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06KJD210124)
-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 相关作者:封克汪晓丽邓桂芳姚彩艳司江英更多>>
-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铜水平下玉米细胞内铜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8年
- 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铜在玉米细胞内的分布和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从含量上看,细胞壁和细胞溶质部分是铜在玉米细胞内分布的主要位点,细胞核、叶绿体及线粒体等细胞器中铜的含量较低。对照和1μmol·L-1Cu处理的玉米根部中,铜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区域,其次为细胞溶质部分。随着铜浓度的升高,铜向细胞壁部分的分配减少,而向细胞溶质部分的分配增加。在茎中,就不同铜浓度处理来说,亚细胞组分中铜的含量均以细胞溶质部分的值最高,其次为细胞壁部分。而在叶中,均以细胞壁部分的值最高,其次为细胞溶质部分。就铜的存在形态而言,对照处理的根部主要以HCl提取态铜为主,茎和叶中铜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1μmol·L-1Cu处理时,根部铜仍以HCl提取态为主,而茎和叶中以NaCl提取态占优势。随着铜浓度的升高,根部和叶部的铜均主要以乙醇提取态为主,而茎中20和50μmol·L-1铜处理主要以NaCl提取态铜为主,80μmol·L-1Cu处理时主要以去离子水提取态铜和NaCl提取态铜为主。
- 司江英赵海涛汪晓丽姚彩艳邓桂芳封克
- 关键词:玉米铜亚细胞分布化学形态
- 镉对水稻幼苗根系细胞膜电位和膜透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镉(Cd)对膜透性、跨膜电势差等膜性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造成Cd胁迫下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异常的重要原因。以对Cd2+敏感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淮稻11号和扬稻6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原位考察了水稻幼苗根细胞膜电位对Cd2+胁迫的响应,同时分析了Cd2+对水稻根系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可使根表皮细胞膜电位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去极化,去极化程度随Cd2+浓度提高而增加;相同浓度Cd2+所诱导的膜电位去极化程度与水稻品种有关,扬稻6号幼苗根系膜电位的去极化程度明显高于淮稻11号;在迅速的去极化之后,随后的30min内是否发生复极化与水稻品种和Cd2+浓度有关;就更长时间(0~12h)来看,膜电位在经过了去极化阶段后仍有缓慢的恢复,淮稻11号在1.0mmo1·L-1Cd2+处理6h后已接近初始的膜电位值,而扬稻6号在处理12h后仍不能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Cd2+处理增大了水稻根细胞膜透性,且扬稻6号比淮稻11号膜透性增加的程度要大。
- 汪晓丽盛海君刘杨陶玥玥封克
- 关键词:镉膜电位膜透性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