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7-340)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余加林刘官信林丽华林雅茵孙小敏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单胞菌
  • 6篇铜绿
  • 6篇铜绿假单胞
  • 6篇铜绿假单胞菌
  • 6篇假单胞菌
  • 3篇生物膜
  • 3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氨溴索
  • 2篇毒力
  • 2篇蒜素
  • 2篇相关基因
  • 2篇密度感应
  • 2篇密度感应系统
  • 2篇基因
  • 2篇大蒜
  • 2篇大蒜素
  • 1篇蛋白
  • 1篇毒力因子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分子

机构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余加林
  • 4篇刘官信
  • 4篇林丽华
  • 3篇孙小敏
  • 3篇林雅茵
  • 2篇李芳
  • 2篇杨华
  • 1篇胡琳燕
  • 1篇李娅莎
  • 1篇芦起
  • 1篇邹志慧
  • 1篇陈波曼

传媒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4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密度感应系统信号分子及相关基因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iofilm,BF)密度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信号分子酰化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lactone,AHL)以及AHL合成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平板培养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建立成熟的体外BF模型,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鉴定生物膜的形成情况。不同浓度氨溴索干预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AHL感应菌株根癌土壤杆菌(WCF47)分别检测其对铜绿假单胞菌AHL合成酶编码基因rhlI和lasI mRNA及AHL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氨溴索3.75mg/ml作用组基因lasI和rhlI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均显著减少(P<0.05)。氨溴索1.875mg/ml干预后,有同样趋势,但效应不如高浓度明显(P<0.05)。氨溴索3.75mg/ml作用后AHL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氨溴索1.875mg/ml作用后亦有减少(P<0.05)。结论氨溴索可以通过下调信号分子AHL合成酶编码基因以及AHL的表达来抑制BF。
孙小敏余加林林丽华林雅茵邹志慧
关键词:氨溴索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信号分子
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应系统毒力因子及相关基因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F)密度感应(QS)系统所调控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以及各自对应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平板培养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建立成熟的BF体外模型.采用不同浓度氨溴索干预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RT-PCR)检测其对QS系统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外毒素A和弹性蛋白酶水平;采用地衣酚—硫酸法检测鼠李糖脂水平;采用Folin—酚比色法检测碱性蛋白酶活性.结果:经氨溴索3.750g/L作用后基因toxA,rhlA,lasB,aprAmRNA相对于培养基对照组的表达量均显著减少,由1.000分别变化为(3.03±0.08),(2.70±0.09),(2.10±0.10),(2.20±0.10)(P<0.05).同时毒力因子外毒素A、弹性蛋白酶、鼠李糖脂、碱性蛋白酶的表达量也较培养基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别由(15220.16±988.89),(81.38±5.44),(289.73±6.72),(5011±108.78)减少至(3481.59±599.64),(29.76±3.84),(101.74±3.32),(1757±57.21)(P<0.05).经氨溴索1.875g/L干预后具有同样趋势,但效应不如高浓度明显(P<0.05).结论:氨溴索可以降低BFQS系统调控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以及各自对应的毒力因子的表达.
