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5JC770028)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史官
  • 2篇史官制度
  • 2篇历史编纂
  • 2篇官制
  • 2篇编纂
  • 1篇章学诚
  • 1篇史学
  • 1篇史学思想
  • 1篇魏书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认同
  • 1篇历史编纂学
  • 1篇民族
  • 1篇民族文化
  • 1篇民族文化认同
  • 1篇《魏书》
  • 1篇北朝
  • 1篇北齐
  • 1篇编纂学

机构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王志刚

传媒

  • 2篇史学集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齐与设馆修史的出现被引量:1
2009年
北齐设馆修史标志着史官制度的重大变化。它之所以出现在北齐,而非北周,更非东晋南朝,是由于北朝史官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推进了国史编撰,北朝史家的良史意识催生了以专人专职修史的编纂思想,以及北齐比北周更多地继承了北魏—东魏的史学传统。
王志刚
关键词:史官制度北齐
民族文化认同与北朝史官制度的发展被引量:3
2009年
鲜卑民族之于北朝史官制度的设立、推进和创造,对发挥史学的民族文化认同功能起了重大的作用。北魏在继承汉魏著作官制的同时,发展出完备严谨的国史编纂制度。北朝几代史家则提出了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史学思想。至北齐,史官制度与史家主体二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催生了设馆修史这一新的机制,其对传统史学影响深远。这是北朝积极推进民族文化认同所结出的硕果,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当时和日后的民族文化认同。
王志刚
关键词:史官制度史学思想民族文化认同
试论《魏书》典志的历史编纂学价值被引量:6
2008年
《魏书》十志自觉继承和发展了汉晋以来的典志撰述传统,准确地记录和反映了北朝社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其中《食货志》、《官氏志》和《释老志》的编纂尤其显示了北朝史家不同凡响的史识、史才和创新精神,从而再一次强化和丰富了中国史学重视典志撰述的特点。
王志刚
关键词:历史编纂学
历史编纂的文史相生之境被引量:1
2007年
如何看待和处理"文""史"关系,决定着历史编纂的全局。它既是一个史学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史学实践问题。章学诚作为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基于对"天地自然之象"和"人心营构之象"的剖判,提出了"文史通义"的历史编纂理念。海登.怀特作为西方后现代史学的代表人物,在激进反思启蒙运动以来的史学观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文史混一"的历史编纂理念。白寿彝作为史学史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基于对中国史学史的哲学思考,提出了以"准确、凝练、生动"为基本内容的历史编纂理念。这些认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启发我们在历史编纂问题上,应该树立"文史相生"的理念,走"文史相生"的道路。
王志刚
关键词:章学诚历史编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