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TPL1204)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启跃王文健刘腾飞郭火明郭俊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轮轨
  • 2篇树叶
  • 1篇动量
  • 1篇增粘
  • 1篇黏着系数
  • 1篇磨损
  • 1篇介质
  • 1篇车轮
  • 1篇车轮型面

机构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王文健
  • 3篇刘启跃
  • 2篇郭火明
  • 2篇刘腾飞
  • 1篇郭俊

传媒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摩擦学学报(...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介质作用下轮轨增粘特性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MMS-2A滚动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水、油和落叶介质作用下轮轨粘着特性,分析了介质工况下砂、氧化铝和研磨块对轮轨增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油和落叶介质会使轮轨粘着系数明显下降,相比干态,水、油和落叶介质工况下,轮轨粘着系数分别降低约53%、83%和86%;落叶与水混合物形成良好的润滑剂,此工况下粘着系数最小;3种介质工况下,撒砂、撒氧化铝颗粒和使用研磨块均能提高粘着系数;水和油介质工况下,氧化铝颗粒提高粘着系数最为明显,砂次之,研磨块最差;落叶介质工况下,由于落叶浆较厚,砂颗粒较大,能迅速穿透增大接触面积,故其最为明显,氧化铝次之,研磨块最差。
刘腾飞王文健郭火明刘启跃
关键词:轮轨树叶
车轮型面对轮轨黏滑特性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和数值程序CONTACT分析了LM,LMA,S1002和XP55四种车轮型面与我国CHN60钢轨匹配时的轮轨黏滑特性.数值结果表明:四种车轮型面与CHN60钢轨匹配时的轮轨接触斑黏滑特性明显不同,车轮型面对轮轨接触斑面积、黏滑区分布、轮轨摩擦功等有较大影响;LM型面与CHN60匹配时的蠕滑区面积和轮轨摩擦功较大,且接触斑更容易达到饱和状态;LMA型面与CHN60匹配时的黏滑特性较佳,其接触斑面积、黏着区面积较大;S1002型面与CHN60匹配时的黏滑特性较XP55型面要好.
王文健郭俊刘启跃
关键词:车轮型面轮轨
不同介质对轮轨增黏与磨损特性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MMS-2A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水介质下砂、氧化铝、研磨子对轮轨增黏与磨损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干态和水介质下随蠕滑率增大黏着系数呈先增加后小幅降低并趋于稳定.水介质下氧化铝介质的增黏效果最好,研磨子最差;砂介质使轮轨磨损严重且塑性流变层最厚,轮轨试样表面剥落严重;氧化铝介质下轮轨磨损量较砂介质小,塑性流变层轻微;研磨子介质下的轮轨试样磨损量最小,磨损表面较为光滑;落叶显著降低黏着系数,且易形成落叶浆,使接触表面产生划痕;落叶工况下撒砂能增加黏着系数且能去除落叶浆,但易造成轮轨试样的剥落损伤.
刘腾飞王文健郭火明刘启跃
关键词:轮轨黏着系数树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