析 ,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上述结果。
许小峰孙照渤
关键词:梅雨锋暴雨大尺度环流低空急流灾害性天气重力惯性波暴雨分析
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关系被引量:12
2003年
采用了 1 951— 1 999年 6— 8月华北地区 1 7个站点的降水资料 ,利用 Z指数作为旱涝指标 ,确定出该区域的严重涝年为 1 954、1 956、1 96 3、1 96 4、1 971、1 973和1 996年 ;严重旱年为 1 96 8、1 972、1 983、1 986、1 989、1 992、1 997和 1 999年。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然后对该地区 4 9a的 Z指数场进行 EOF分析 ,讨论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分析了华北夏季降水与春季北极海冰的关系 ,结果表明华北夏季降水与春季北极海冰呈正相关关系。春季北极海冰面积偏大 (小 ) ,当年夏季华北大部分地区偏涝 (旱 )。
宋华孙照渤
关键词:夏季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北极海冰降水Z指数
近年来国外海冰模式发展的回顾被引量:2
2003年
海冰是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成员 ,而海冰模式是描述海冰物理过程、模拟和预报海冰演变的有力工具。根据国外发表的文献 ,对海冰模式从动力学、热力学和厚度分布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对海冰模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王学忠孙照渤胡邦辉
关键词:气候系统海冰模式动力模式
东亚冬季风对秋、冬季SSTA响应的数值试验被引量:22
2002年
利用 NCAR CCM2模式 ,通过设计多组数值试验方案 ,研究了东亚冬季风对赤道中东太平洋、中纬度太平洋秋、冬季 SSTA的响应。模拟结果表明 ,东亚冬季风对秋、冬季太平洋 SSTA均存在一定的响应 ,但冬季风对 SSTA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季节和海域差异 ,并表现出不同的异常响应形态。东亚冬季风对秋季 SSTA的显著响应区域位于中纬度太平洋地区 ,该区域的 SST的持续异常 ,可以引起欧亚、北美地区冬季大气环流的异常 ,并伴随有明显的 EU型和 PNA型波列特征 ,秋季中纬度太平洋 SST持续异常偏冷 (暖 ) ,能够引起有利于强 (弱 )东亚冬季风的环流异常。而冬季风对冬季 SSTA的响应则为赤道中东太平洋和中纬度太平洋 SSTA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两个区域 SSTA的同时强迫下 ,大气环流表现出类似 PNA及 WP型波列分布的异常响应特征 ,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正 (负 )的 SSTA及中纬度太平洋负 (正 )的SSTA,将导致弱 (强 )冬季风的发生。
陈海山孙照渤倪东鸿谭桂容
关键词:季风海面温度SST大气环流
黑潮SSTA与赤道太平洋风场及ENSO关系初探被引量:9
2006年
利用NCEP/NCAR的1950—1998年海表温度场和1958—1997年海表风场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合成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黑潮区域SSTA(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与太平洋风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从SSTA滞后风场3月起,与其关系密切的经向风关键区位于赤道西太平洋(140~160°E,5°S^5°N),纬向风关键区位于赤道中太平洋(160°E^150°W,5°S^5°N),两者对SSTA的影响均可持续6月左右;纬向风关键区的强度和范围均大于经向风。进一步研究表明,黑潮SS-TA与ENSO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E l N ino(La N ina)事件当年11月—次年12月期间黑潮海温多为正(负)异常。
梅士龙闵锦忠孙照渤
关键词:ENSO
冬季北太平洋涛动异常与东亚冬季风和我国天气气候的关系被引量:37
2004年
用1948—2000年的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月平均资料,计算了北太平洋涛动指数和东亚冬季风指数,并研究了北太平洋涛动与东亚冬季风及我国冬季天气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北太平洋涛动异常变化与我国冬季天气、气候关系密切。强涛动年,东亚冬季风偏弱,我国气温普遍偏高,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而华南降水偏多;而弱涛动指数年,东亚冬季风偏强,我国气温普遍偏低,降水偏少。此外,还指出,强(弱)INPO年大气环流具有弱(强)WP型和强(弱)EU遥相关型。
郭冬孙照渤
关键词:北太平洋涛动东亚冬季风气候变化遥相关型
冬季黑潮SSTA影响东亚夏季风的数值试验被引量:11
2006年
利用NCAR CCM3模式研究了前期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SSTA)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期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偏高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强度偏强,夏季风较弱,梅雨锋位置偏南,江淮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而华北和东北地区降水偏少;反之亦然。
李忠贤孙照渤
关键词:数值模拟
冬季风风场持续异常对黑潮流域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05年
运用一个三维斜压海洋模式对冬季风风场持续异常时期的黑潮区海洋进行了模拟,初步分析了冬季风风场持续异常对黑潮区海面高度、海流和海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冬季风会减弱海面高度梯度,普遍降低黑潮区海表温度,对流场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南海这样的封闭海区。强冬季风抑制了黑潮的发展,同时却增强了黄海暖流和对马暖流。
秦正坤孙照渤曾刚
关键词:黑潮冬季风海洋模式
1月份黑潮区域海温异常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28
2004年
分析了1月份黑潮区域海表温度异常与我国夏季(6—8月平均)降水的相关关系及其与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月份黑潮区域海温偏高(低)时,乌拉尔山附近和雅库茨克附近的阻高加强(减弱),在这两个阻高之间的低压槽加深(减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减弱)、西伸(东撤),亚洲夏季风明显偏弱(强),导致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暖湿气流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北方地区),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增多(减少)。
李忠贤孙照渤
关键词:中国夏季降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