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02135)

作品数:16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孟庆华鲍春雨傅涛王保臣郭宝川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体育学院常州工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5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踝关节
  • 6篇关节
  • 5篇生物力学
  • 4篇抗阻
  • 4篇抗阻训练
  • 3篇运动员
  • 2篇血流
  • 2篇羽毛球
  • 2篇羽毛球运动
  • 2篇羽毛球运动员
  • 2篇神经-肌肉
  • 2篇生物力学特征
  • 2篇数学模型
  • 2篇体育
  • 2篇下肢
  • 2篇限制法
  • 2篇康复
  • 2篇肌肉
  • 1篇大学男生
  • 1篇跌倒

机构

  • 18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常州工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孟庆华
  • 15篇鲍春雨
  • 1篇魏祝颖
  • 1篇刘世军
  • 1篇傅涛
  • 1篇徐倩漪
  • 1篇郭宝川
  • 1篇王保臣
  • 1篇阎峰

传媒

  • 4篇数学的实践与...
  • 3篇医用生物力学
  • 3篇应用力学学报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高师理科学刊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模糊评判法的踝关节损伤预测研究
2013年
踝关节损伤是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通过对变量的模糊性的提取,建立了模糊评判预测标准,给出了动态隶属度函数.根据动态隶属函数构造模糊预测评判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踝关节损伤实施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将为后续踝关节韧带损伤生物力学机制的量化研究提供依据.
孟庆华鲍春雨
关键词:踝关节
中风偏瘫患者坐-站转移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中风偏瘫患者由于半侧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损坏,导致其坐-站转移能力受损,在坐站转移过程中容易跌倒。从生物力学角度描述偏瘫患者在不同足位下的坐-站转移特征,讨论不同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其跌倒原因,叙述坐-站转移训练在偏瘫患者的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从而为偏瘫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依据。
黄旭孟庆华鲍春雨周鲁星
关键词:偏瘫中风跌倒
等张收缩模式下动作速度与张力持续时间对肌力和骨骼肌肥大的影响差异研究进展
2023年
抗阻训练(resistance training,RT)被认为是诱导骨骼肌肥大,提高肌力和运动表现的重要训练方式[1]。对于普通大众、职业竞技运动员、教练员,甚至包括有运动障碍的人群,抗阻训练都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如何能够制定一份有效的RT方案则是教练员和运动康复医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孙嘉伟鲍春雨孟庆华
关键词:康复医师抗阻训练竞技运动员持续时间
随机模拟算法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中优劣判别的绝对性,以及多评价结论非一致性问题,构建一种凸显自身优势的自主优势评价方法,评价中运用一种基于概率型随机模拟算法,通过计算各评价对象之间的优胜度,来评判评价对象的优势.经过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得到带有概率信息的评价结论.
孟庆华鲍春雨
关键词:体育教学随机模拟算法
人体踝关节三维数字化建模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为进行人体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数值研究奠定基础,以其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一健康成年女性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利用CT图像,基于3D插补法,建立人体踝关节三维数字模型。结果:本研究利...
孟庆华鲍春雨垢磊
关键词:踝关节生物力学
人体下肢系统着陆瞬间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解析被引量:2
2018年
人体的肢体运动是多关节复杂运动,呈现多环节链状系统特性,人体着陆瞬间冲击是复杂物理作用过程,而人体又是一粘弹性体,对着陆瞬间冲击存在一系列动态响应;针对系统非线性特征,利用主导关节分解理论,分别建立人体下肢多关节运动状态的联合数学模型;基于哈密顿体系对人体下肢运动耦合问题数学模型进行解析;运用ANSYS软件对人体着陆瞬间下肢系统进行仿真求解,以期为剖析下肢复合运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鲍春雨孟庆华郭宝川
关键词:数学模型
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男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锻炼方案。方法将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6级全部90名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2次/周的90 min体育课上,实验组接受45 min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共进行6周;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 m跑、引体向上、1 000 m测试。结果经过6周的训练,对照组学生体重、体质量指数(BMI)、50 m跑、立定跳远、肺活量和引体向上6项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体重、BMI 2项指标明显下降,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1 000 m跑和引体向上5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坐位体前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各项测试指标除坐位体前屈外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6周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常规体育课的重要补充手段。