孙小敏余加林林丽华林雅茵李娅莎
关键词:氨溴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应系统毒力因子
大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早期黏附及胞外多糖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PA01菌株生物膜(biofilm,BF)早期黏附及胞外多糖复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96孔板中pGF-Puv转化PA01菌株的荧光强度,计算黏附率以表示干预对不同时间点细菌黏附的影响,利用荧光显微镜下定性观察细菌的黏附量;应用异硫氰酸标记的刀豆蛋白A(FITC conjugated concanavalin A,FITC-conA)特异性结合细菌EPS,荧光显微镜下定性观察各组EPS的变化;利用硫酸-苯酚法定量各组细菌EPS的产量。结果6h组,大蒜素高浓度干预后细菌的黏附率由0.70±0.03下降至0.50±0.01,t=15.014,P<0.05,大蒜素低浓度干预后黏附率也有下降,但不及高浓度组明显;除了9h组其他时间组趋势与6h组大致相似,可能与大蒜素含量下降有关。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菌菌落分布,干预组黏附的细菌稀疏散在分布,以高浓度为甚。FITC-conA可使胞外多糖显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蒜素干预后EPS减少,稀薄;EPS定量实验,EPS总量大蒜素高浓度干预组(181.19±1.59)μg较生理盐水对照组(602.66±21.94)μg有明显降低,t=60.589,P<0.05。结论大蒜素可显著减少PA01菌株黏附及产EPS的能力。
林丽华余加林林雅茵刘官信
关键词:大蒜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胞外多糖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动态观察及结构定量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生物膜(biofilm,BF)形成发展过程中空间立体结构变化,以及BF形成过程中与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体外建立6h和1、3及6d等4个时间组铜绿假单胞菌PAO1菌株BF模型,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 protein,GFP)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摄取BF形成发展各阶段不同层面的图片堆,经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ure analyer,ISA)分析获得PAO1菌株BF相关空间结构参数定量化数据。结果1CLSM结合GFP标记,实现了对PAO1菌株BF动态形成过程的观察;2ISA软件定量化分析显示,随着BF发展,厚度不断增加,前3d增加程度(19.6μm)明显大于后3d(6.1μm),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ral entropy,TE)在BF形成的6h和6d分别为:0.98±0.01和0.92±0.02,呈现下降趋势;1.00±0.009和1.06±0.027,虽变化幅度不大,但亦呈现逐渐增加趋势;0.7±0.08和4.3±0.09,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ISA程序可以表征PAO1菌株BF的空间结构特征,对细菌BF结构的定量化分析也有助于探索BF形成过程与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
陈波曼余加林刘官信胡琳燕李芳杨华
关键词: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
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iofilm,BF)模型,探讨氨溴索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成熟BF的结构影响。方法平板培养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7d,得到成熟BF,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氨溴索对BF形态结构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结合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ure analyer,ISA)对BF结构参数分析;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氨溴索对BF内活菌的作用,并测定氨溴索单独作用以及与环丙沙星联用后BF内活菌的荧光强度。结果氨溴索作用后电镜观察可见BF被破坏,基质样物变稀疏,仅见少量散在细菌。ISA软件定量分析显示:2mg/ml氨溴索作用后,BF厚度、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al entropy,TE)均减少(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增加(P<0.05)。0.75mg/ml氨溴索干预后,有同样趋势,但效应不如高浓度明显。用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当氨溴索浓度大于0.49mg/ml时,BF内活菌数减少。同时,氨溴索与环丙沙星存在协同作用(F=15.1,P<0.05),且随着氨溴索浓度升高,协同作用增强。结论氨溴索可影响铜绿假单胞菌成熟BF形态结构,从而增强抗生素的杀菌活性。
李芳余加林刘官信杨华
关键词:氨溴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大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群体密度感应系统调控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通过体外测定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群体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调控的毒力因子表达,比较大蒜素干预前后毒性因子表达的差异以及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成熟生物膜(b io-film,BF)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比较处理前后外毒素A的含量差异;利用弹性蛋白-刚果红染色的方法,测定处理前后弹性蛋白酶活性;用蒽酮-硫酸法测定鼠李糖脂;利用荧光酶标仪检测青脓素含量变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预前后大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成熟BF的影响。结果大蒜素干预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外毒素A、弹性蛋白酶、鼠李糖脂和青脓素表达分别由(19.630±0.573)pg/μl、(0.467±0.003)、(2.009±0.063)g/L、(9325.833±367.675)下降到(6.529±0.289)pg/μl、(0.032±0.001)、(0.269±0.009)g/L、(7819.167±111.8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菌菌落云集呈蘑菇状分布,干预组黏附的细菌稀疏散在平坦分布。结论大蒜素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群体密度感应系统调控的毒力因子表达,减弱其毒力,干扰BF分化成熟。
林丽华余加林芦起孙小敏刘官信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毒力生物膜大蒜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