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840010)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陆汉文沈洋蔡志海岳要鹏常晓冲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灾后
  • 5篇灾后重建
  • 2篇恢复重建
  • 2篇NGO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后重建
  • 1篇灾后恢复
  • 1篇灾后恢复重建
  • 1篇政府
  • 1篇社会治理
  • 1篇农村
  • 1篇农村社区
  • 1篇贫困
  • 1篇贫困村
  • 1篇主义
  • 1篇汶川地震
  • 1篇汶川地震灾后...
  • 1篇民间组织
  • 1篇互动关系
  • 1篇激情

机构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北省社会科...

作者

  • 2篇陆汉文
  • 1篇蔡志海
  • 1篇沈洋
  • 1篇冯桂林
  • 1篇岳要鹏
  • 1篇常晓冲

传媒

  • 3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激情、理想和现实——一个民间组织与农村社区在灾后重建中的关系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在参与农村社区灾后重建和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民间组织仍然带有传统文化的鲜明烙印。它们倾向于按照自身绘制的理想蓝图改造农村社区,与村民和村级组织在灾后重建和发展项目中形成的是权威-服从关系。这种状况影响到民间组织和农村社区的良性互动,影响到发展项目的实际效果,也影响到公民社会的成长。
陆汉文岳要鹏
关键词:民间组织农村社区互动关系
试论灾后重建过程中NGO与政府的合作模式建构——以陕西省妇源汇的实践为例
2011年
在中国,灾后重建过程通常是依靠国家行政系统的力量来实现的。但是随着近年来严重自然灾害的频发,受灾面积不断扩大,灾害后果不断加重,致使灾后重建的形势变得日趋严峻。每年因灾生成的大量灾民,加上原有的贫困人口,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巨大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NGO组织的力量,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合力,共同抗击自然灾害并完成灾后重建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但是,由于中国NGO组织的建设起步较晚,与政府的合作形态尚在磨合之中。究竟这种合作形态如何建构?主要的合作形式有哪几种?特别是这次"5.12"汶川大地震,以灾后重建为对象的互动形式和效果如何?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中国NGO组织与政府合作应该选取哪些模式更为有效?显然,这是我国社会管理机构和NGO组织发展进程中都必须回答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
冯桂林
关键词:灾后重建NGO政府
NGO参与社会治理:适应、困境和出路——以L组织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例被引量:8
2011年
汶川大地震中形色不一的NGO积极行动,为研究NGO参与社会治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NGO与政府合作开展灾害治理,在互动过程中相互适应,同时NGO在此过程中也会面临多重困境。以L组织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例,在分析L组织与政府之间的互动适应关系基础上,着重分析了L组织参与重建时面临的信任困境、理念困境、诉求困境、管理困境和适应性困境,在此基础上运用合作主义理论探讨了NGO在参与社会治理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构造。
蔡志海沈洋
关键词:NGO灾后重建社会治理合作主义
制度性视角下的灾后重建问题思考——基于对四川省Y县贫困村恢复重建状况的调研
2012年
汶川地震后,在党中央和各级省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震后贫困村的恢复重建工作基本完成。调查发现,Y县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仍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制度性视角下的社会发展观通过采取"管制性多元化"的途经,强调国家、市场、社区三者的有效融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一机制可为灾后的重建发展探索出新的思路。
常晓冲
关键词:灾后重建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贫困社区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通过政策安排、资金配置、村级项目实施等环节对贫困社区产生影响。恢复重建总体政策安排促进了灾区经济社会发展,但贫困社区从该宏观过程中受益的程度相对较低。资金配置体现了向贫困村倾斜的意向,但贫困程度重的县(市、区)实际落实的资金相对较少。村级项目实施推动了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将比较突出,贫困社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可能不减反增,灾后恢复重建与扶贫开发的深入结合仍面临挑战。
陆汉文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