白杨傅涛
关键词:体质健康教育
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对机械不稳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分析羽毛球运动员蹬转(一步)起跳动作中踝关节落地瞬间到缓冲结束阶段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对机械不稳的影响,为避免初学者发生运动损伤提供理论支持。采用瑞典生产QUALISYS-MCU 500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同步获取受试者踝关节的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结果:(1)运动学方面,初学者踝关节跖屈和背屈角度均显著小于高水平运动员(P<0.05),初学者内翻和内旋角度均显著大于高水平运动员(P<0.001),两组外翻和外旋角度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动力学方面,初学者外翻力矩和外旋力矩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内旋力矩显著小于高水平运动员(P<0.05),两组跖屈力矩之间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5)。得到以下结论:相对于高水平运动员,初学者表现出过度的踝关节内翻、落地时背屈相对受限、受力不稳等特点,这可能使运动员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建议重视小腿腓侧肌群训练,加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专项练习,以控制踝关节额状面运动,从而预防踝关节发生运动损伤,加强对关节的保护,以适应后期高强度训练和比赛。
赵文悦孟庆华鲍春雨
关键词:羽毛球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
血流限制法对交叉迁移现象的诱导及肌肉功能重建的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背景:独立的交叉迁移现象和血流限制法目前已在运动康复领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诱导交叉迁移现象的众多方法中,传统抗阻训练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由其衍生的血流限制法却极少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际上目前已有数篇文章证实了血流限制法对交叉迁移现象有着显著诱导作用,但却尚未发现关于传统抗阻训练与血流限制法对诱导交叉迁移效应幅度的对比实验。目的:通过对交叉迁移现象的产生机制和血流限制法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探究,探讨血流限制法在诱发交叉迁移现象时所能产生的更大效益和更广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由第一作者在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相关高质量文章结果进行详细探究、分析与整理。结果与结论:(1)与非血流限制法阻力训练相比,低负荷血流限制法阻力训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替代方法,可以在较小的机械应力和运动量下诱导更大的神经-肌肉适应性;(2)康复后和肢体固定期间,血流限制法也能用作一种新的减少肌肉力量和肌肉体积损失的运动方案,同时血流限制法还提供一个独特的机制,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运动来潜在地增加对侧未训练肢体的肌力和肌肉质量;(3)于交叉迁移效应最重要的传导通路由神经系统所承载,逢集血流限制法训练对运动单位的招募速度提升,以及在局部较高代谢压力下所激发的更高神经-肌肉适应性,如此使得血流限制法训练对诱发交叉迁移效应具有更高效的先决条件;(4)现阶段,由于各研究样本数量的限制,以及血流限制法训练中对压力的使用范围还尚无明确界定,使得血流限制法-交叉迁移的实际应用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在临床应用中压力的使用范围、各年龄阶段患者对不同压力的反应差异,以及如何在训练痛感下督促患者完整执行整个周期的康复训�
王永超王保臣魏祝颖鲍春雨刘世军孟庆华
关键词:抗阻训练运动康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本体感觉力学差异及平衡训练干预效果被引量:10
2021年
为了探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位置觉、肌肉力觉的差异,并探讨平衡训练对其干预的效果,选取10名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作为实验组,1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组,分别测试位置觉和肌肉力觉数值。其中实验组采取平衡训练作为干预手段,进行为期10周运动干预,测试干预后位置觉、肌肉力觉数值,对比干预前后实验组位置觉、肌肉力觉指标,评价平衡训练对其本体感觉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患侧跖屈-背屈运动模式下位置觉、肌肉力觉与健康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翻-外翻运动模式下位置觉、肌肉力觉与健康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经过平衡训练干预训练后与干预前相比,在跖屈-背屈运动模式下与内翻-外翻运动模式下肌肉力觉、位置觉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同一受伤踝,无论跖屈-背屈运动模式还是内外翻运动模式下本体感觉与健康人相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平衡训练对其干预效果明显。
付光亮孟庆华鲍春雨
关键词:本体感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