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2005C193)

作品数:7 被引量:87H指数:5
相关作者:郎伯旭罗建昌金灵青王罗丹李冰更多>>
相关机构:台州市立医院台州学院医学院附属市立医院台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台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眩晕
  • 4篇颈性
  • 4篇颈性眩晕
  • 4篇发病
  • 3篇动脉
  • 3篇颈椎
  • 2篇椎动脉
  • 2篇寰枢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学术探讨
  • 1篇医案
  • 1篇针刺
  • 1篇针刀
  • 1篇针刀松解
  • 1篇证法
  • 1篇上颈段
  • 1篇手法
  • 1篇松解
  • 1篇椎底动脉

机构

  • 6篇台州市立医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台州学院
  • 1篇台州学院医学...

作者

  • 7篇郎伯旭
  • 5篇罗建昌
  • 4篇金灵青
  • 2篇王罗丹
  • 2篇李冰
  • 1篇金城钟
  • 1篇潘丹
  • 1篇刘斯尧
  • 1篇方震宇
  • 1篇刘珏
  • 1篇徐临

传媒

  • 3篇中医正骨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椎动脉病变节段与颈性眩晕发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椎动脉病变节段与颈性眩晕发病的关系。方法:对纳入研究的500例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X线摄片及TCD检查,统计分析患者年龄与性别、病变节段与性别、病变节段与致病因素、病变节段与年龄、致病因素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各年龄段患者性别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5.242,P=0.001),30岁以上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②各病变节段性别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5.501,P=0.139),第3段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节段。③各病变节段致病因素的构成比有差异(2χ=279.733,P=0.000),病变节段与致病因素间有关联性(r=0.435)。④各病变节段年龄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69.239,P=0.000)。经2χ分割(校正α=0.008),第3段与第1段、第2段、第4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χ=10.257,P=0.006;2χ=44.890,P=0.000;2χ=43.919,P=0.000),其余各节段间年龄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3)。⑤不同年龄段患者致病因素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74.456,P=0.000),发病年龄与致病因素有关联性(r=0.265)。结论:椎动脉病变节段与颈性眩晕的发病具有关联性。
郎伯旭金灵青徐临李冰王均达
关键词:眩晕颈椎病椎动脉
郎伯旭教授运用“项八穴”治疗颈源性疾病临床经验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总结郎伯旭教授运用"项八穴"治疗颈源性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郎伯旭教授对6种颈源性疾病(颈源性眩晕、颈源性头痛、颈源性耳鸣、儿童抽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阐述"项八穴"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依据,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结合大量国内外文献分析,可知颈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变节段在于上颈段的枕寰枢区域,该区域的各种损伤病变可致使局部血管、神经等受累,继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故"项八穴"的作用原理便是针对枕寰枢区域的靶向治疗。所举6例验案均为临床常见的颈源性疾病,病因病机都与枕寰枢区域的软组织病变导致的脑血供不足及周围神经受累有关,运用"项八穴"治疗后,均取得良效。[结论]郎教授认为,"项八穴"除大椎穴外,其余七穴均位于枕寰枢区域,靶向治疗颈源性疾病,取穴规范精确,疗效独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郎珈望郎伯旭罗建昌李冰
关键词:颈源性疾病上颈段医案
椎动脉分段观点在颈性眩晕发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0年
郎伯旭刘斯尧方震宇金城钟罗建昌潘丹
关键词:颈性眩晕发病机理
针刺项八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观察针刺项八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药物组,每组50例。针刺1组以针刺项八穴治疗,针刺2组以针刺百会、风池、天柱等穴治疗,药物组以口服西比灵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TCD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刺1组优良率为82.0%,针刺2组为62.0%,药物组为52.0%,针刺1组优良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检查结果显示针刺1组对两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搏动指数(PI)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刺项八穴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郎伯旭金灵青
关键词:针刺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椎动脉寰枢段因素与颈性眩晕发病的关系被引量:16
2017年
由于目前学术界尚未就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形成统一的认识,导致这一诊断被很多权威专家所否认。面对这一现状,努力探索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制定相应的专家共识是当务之急。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例的研究及对相关致病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寰枢关节紊乱和椎动脉寰枢段软组织病变是颈性眩晕的主要致病因素。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引发学术界对颈性眩晕的共同探讨,尽早形成有关该病诊治的专家共识。
郎伯旭王罗丹罗建昌金灵青
关键词:眩晕颈椎颈性眩晕椎动脉寰枢关节
改良手法牵伸配合针刀松解为主治疗跟骨骨刺综合征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改良跖筋膜牵伸手法配合针刀松解为主治疗跟骨骨刺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此方法的优点。方法:将115例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诊断为跟骨骨刺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8例,男21例,女37例;年龄26~73岁,病程6~51个月;采用改良手法牵伸配合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57例,男22例,女35例;年龄31~75,病程7~58个月;采用常规牵伸手法配合针刀松解。分别于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足跟痛NRS评分,采用"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FAAM)"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3个月,疼痛NRS评分3.89±0.96,2.46±0.95,均优于对照组的4.52±1.21,4.73±1.11;治疗组FAAM得分率(3.89±0.96)%,(2.46±0.95)%,均优于对照组的(4.52±1.21)%,(4.73±1.11)%;总体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跖筋膜牵伸手法配合针刀松解能定位牵伸力点,对跟骨骨刺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相比传统牵伸手法配合针刀松解有较高的中远期疗效。
罗建昌郎伯旭
关键词:针刀筋膜炎足底手法病例对照研究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4年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源性因素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有关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很多,但各家认识并不统一,其病机仍不明确。为进一步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厘清各种致病因素间的关系,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主要观点,并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对颈性眩晕各种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骨质增生、血管硬化、先天发育异常等内因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颈性眩晕的发生,但在这些内因存在的前提下,寰枢关节错位、软组织损伤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外因的刺激则可导致颈性眩晕的发生,且内、外因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
郎伯旭罗建昌王罗丹金灵青刘珏
关键词:眩晕颈椎发病机制辩证法学术探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