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BR0301)

作品数:10 被引量:355H指数:7
相关作者:朱教君刘足根胡理乐王庆礼李秀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农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灾害
  • 2篇植物
  • 2篇天然次生林
  • 2篇次生
  • 2篇次生林
  • 1篇幼树
  • 1篇幼树生长
  • 1篇郁闭
  • 1篇郁闭度
  • 1篇灾害研究
  • 1篇日本落叶松
  • 1篇日本落叶松人...
  • 1篇色木槭
  • 1篇沙质土
  • 1篇沙质土壤
  • 1篇生态过程
  • 1篇生态研究
  • 1篇松林
  • 1篇透光伐
  • 1篇土壤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农学院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大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辽宁省林业厅

作者

  • 9篇朱教君
  • 5篇刘足根
  • 4篇胡理乐
  • 2篇于立忠
  • 2篇李秀芬
  • 2篇王庆礼
  • 2篇闫伯前
  • 1篇王贺新
  • 1篇江明喜
  • 1篇陈英敏
  • 1篇毛志宏
  • 1篇乌凤章
  • 1篇张金鑫
  • 1篇徐大勇
  • 1篇胡志斌
  • 1篇谭辉
  • 1篇孙一荣
  • 1篇康宏樟
  • 1篇于水强
  • 1篇史建伟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5
  • 2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东部山区高龄日本落叶松林的生长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残存的少量高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林分及林木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在林龄60~86年生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分当中,直径≥30 cm的大径材比率均在90%以上;各调查林分的胸径连年生长量还维持着一定的旺盛生长势,间伐后胸径生长变化率向正的方向转变趋势明显;与日本落叶松原产地日本长野县相比,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几乎没有差异.按照日本的落叶松长伐期经营标准,这些调查林分还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可进一步大幅度延长其培育年限,实施长伐期经营.
王贺新朱教君陈英敏刘足根乌凤章吴娟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人工林
沙质林地土壤阻抗系数测量方法被引量:7
2005年
介绍了土壤阻抗系数的测量目的及测量的一般方法 ;重点描述了应用大地阻抗仪 (YokogawaType 32 4 4 ) (specificearthresistancetester)测量沙质林地土壤阻抗系数的理论背景和室内、外操作步骤与数据处理方法。结果表明 ,使用 32 4 4大地阻抗仪 ,即运用Wenner法测量沙质林地土壤阻抗系数是可行的 ,其测量结果在对土壤分层、确定表层土壤含水量、初步确定地下水位等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朱教君徐大勇康宏樟Gonda YutakaMatsuzaki Takeshi
关键词:TYPE测量方法沙质土壤
森林干扰生态研究被引量:144
2004年
陆地上 80 %的生态系统都已受到了来自人类和自然的各种干扰 ,森林生态系统也不例外 .在各种干扰作用下 ,尤其是人类不合理的干扰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森林退化 /衰退已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事实 ,因此 ,以维持、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固有的多种功能为基础 ,实现高效、稳定、可持续就成为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的总目标 .随着干扰的加剧 ,近年来生态学界更加关注的是“受干扰”生态系统的研究 .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生态过程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对干扰的响应等问题 ,已成为森林生态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与热点 .因此 ,系统地研究干扰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干扰森林的经营理论与技术 ,对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工程实施及国家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森林干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总结了森林干扰的基本概念 ,分析了干扰与森林经营的关系 ,探讨了森林干扰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和关注的基础问题 ,提出了森林干扰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 ,对今后干扰森林生态研究和中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
朱教君刘足根
关键词:生态过程
毛柄小勾儿茶伴生群落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小勾儿茶变种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 var.pubipetiolata)伴生群落4个分布点(浙江省临安市湍口和马啸、安徽省霍山县马家河和舒城县万佛山)的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後果表明:(1)种类丰富,但含多属或多种的大科、大属的优势地位不明显,极小科(仅含1属)、极小属(仅含1种)所占比例大;(2)属的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多,科的世界分布类型比例大,仅次于泛热带分布类型;(3)4个分布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度均很低;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大,在4.13~4.49之间,乔木层和草本层较低.湍口、马家河、万佛山以灌木层Heip均匀度指数最大,马啸以乔木层均匀度指数最大;(4)马家河与万佛山之间的植物种类组成最相近,湍口与马啸也较相近;乔木层种类组成差异最大,灌木层最小.
胡理乐闫伯前江明喜朱教君
关键词:濒危植物区系特征
一种测量林窗面积的改良方法:等角椭圆扇形法被引量:15
2007年
