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20080024)
-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欣谢坚吴雪唐建军陈坚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单季稻田养殖瓯江彩鲤技术
- 2009年
- 瓯江彩鲤是浙南地区稻田养鱼的主导品种,其性情温顺不逃逸,特别适宜在防逃设施比较简陋的稻田中养殖。该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鳞片柔软可食、体色斑斓艳丽、观赏价值高等优点。2006—2007年通过试验示范,总结了一套适合山区单季稻田的瓯江彩鲤标准化养殖技术。
- 陈志俭谷定贤陈坚胡益谦王和静陈晓闹
- 关键词:标准化养殖技术瓯江彩鲤稻田养殖单季稻田稻田养鱼防逃设施
- 稻鱼系统中不同沟型边际弥补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29
- 2010年
- 稻田养鱼在中国由来已久,并已经发展出各种模式。在沟坑模式中,作为鱼群庇护所的沟和坑会占用一定面积的水田区域,致使水稻立植面积减少,但沟坑的设置同时导致水稻群体边际区域的增加。本试验就沟坑边际效应导致的水稻增产效应对因立植面积减少而引起的产量减少的弥补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测定计算,同时对环沟、十字沟、直沟3种沟型下水稻产量、田鱼产量及经济收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筛选出适合试验区域的稻鱼共生模式中的最佳沟坑模式。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沟际边1行单蔸粒重的边际效应值平均可达52.45%;沟坑边际效应弥补效果也较为显著,平均达80%左右。且不同沟型弥补效果不一:环沟弥补效果最佳,达95.89%,几乎可弥补沟坑占地损失;十字沟次之,为85.58%;直沟最差,仅可弥补58.02%。各类沟型的水稻稻谷产量及田鱼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而产出收益以十字沟表现最佳。研究认为十字沟为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最优沟型。
- 吴雪谢坚陈欣陈坚杨星星洪小括陈志俭陈瑜唐建军
- 关键词:稻田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