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C33116)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葛明华徐加杰谭卓陈超凌志强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11年
- 腺样囊性癌是涎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于腺样囊性癌的标准治疗是手术为主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对于腺样囊性癌治疗效果尚未肯定,文章主要介绍有关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治疗的进展。
- 谭向荣葛明华
-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头颈部肿瘤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侵袭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探讨EGFR的表达与SA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肿瘤侵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4例SA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GFR在SA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EGFR表达与SA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GFR在SACC组织中的表达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在54例SACC患者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75.9%;而在正常涎腺组织中,EGFR表达不明显或仅在腺管周围的腺泡细胞内微量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的表达与SACC的T分期、组织学类型、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有关(均P〈0.05)。结论EGFR在胞浆中的高水平表达可能在侵袭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深入研究有望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带来新的策略。
- 葛明华凌志强谭卓陈超徐加杰余江流
- 关键词:涎腺肿瘤侵润
-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 研究E-钙黏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表达水平、CDH1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E-钙黏蛋白在SACC及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实时荧光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CDH1甲基化状态.结果 与正常涎腺组织相比,E-钙黏蛋白在SACC表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55.6%,P<0.05),E-钙黏蛋白表达与组织病理学类型、T-分期、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肿瘤位置无关.30例E-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的SACC标本中,有3例标本检测到CDH1部分甲基化,24例E-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的SACC标本中,23例标本中检测到CDH1完全甲基化,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随着CDH1基因甲基化增高,E-钙黏蛋白表达减弱,两者在SACC中呈负相关(r=-0.483,P<0.001).结论 CDH1基因通过甲基化下调E-钙黏蛋白表达,其表达水平与SACC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及远处转移等相关,这对评估SACC恶性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葛明华凌志强谭卓陈超徐加杰余江流
- 关键词:涎腺肿瘤甲基化
- 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本研究旨在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均采用手术为主的治疗,其中颈下颌入路23例,颞下窝入路24例,颅面联合入路6例,上颌骨外翻入路1例,Weber-Ferguson+Lynch延长切口1例。结果全组局部复发率41.8%,远处转移率14.5%,3年总体生存率为50.9%。单因素分析,初治患者3年生存率60.6%,复治患者3年生存率36.4%。Cox模型分析,初治复治与病理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治复治及病理类型是侧颅底相关恶性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应重视侧颅底相关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合理的手术方法以及必要的辅助治疗有望改善侧颅底相关恶性肿瘤的预后。
- 王佳峰葛明华谭卓赏金标陈超郑传铭徐加杰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外科手术预后侧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