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776)
- 作品数:15 被引量:269H指数:11
- 相关作者:宇振荣孙丹峰王纯枝刘云陈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浙江林学院瓦赫宁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比较优势分析法的冬小麦产量差异被引量:8
- 2008年
- 在农户调查基础上,采用比较优势分析法对曲周县2003—2004年度冬小麦产量差异进行分析.调查数据表明,地块间小麦产量差异较大,产量范围为在4.2~7.9t.hm-2,变异系数为0.14.通过逐步回归建立的由土壤盐碱度、土壤肥力、是否咸水灌溉、品种选择、返青期追施氮肥类型、播种时间、病虫害防治和返青期是否水分胁迫8个因子构成的产量差模型可以解释63%的产量差异.其中土壤盐碱度、土壤肥力和是否咸水灌溉是冬小麦的主要产量限制因子,其引起的产量差为727kg.hm-2,占总模拟产量差的52%.小麦品种引起的产量差为202.1kg.hm-2,占总模拟产量差的14%.播种时间、返青期追施氮肥类型、病虫害防治和返青期是否水分胁迫4个因子引起的产量差分别占总模拟产量差的7%、14%、10%和3%.因此,除土壤和气候状况外,管理措施也是造成产量差异的重要因素,通过优化管理措施可以大大减小产量差异.
- 陈健王忠义李良涛张克锋宇振荣
- 关键词:农户调查冬小麦
- 冬小麦冠层表面温度裂窗算法的筛选与土壤含水率监测被引量:6
- 2006年
- NOAA气象卫星的两个热红外通道可以用来反演地球表面温度,而地球表面温度可用于监测土壤含水率。该研究于2002年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应用9种裂窗算法反演了邯郸地区的地表温度,并用这一时期冬小麦地面观测的冠层表面温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9种方法中,UL92法比较适合邯郸平原区地表温度的反演,平均误差为-0.27℃,标准误差为2.66℃;并建议对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如能使裂窗算法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也能使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地表温度反演精度提高,最后以地面试验基础上所建立的冬小麦地表温度与土壤含水率间的回归拟合经验方程为基础,用UL92法反演的地表温度监测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这是一种利用热红外遥感监测区域剖面土壤含水率的新方法的尝试,证明地面基础试验所建立的经验方程与遥感数据结合能监测区域土壤剖面的土壤含水率。
- 刘云宇振荣孙丹峰侯世全
- 关键词:土壤水冬小麦
-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法(TVDI)在黄淮海平原土壤湿度反演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5
- 2009年
- 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是描述地表特征的两个重要参数,基于遥感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信息进行区域地表水分状况等陆表变化过程研究,是目前遥感和陆表过程研究中的前沿方向。利用MODIS数据产品MOD13A2和MOD11A2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构建Ts-NDVI特征空间,依据该特征空间计算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土壤湿度监测指标,反演了黄淮海平原2004年冬小麦4~5月份和夏玉米7~10月份每16d的土壤湿度,并经相应的土壤湿度数据验证。结果表明:TVDI与土壤湿度显著相关(α=0.05),且反演的黄淮海平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农作物生育期规律、生长季总降雨量分布规律基本吻合;特别是0~10cm、10~20cm、20~40cm三个土层中,TVDI更能稳定反映和指示地表10~20cm土壤水分状况,因而TVDI方法适用于黄淮海平原作物生长季的土壤湿度动态监测。
- 王纯枝毛留喜何延波韩丽娟陈健宇振荣
- 关键词:植被指数地表温度遥感土壤湿度黄淮海平原
- 河北平原冬小麦水分生产率分析
-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增强水分管理,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对于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作物生长模型,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模拟...