目前测量林窗面积较精确的方法为:测量从林窗中心沿8或16个罗盘方向到林窗林冠边缘的距离,再将林窗近似成等角8或16边形估测其面积(本文称这类方法为等角多边形法)。研究表明,等角8或16边形法均会低估林窗面积,本文提出一种改良方法:等角椭圆扇形法,野外测量与前者相同,计算时将相邻距离间的部分近似为椭圆扇形,以所有椭圆扇形面积之和估测林窗面积。用配对t检验对等角多边形法和等角椭圆扇形法的林窗面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等角16边形法与等角8或4边形法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比后两者,分别高10.96%和61.66%,这表明等角条边形法均会低估林窗面积;(2)等角椭圆扇形16分法比等角16边形法大10.16%,且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因此,等角16边形法的测量值位于等角椭圆扇形16分法和等角8边形法之间;由(1)和(2)可推断等角椭圆扇形16分法比等角8边形法更准确;(3)等角椭圆扇形8分法与等角椭圆扇形16分法没有显著差异(P=0.715),但与等角8边形法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等角椭圆扇形8分法比等角8边形法更准确。另外,本文的两个等角8边形法(基于两组不同罗盘方位的测量距离)求得的林窗面积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两个等角椭圆扇形8分法之间却没有差异(P=0.778),这表明等角椭圆扇形8分法的结果更稳定。
胡理乐朱教君谭辉于立忠胡志斌张金鑫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雪/风灾害成因及分析被引量:53
2004年
对 2 0 0 3年春发生在辽东山区的森林雪 /风灾害的成因、过程、受灾情况、造成的危害、与林分结构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未来次生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雪 /风的发生是在一个大的降水天气过程基础上 ,由于气温的异常变化形成的 .受灾严重区多分布于海拔高、坡度大 ,林型比较单一的桦树、柞树、色树、胡桃楸和杨树等林分 .林分密度和受灾率及土层厚度和受害株数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受灾数量与径级和树高分别呈指数负相关和指数正相关 .同时探讨了雪 /风害对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内病虫害发生、林下植被。
李秀芬朱教君王庆礼刘足根侯传生杨焕君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暴风雪灾害
森林的风/雪灾害研究综述被引量:86
2005年
风 /雪灾害不仅极大影响木材生产 ,同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造成很大影响。森林风 /雪危害的主要类型有树干弯曲、干 (冠 )折、掘根以及后续危害等 ;其发生主要依赖于气象条件、立地因子、树木和林分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 ,林木尖削度 (胸径 /树高 )和林分结构特征 (树种、组成、密度等 )是控制树木和林分对风 /雪荷载抵抗的主要特征量。因此 ,通过造林、调整林分结构 ,加强林分管理如间伐、施肥等措施一直是用来减少林木的风 /雪灾害的主要措施。另外 ,林木或林分发生风 /雪害的模型分析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由于森林风 /雪害受诸如地形、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 ,目前所建立的模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普适性较差。通过综述以往研究结果认为 :在气象和立地条件难以控制的情况下 ,通过改变可控因子——林分结构来减少森林风 /雪害是可行的。因此 ,研究如何加强森林经营管理 ,尤其是不同形式的间伐技术和不同处理的造林措施与风 /雪灾害发生的关系、如何增加林木和林分抵抗风 /雪灾害的能力等是今后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 ,应加强风 /雪灾害危险率评估研究 ,进而对森林进行风 /雪灾害危险率管理 ;并注重对受灾前后林地内生态效应的研究 ,以便为灾后的森林经营管理和调控提供坚实的?
李秀芬朱教君王庆礼刘足根
不同类型人工阔叶红松林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被引量:24
2005年
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研究了辽宁东部山区人工营造20年生5种阔叶树水曲柳、刺楸、紫椴、色赤杨、白桦与红松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内各层次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并对该6种林分的垂直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内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数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的42%~52%,植物总数量只有混交林的11%~37%.人工阔叶红松林各层次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均好于人工红松纯林,但与原始阔叶红松林相比,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物种多样性还较低.在林分垂直结构方面,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的成层现象明显,层次结构复杂,垂直多样性丰富;红松纯林只有1个主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较矮,林分垂直结构单一.
于立忠于水强史建伟孔祥文丁国泉卢正茂
关键词:人工阔叶红松林物种多样性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的数量分类被引量:47
2005年
结合DCA排序和TW IN SPAN分类结果,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划分为5个群落类型:花曲柳林、蒙古栎林、阔叶混交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DCA排序与TW IN SPAN分类产生了较一致的分类结果。DCA第一轴代表的环境意义为坡向。花曲柳林多分布于阳坡的中坡及中上坡,蒙古栎林多分布在中上坡。花曲柳与蒙古栎常混生在一起,随着坡位上升,花曲柳优势度下降,而蒙古栎优势度增加。阔叶混交林多位于阴坡,乔木层没有稳定和绝对优势种,多以假色槭、风桦、色木槭为优势种,但假色槭分布于乔木层第2亚层。水曲柳林多分布在中下坡。胡桃楸分布在山下部,喜潮湿生境。色木槭在辽东山区分布广泛,重要值较高,且更新良好,很可能是群落演替顶级物种。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林下藤本植株数量多,以五味子、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为主。
胡理乐毛志宏朱教君刘足根陈广华张立君
关键词:次生林TWINSPAN分类DCA排序群落类型色木槭
从径向生长量分析红松幼树生长光需求被引量:4
2008年
该文调查了20年前在辽东山区次生林林冠下栽植红松幼苗而长成的群落,分析了红松在群落中的地位,检测林冠下栽植红松的成效,并以基盘分析20年期间红松径向生长规律,从而探讨首次透光伐的适宜时间。结果表明:20年后红松植株高均小于4 m,大于3 m的植株仅占13.9%,平均高为1.8 m,树高年平均增长量为0.078 m/a;大部分红松仍位于灌木层,这说明在无法保证光照的环境中红松生长十分缓慢,应实行透光伐。红松径向生长规律为:先有一个2-3年的缓慢生长过程,随后加速增长并持续一段时间,然后锐减并稳定在一个极低值;林冠下栽植红松后4-12年是红松快速生长时期,这9年期间平均径向生长量为3.06 mm/a;第8年平均径向生长量达到最大值,为3.45 mm/a;第13年红松径向生长量急剧下降,在1.32-1.83 mm/a之间。根据受压判断公式测得在12年后应进行首次透光伐。
胡理乐闫伯前孙一荣朱教君
关键词:径向生长郁闭度透光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