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4-20-17)

作品数:7 被引量:94H指数:5
相关作者:吴景贵王明辉姜亦梅吴江万忠梅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秸秆
  • 2篇胡敏酸
  • 2篇腐解
  • 2篇腐解过程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玉米秸秆还田
  • 1篇施用
  • 1篇土壤胡敏酸
  • 1篇土壤颗粒
  • 1篇土壤培肥
  • 1篇土壤性质
  • 1篇培肥
  • 1篇培肥土壤
  • 1篇平均分子量
  • 1篇谱学
  • 1篇谱学特征
  • 1篇谱学研究

机构

  • 6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吴景贵
  • 5篇王明辉
  • 4篇姜亦梅
  • 4篇吴江
  • 2篇万忠梅
  • 1篇温善菊
  • 1篇金慧
  • 1篇徐岩

传媒

  • 3篇土壤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施用玉米植株残体对土壤富里酸组成、结构及其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9
2006年
采用元素分析和谱学方法对施入玉米植株残体后的土壤FA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入玉米植株残体后土壤FA的C、H、N含量均升高,而O的含量降低,并且C/H、O/C和C/N比值均降低。土壤中FA的羧基含量减少,芳香碳的含量下降,FA的氧化程度降低,芳香度显著下降,FA的分子结构向更为简单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酰胺成分增加,脂族链烃结构成分明显增多。土壤FA与无机矿物质的结合能力相对减弱,FA上的羧基逐渐由羧酸盐的形式向游离的羧基形式过渡。玉米植株残体的加入使FA中糖类结构成分增加。对土壤中FA的影响,施入玉米秸秆和根系残体的处理有一定差别。
吴景贵王明辉姜亦梅吴江
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胡敏酸变化的谱学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采用红外示差光谱、13C-核磁共振波谱和激光解吸质谱对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胡敏酸(HA)的谱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HA的变化具有阶段性,在开始的60d,主要是以秸秆含有的类胡敏酸物质(秸秆HA)为基础,腐解产物发生聚合作用形成新的与秸秆HA相类似的HA,并且秸秆分解形成的小分子中间产物与土壤原有的HA发生作用而进入HA结构中。而在施入60d后,碳水化合物和酰胺化合物以木质素分解的残体为核心发生聚合作用形成新HA,且在90d后进入HA中的亚甲基成分发生了转化,并伴随有甲氧基和甲基的产生。玉米秸秆分解形成的中间产物与土壤HA发生聚合反应,一部分形成为亚稳态的聚合体。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HA的芳香度降低,芳香碳减少,而烷基碳和烷氧碳增加,HA的脂肪族特性增强,同时,羧基碳减少,土壤HA的氧化程度下降,HA的平均分子量降低。
吴景贵王明辉姜亦梅徐岩
关键词:胡敏酸玉米秸秆还田土壤谱学研究秸秆分解平均分子量谱学特征
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酶活性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玉米秸秆腐解的培养试验,研究了土壤无机纳米粒子(SINP)对玉米秸秆腐解中磷酸酶、蛋白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NP加入腐解的玉米秸秆中后,对土壤中的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因酶的种类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SINP对所有磷酸酶(酸性、碱性、中性)活性都有提高作用,并以腐解的初期和后期提高的幅度最大和最显著。在初期和中后期也显著增加了腐解物中蛋白酶的酶活性。SINP对脲酶活性总体趋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蔗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玉米秸秆腐解的前期非常明显,但在中后期起抑制作用。因此,土壤纳米粒子能够促进有机物料腐解过程中的酶活性,继而促进有机物料的矿化。
万忠梅吴景贵吴江金慧王明辉
关键词:酶活性秸秆腐解
土壤颗粒的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8年
该文就土壤颗粒功能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对养分保持和供给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土壤颗粒对微生物与酶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土壤粘粒胶膜的肥力特性研究,土壤团聚体对肥力的影响研究,土壤颗粒的复合作用与团聚体形成,土壤纳米微粒在土壤肥力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研究意义,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吴景贵
关键词:土壤颗粒
玉米植株残体培肥土壤的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采用土培试验对玉米植株残体施入后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质组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加入玉米植株残体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提高,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增强,松结合态、联结合态和紧结合态腐殖质的含量增加,稳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下降,土壤中五碳糖和六碳糖的含量升高,土壤胶体活性变强。玉米秸秆和根茬对土壤的培肥作用存在差异。
吴景贵王明辉姜亦梅吴江温善菊
关键词:土壤培肥土壤性质
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被引量:29
2006年
采用化学方法和谱学方法对玉米秸秆腐解生成胡敏酸(CCSR HA)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CSR HA的碳组成可分成三个部分:脂肪族碳、芳香族碳和羧基碳,它们的含量分别为59.62%、26.94%和13.44%。CCSR HA主要的官能团包括羟基、烷基、羧基、酰胺基、苯环、烷氧基及碳水化合物结构,木质素残体是其骨架,碳水化合物结构或类糖结构及烷基片段是其主要组成单元。其类型属于Rp型胡敏酸。未腐解的玉米秸秆本身就含有类胡敏酸物质(OCSR HA),OCSR HA和CCSR HA的官能团组成上有一定差异,后者结构中,甲基、亚甲基、次甲基、醚键官能团和酚羟基的含量降低,而酰胺成分、游离的羧基、甲氧基、碳水化合物组分相对含量升高,脂族性升高,芳香性降低,芳香度由初始的42.19降至腐解后的29.97,并且与无机物质的结合能力增强。就元素组成的变化看,CCSR HA中C和H元素的含量趋于降低,而N和O元素的含量趋于升高。CCSR HA同土壤胡敏酸相比,糖类结构含量较高,并且以片段的形式与水解木质素残体相连。羧基含量较低,但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存在着。
吴景贵王明辉万忠梅姜亦梅吴江
关键词:玉米秸秆胡敏酸腐解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