- 陈健刘云慧宇振荣
-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生产率作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前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缩小这个差距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满足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针对中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其意义更为重要。首先阐述了进行作物产量差研究的重要性,并从产量差定义的提出与发展、研究涉及的尺度及分析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作物产量差研究现状及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作物产量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今后作物产量差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 陈健李良涛宇振荣
- 关键词:比较优势
- 基于NDVI-Ts特征空间的冬小麦水分诊断与长势监测被引量:10
- 2008年
- 综合利用NOAA气象卫星4个波段的信息,来证实NDVI-Ts特征空间是否可用于作物的水分亏缺诊断以及监测作物长势。该文在NOAA17/AVHRR数据基础上,利用其1和2通道的数据计算了NDVI,利用4和5通道数据采用优选出的UL92裂窗算法反演了Ts,以邯郸地区为例计算了其植被供水指数(NDVI/Ts)并用NDVI-Ts二维特征空间分析该区冬小麦长势的情况。结果表明:NDVI/Ts基本能诊断邯郸地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拔节和灌浆)的水分亏缺状况;NDVI-Ts二维特征空间表证了在各生育期冬小麦地的NDVI和Ts呈反比线性关系,而裸地二者没有相关性,证明了NDVI-Ts特征空间确实是研究作物水分亏缺和长势监测实用的理论方法。
- 刘云孙丹峰宇振荣侯世全
- 关键词:TSNDVI长势监测冬小麦
- 河北省曲周盐渍化地区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被引量:45
- 2003年
- 在田间条件下 ,利用微咸水和淡水对河北省曲周盐渍化地区冬小麦进行灌溉试验 ,对冬小麦耗水量及其构成以及土壤环境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季灌溉过多 ,不利于作物根系深扎 ,不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分 ,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利用微咸水进行灌溉增加了土壤盐分 ,使土地质量有着潜在恶化的趋势 ;在小麦收获时土壤表层溶液电导率可达 10 d S/m左右 ,如不采取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 ,土壤盐分将危害下一季作物生长。如合理利用 ,可充分发挥此地区地下浅层微咸水资源的生产潜力 ,可缓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紧张 ,促进农业发展 ;但微咸水灌溉的长期土壤环境效应需进一步研究。
- 乔玉辉宇振荣
- 关键词:灌溉土壤环境
- 冬小麦遥感冠层温度监测土壤含水量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9
- 2004年
- 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2002年4月初到5月底),对不灌溉的冬小麦测定了冠层温度、地温、气温以及土壤含水量,计算了冠气温差且分析了冠层温度和冠气温差与不同土层厚度的土壤含水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00的冠层温度能较好地反映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但与其它各土层相关性有较大的波动性;14∶00的冠气温差能较好地反映40cm以上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二者的相关性很高,在20cm、40cm土层,两者相关系数R2分别为0 98866、0 99389,这为用区域遥感数据反演主要生育期冬小麦的冠气温差进而监测区域40cm土壤含水量提供了实验性的依据;拔节期和灌浆期,用14∶00冠气温差来拟合各土壤层的土壤含水量有较高的精度,从而为用区域遥感数据监测区域土壤含水量提供了经验性的模型。
- 刘云宇振荣孙丹峰Driessen P.M 刘云慧王纯枝
- 关键词:冬小麦冠气温差土壤含水量干旱
- 作物产量差研究与展望被引量:22
- 2009年
- 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间存在较大差距,地区间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田块间作物产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中广泛存在。缩小该差距对于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开展作物产量差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产量差的内涵、研究尺度的扩展及分析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作物产量差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产量差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目前作物产量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探讨了未来作物产量差研究的发展方向。
- 王纯枝李良涛陈健刘明强宇振荣
- 关键词:作物产量作物生长模型研究方法
- 基于能量平衡的华北平原农田蒸散量的估算被引量:13
- 2008年
- 通过测定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农田冠层能量平衡的各分量、少风晴天时冠层温度和气温日变化及每周叶面积指数,分析了农田冠层能量平衡日变化规律、各分量季节变化特征,并以波文比系统实测蒸散值为相对标准,基于遥感冠层表面温度和能量平衡原理,采用Brown-Rosenberg公式对农田蒸散进行了估算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夜间能量平衡各分量变化时,土壤热通量只占净辐射的3%左右,且夜间潜热交换值均很小,都在零左右波动;采用Brown-Rosenberg公式引入遥感冠层温度后估算的蒸散量较波文比系统实测值稍大,但忽略土壤热通量和考虑土壤热通量相比,二者相对平均偏差分别为16%和10%左右,差别不大,说明拔节-灌浆期(LAI≥3)估算蒸散时可近似忽略土壤热通量和夜间农田蒸散量,利用Brown-Rosenberg公式估算区域蒸散可行,该方法适用于华北平原农田蒸散计算。研究结果为将Brown-Rosenberg公式引入作物模型、基于热红外遥感冠层表面温度计算区域蒸散和水分胁迫系数进行区域估产提供了地面试验依据。
- 王纯枝宇振荣毛留喜陈健刘云慧
- 关键词:冬小麦冠层温度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