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848016)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周智鹏张辉阳邱维加王海龙杜振宗更多>>
- 相关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兔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模型的建立及其64层螺旋CT表现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建立兔的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模型,研究其64层CT肺动脉成像表现。方法:健康家兔28只,体量2.0-2.5 kg。栓塞组20只,假栓塞组8只。栓塞组兔肺动脉多次注入自体血栓,血栓直径为1-2 mm,长3-5 mm,每次栓塞量约3-5条,栓塞前后和12周时64层螺旋CT平扫和CT肺动脉成像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栓塞组20只动物,死亡4只,存活并符合实验要求动物16只,成功率80%;假栓塞组无动物死亡。兔肺动脉栓塞后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期明显增高,约增加80%,在慢性期降至正常水平。栓塞组16例CT肺动脉成像均发现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并经过病理证实。慢性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中,肺动脉直径增粗的发生率为87.5%,肺梗死发生率为18.8%,斑片状实变影和胸膜增厚的发生率为12.5%,肺少血的发生率为6%。结论:兔自体血栓反复注射法建立慢性肺血栓栓塞模型有较高的可行性,64层CT肺动脉成像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
- 周智鹏王海龙杜振宗邱维加张辉阳凌秀梅
- 关键词:慢性肺动脉栓塞
- 64层螺旋CT对兔慢性肺小动脉栓塞诊断的实验研究
- 2010年
- 目的建立兔的慢性肺小动脉血栓栓塞模型,研究其64层CT肺动脉造影(CTPA)表现和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健康家兔8只,体重2.0~2.5kg。对栓塞前、后肺动脉造影和CT表现进行对比。栓塞组兔肺动脉多次注入经热处理的自体血栓,血栓直径1~2mm,长3~5mm,栓塞前、后和12周时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CTPA,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8只兔对比栓塞前后CTPA影像发现栓塞血管共43支,其中血管直径为1.5~2.0mm7支,1.0~1.5mm8支,0.5~1.0mm共17支,<0.5mm者共11支。未对比栓塞前影像共发现直径<2.0mm的肺动脉栓塞31支,其中血管直径1.5~2.0mm7支(阳性率100%),1.0~1.5mm7支(阳性率87.5%),0.5~1.0mm12支(阳性率70.6%),<0.5mm5支(阳性率45.5%)。假栓塞组术前、后和12周以后CTPA均未发现肺动脉栓塞直接和间接征像。结论兔自体血栓反复注射法建立慢性肺小动脉栓塞模型有较高的可行性。64层螺旋CTPA对直径1mm以上级别的肺小动脉栓塞诊断阳性率高。
- 周智鹏邱维加杜振宗王海龙张辉阳禹意平
- 关键词:慢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