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01018)
- 作品数:18 被引量:854H指数:13
- 相关作者:曹小曙阎小培刘望保薛德升闫小培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从“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基础与特点看西北区域经济合作调整被引量:8
- 2005年
-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构想为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形式,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极具启发性。在分析和总结"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和特点上,根据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合作现状,分析了合作发展的时空特征并提出调整重点。
- 李开宇李九全曹小曙
-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启发性
- 穗港城市走廊城镇用地扩展类型分析被引量:11
- 2006年
- 穗港城市走廊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中的核心及“主街道”,文章采用城镇用地的综合扩展系数分析走廊内各市、区、镇的城镇用地扩展类型,将穗港城市走廊划分为剧变型、强扩展型和弱扩展型三种变化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城镇用地扩展的空间结构特征为“一轴两强三弱五中心”的空间格局。
- 曹小曙田文祝郭庆铭
- 广州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9
- 2007年
- 居住迁移是家庭居住消费的空间调整过程,也是城市重构的基础动力,是西方地理学、规划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利用2001年和2005年在广州市进行的家庭住房问卷调查结果,文章分析了居住迁移空间特征、方向特征以及居住迁移方向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市居住迁移空间以就近迁移为主,在同一行政区范围内和邻近行政区间的迁移比重非常高,但从阶段演化来看,就近迁移有弱化趋势。迁移方向以老城区内和外围区内的迁移为主,其次为以老城区向外围区迁移。住房产权、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收入和迁移时间对居住迁移方向的影响显著,居住郊区化与住房自置率提高有关;单位房和房管局房建设是郊区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 刘望保闫小培曹小曙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转型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考被引量:46
- 2004年
-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作为引导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正面临诸多困境,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城市发展外部环境和城市规划本身理论缺陷两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理论方法和审批制度上进行改革的设想。
- 柳意云闫小培
- 关键词:城市发展外部环境审批制度科学发展观城市规划理论
- 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网络演化对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被引量:220
- 2003年
- 本文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 ,分析了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网络的演化 ,以及由此引起的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变化。由于东莞市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网络结构已趋于成熟 ,通达性空间格局呈现均质化发展状态 ,区域的空间收敛显著 ,明显改变了区位决策的条件 ,扩大了区位决策的范围和选择余地。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广东省东莞市城镇发展的区域蔓延现象。
- 曹小曙阎小培
- 关键词:网络结构通达性
- 水文化传统和广州城市的发展
- 广州城市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水文化传统。本文主要从水陆变迁和城市发展、维系城市发展的水务活动、与水相关的民间活动与风俗文化等三个方面,对广州城市水文化传统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考察。提出要合理吸收传统...
- 曹小曙任泉香
- 关键词:水文化风俗
- 文献传递
- 巨型城市走廊理念及其规划与管制被引量:8
- 2005年
- 城市走廊是城市系统的空间形式之一,在区域与城市发展及规划中由来已久。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巨型城市走廊开始显现。本文以基础设施带、区域发展核心及规划理念等几个方面阐述巨型城市走廊理念。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巨型城市走廊为实例,探讨巨型城市走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规划与管制。
- 曹小曙甄峰薛德升
- 中国城市及国家干线公路网络研究
- 本文以根据2003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选取4个直辖市、333个地级行政单元(282个地级市、18个地区、30个州、3个盟)、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39个城市作为国家干线公路网络的节点。选取70条国家干线...
- 曹小曙甄峰
- 关键词:干线公路网络
- 文献传递
- 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被引量:270
- 2005年
- 以“最短路径模型”为基础,选取距离与时间两个特征指标以及联结两者的速度指标,分析了目前中国国家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空间格局。结果显示,国家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呈现明显的“核心—外围”模式,通达性最高的50个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的中部地区,通达性最低的50个城市散布在西北、西南、东北等外围地区;通达性空间格局呈现同心圈层结构,由最优区域向外逐渐降低;国家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边界效应,在不同的速度状态下呈现波状形态变化;国家干线公路网络中行车速度从60 ̄80km/h的城市通达性变化显著大于80 ̄100km/h的城市通达性变化;120km/h时速下,8小时以内每个城市连接的城市数量平均为33个,联结数量最多的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均每个城市可联结数量为70个,联结数量最少的城市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平均每个城市可联结数量为6个。未来国家干线公路网络除继续建设外,行车速度的提高将大大影响城市通达性的变化。
- 曹小曙薛德升阎小培
- 关键词:通达性
- 20世纪走廊及交通运输走廊研究进展被引量:83
- 2003年
- 首先阐明走廊的概念 ,走廊是一种地域经济空间系统 ,是由高度发达的多模式的交通网络连接至少两个以上的大中城市或城市群而形成的廊道状地域经济空间系统。然后综合了国内外关于走廊和交通运输走廊的研究 ,总结了走廊及交通运输走廊的发展演化、特征及其功能。指出 ,走廊及交通运输走廊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空间概念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走廊与交通运输走廊的研究目前集中在三个层面 :城市尺度、区域尺度、国家或国际尺度。最后 。
- 曹小曙阎小培
- 关键词: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