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CPR5017)

作品数:5 被引量:139H指数:5
相关作者:赵林姝郭会君赵世荣刘录祥古佳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诱变
  • 4篇小麦
  • 3篇作物
  • 2篇作物改良
  • 2篇粮食安全
  • 2篇基因
  • 2篇DNA技术
  • 1篇蛋白
  • 1篇性状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动...
  • 1篇叶绿素荧光动...
  • 1篇荧光动力学
  • 1篇荧光动力学参...
  • 1篇诱变技术
  • 1篇诱变效应
  • 1篇诱发突变
  • 1篇宇宙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篇刘录祥
  • 7篇郭会君
  • 7篇赵林姝
  • 6篇古佳玉
  • 5篇赵世荣
  • 3篇李军辉
  • 2篇赵洪兵
  • 2篇王晶
  • 1篇邵群
  • 1篇靳文奎
  • 1篇徐荣旗
  • 1篇潘娜
  • 1篇王广金
  • 1篇朱彩霞
  • 1篇李军辉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实践八号卫星飞行环境中不同因素对小麦的诱变效应被引量:17
2010年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1×g离心机、铅屏蔽室和卫星舱内同时搭载处理的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分析同一飞行环境下空间辐射、空间微重力和空间综合环境作用对小麦的损伤特点,比较研究其对小麦品种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空间综合因素处理抑制了小麦轮选987和新麦18当代(SP1代)的苗期生长,而对周麦18没有显著影响,空间辐射单因素处理只对轮选987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空间微重力对3个品种的抑制作用都不显著;成熟后3种处理对各农艺性状的影响都不存在显著差异。3个小麦品种SP2代均出现株高、穗长、千粒重等多种表型性状突变;轮选987和新麦18都表现空间综合环境因素诱发的突变频率高于其他2个单一因素,而空间微重力的突变效应最小。在新麦18空间综合因素处理的群体中,还发现了叶片条纹状白化突变体(0.48%)并可以遗传到后代。上述结果证实,在空间条件下宇宙射线和微重力的共同作用具有累加的效应,宇宙射线是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空间微重力的单独作用也可以导致变异的产生。
郭会君靳文奎赵林姝赵世荣赵洪兵刘录祥
关键词:小麦空间飞行宇宙射线微重力诱变效应
小麦TaKu70和TaKu80基因的克隆和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Ku蛋白与动植物细胞DNA损伤修复和辐射敏感性有着密切联系,其功能及表达正常与否,关系到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的修复能力。为研究Ku蛋白在小麦DNA损伤修复和对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本实验室克隆了完整的小麦Ku70和Ku80 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TaKu70和TaKu80。小麦TaKu70和TaKu80分别编码626个和706个氨基酸残基的Ku70/Ku80蛋白序列。多重序列分析表明小麦Ku70蛋白与水稻Ku70和拟南芥Ku70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94%和78%;小麦Ku80蛋白与水稻Ku80和拟南芥Ku80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5%和69%。结构域和功能分析表明小麦Ku70/Ku80蛋白含有Ku蛋白的核心组分———Ku70/Ku80-core结构域,以及只有真核生物Ku蛋白才有的vWA结构域。
朱彩霞古佳玉郭会君赵林姝赵世荣邵群刘录祥
关键词:AESTIVUMKU蛋白基因克隆
小麦TILLING分析中CELⅠ酶切及PCR反应体系的优化被引量:5
2012年
在小麦中建立稳定的基于CELⅠ酶切的目的基因突变位点检测技术,有助于高通量鉴定目的基因片段的点突变及提高突变检测效率。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新麦18空间诱变SP2群体为材料,以小麦糯质基因Waxy为目标片段,通过优化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调整PCR反应体系中dNTP、Mg2+及引物浓度、改变目标片段CELⅠ酶切缓冲液成分,以及调整纯化过程中的空气相对湿度等方式,优化了小麦TILLING技术体系。在利用PVP-40法提取DNA过程中,研磨器振动频率提高到30/s,KAc溶液的反应时间延伸为20min时,基因组DNA质量和纯度最佳;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dNTP和Mg2+浓度对产物影响差异不明显,均能高效扩增出目的条带。引物浓度对产物影响差异显著,最佳引物浓度为0.4μmol/L。20μl酶切体系中,最佳CEL I酶浓度为0.1U且利用超纯水代替CELⅠ缓冲液。最终在小麦中建立起了基于CELⅠ酶切的高通量TILLING筛选技术体系。
潘娜郭会君赵世荣赵林姝古佳玉李军辉王广金徐荣旗刘录祥
关键词:小麦TILLING
植物诱发突变技术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97
2009年
自1928年以来,诱发突变技术应用于农作物新材料创制和优良新品种培育,在解决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供给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9月,世界上60多个国家在170多种植物上利用诱发突变技术育成和推广了3088个突变品种,其中中国在45种植物上育成了802个突变品种,超过目前国际诱变育成品种数据库中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育成的突变品种年最大种植面积900万hm^2,每年为国家增产粮、棉、油10~15亿kg,社会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近年来,加速器离子柬辐照、空间环境诱变等新型诱变手段,以及传统核辐射诱变技术的有效利用,在我国农作物诱变改良与新基因挖掘中的应用日趋活跃。植物基因组学和高通量DNA技术(如TILLING等)的发展将把传统诱变育种推向分子突变育种新时代,并将在支撑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军辉古佳玉赵世荣王晶
关键词:作物改良诱变技术DNA技术粮食安全
作物航天诱变遗传改进研究现状与展望
航天环境的显著特点是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超真空和超洁净。利用航天诱变遗传改进技术进行作物遗传改良已经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和芝麻等作物上取得较好进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对产量和品质等重要经济性状有突破性影响的优...
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古佳玉
关键词:作物航天诱变
文献传递
诱发突变技术支撑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自1938年以来,诱发突变技术应用于农作物新材料创制和优良新品种培育已经在解决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供给中发挥显著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9月,世界上60多个国家在170多种植物上利用诱发突变技术育成和推广了3 0...
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军辉古佳玉王晶
关键词:作物改良突变技术DNA技术粮食安全
文献传递
空间环境诱变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被引量:22
2011年
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对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机制,揭示叶绿素生物合成与降解途径,发掘鉴定光合作用相关新基因以及了解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空间诱变创制的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叶色表现为完全白化、条纹和绿3种类型,其中完全白化株叶片完全白化,于苗期死亡;条纹株叶片呈绿白相间的条纹,能够正常成穗结实,但其株高、穗长、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都显著低于原始亲本,生育期比原始亲本延长5~7 d;绿株与原始亲本没有显著差异。初步遗传分析表明,Mt135是一个由核质基因共同作用的突变材料。对突变体及其原始亲本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分析表明,当光照强度为110μmol m-2 s-1时,条纹株绿色组织光系统II的最大量子产量与原始亲本无显著差异,光系统II的潜在活性显著低于原始亲本,而光化学猝灭系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实际量子产量、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在不同的生育期间变化不同。另外,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条纹株绿色组织的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实际量子产量的变化也不相同。条纹株白色组织和完全白化株则完全失去光合能力。上述结果证实,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光合作用受到很大的影响,光合特性发生了改变,较高的光照强度在拔节期对突变体影响较大,抽穗期影响相对较小。条纹株光合特性的改变与其株高、穗长和产量相关性状显著降低的结果相互印证。
赵洪兵郭会君赵林姝古佳玉赵世荣李军辉刘录祥
关键词:小麦空间诱变农艺性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