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4B0802)
- 作品数:4 被引量:190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政权郭雪峰岳永德王庆成王新宇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8
- 2007年
- 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溶剂法、微波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分离纯化方法(柱层析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纸层析法、超临界流体分离法、大孔树脂吸附法、液滴逆流层析法、梯度pH值萃取法、金属试剂络合沉淀法、膜分离法、活性炭吸附法),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薄层扫描法),为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 郭雪峰岳永德
-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纯化
- 光照和氮营养对水曲柳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8年
- 采用室内沙培方式,设计不同光强(2水平)和N浓度(4水平)处理,探讨1年生水曲柳幼苗叶片光合速率和荧光参数对环境变化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遮光处理使苗木叶片最大光合速率(Amax)、光补偿点(LCP)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明显下降,但使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荧光(Fm)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明显增加。同时,苗木叶片单位面积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在遮光条件下较低。2种光强下的Fm、Fv/Fm、φPSⅡ和qP均随着供N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其中φPSⅡ在低N时增加较快而高N时较慢,甚至略有下降。光强和N浓度在水曲柳苗木叶片Fm、φPSⅡ、Fv/Fm、qN以及qP上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 霍常富孙海龙王政权范志强赵晓敏
- 关键词:水曲柳光强氮浓度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
- 水曲柳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化培育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8
- 2008年
- 利用天然林窄带状皆伐后营造的20年生落叶松。水曲柳人工纯林,水落混交林以及与之相邻的天然林构成近自然化培育梯度,研究不同林分各土层(0~10cm,10~20cm)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20年生不同近自然化培育的人工林以及天然林之间在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上并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土壤部分化学性质变化较为明显。水曲柳纯林土壤物理性质表现出优于其他林分的趋势,其中下层土壤密度较天然林下降10.4%,下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较天然林增加21.2%和18.2%;水落混交林和天然林次之,落叶松纯林表现最差。人工林土壤各层pH值均略低于天然林(pH=5.50),其中落叶松纯林土壤酸度最大(pH=5.32),但各林分间差异不显著。落叶松纯林土壤上层有机质、全N、全P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林分;各层有效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分别为15.92和7.42ug.g-1);落叶松纯林各层土壤水解N和下层速效K显著含量低于其他林分(P<0.05),上层速效K仅显著低于天然林(P<0.05);水曲柳纯林、水落混交林、天然林之间各养分含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落叶松人工纯林相比,水曲柳人工纯林和近自然化培育的水落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则更接近天然林的趋势。
- 王新宇王庆成
- 关键词:水曲柳落叶松土壤理化性质
- 水曲柳人工林直径生长与培育技术被引量:4
- 2010年
- 以帽儿山地区20年生水曲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林木直径生长与立地选择、施氮肥、落叶松混交和林下清除灌木抚育,以及大气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坡位和混交对林木直径生长有显著影响,坡下大径木(R>10cm)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坡中和坡上,且与落叶松混交林中的水曲柳大径木比例(28%)也高于纯林(19%);施氮肥和清除林下灌木对水曲柳直径生长影响不明显,这可能与土壤肥力、林木养分需求特性,以及清除林下灌木的处理时间有关;直径的生长与生长季内日最低和最高温度差值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 谷加存楚旭王政权
- 关键词:混交林抚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