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8CB117011)

作品数:14 被引量:353H指数:9
相关作者:汤利郑毅董艳鲁耀赵平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间作
  • 7篇施氮
  • 7篇微生物
  • 7篇小麦
  • 7篇蚕豆
  • 5篇氮水平
  • 5篇施氮水平
  • 5篇微生物区系
  • 4篇土壤
  • 4篇小麦蚕豆间作
  • 4篇间作条件
  • 4篇根际
  • 3篇氮素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土壤微生物区...
  • 3篇根际微生物
  • 2篇单作
  • 2篇氮肥
  • 2篇氮量
  • 2篇稻瘟

机构

  • 16篇云南农业大学
  • 5篇云南省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6篇汤利
  • 14篇郑毅
  • 11篇董艳
  • 6篇鲁耀
  • 5篇赵平
  • 3篇董坤
  • 2篇张福锁
  • 2篇段宗颜
  • 2篇周文利
  • 2篇肖靖秀
  • 1篇刘自红
  • 1篇苏海鹏
  • 1篇卢国理
  • 1篇朱有勇
  • 1篇李少明
  • 1篇魏兰芳
  • 1篇楚轶欧
  • 1篇陈佰岩
  • 1篇曾广飞
  • 1篇姬育芳

传媒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土壤资源持续...

年份

  • 1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蚕豆间作施氮对小麦氮素吸收、累积的影响被引量:35
2010年
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及4种施氮水平(0、90kg·hm-2、180kg·hm-2和270kg·hm-2)对小麦植株体内氮含量、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及氮素养分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显著增加了小麦地上部植株的氮含量,与单作相比,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不同施氮处理间作小麦植株的氮含量平均比单作提高20.0%、21.9%、21.4%和17.1%;抽穗期和成熟期间作小麦叶、茎和穗中的氮含量均高于单作;间作显著提高了小麦植株的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吸收速率,与单作相比整个生育期间作小麦氮素累积量增幅为15.5%~30.4%。无论单作还是间作,小麦植株氮含量和氮素累积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对单作小麦植株氮含量、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吸收速率的影响大于间作,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间作优势逐渐减弱;单作小麦植株的氮素吸收速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间作小麦植株的氮素吸收速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本研究表明,间作和施氮促进了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间作优势与施氮水平密切相关,间作体系中氮素养分的合理投入是发挥间作优势的关键。
赵平郑毅汤利鲁耀肖靖秀董艳
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施氮水平氮素累积
小麦/蚕豆间作对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0,90,180和270 kg.hm)小麦/蚕豆间作对小麦根际微生物区系、多样性和产量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显著提高土地当量比,显著增加小麦根际的细菌、真菌、放线菌...
董艳汤利郑毅
关键词:根际微生物施氮水平土地当量比
文献传递
施氮对间作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42
2010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4个施氮水平(0,56.25,112.5kg.hm-2和168.75kg.hm-2)对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和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作和间作条件下,施氮显著增加了蚕豆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在N2(112.5kg.hm-2)水平下达到最高值;施氮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减轻了单、间作蚕豆枯萎病的发生,且在N2水平下发病最轻。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增加了蚕豆根际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和微生物多样性,尤其在N0、N1(56.25kg.hm-2)和N2(112.5kg.hm-2)水平下间作对蚕豆根际微生物的促进效应明显,且以真菌和放线菌的增幅较大.N0、N1和N2水平下间作显著降低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小麦蚕豆间作下适量施氮能有效调节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是抑制蚕豆枯萎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董艳汤利郑毅魏兰芳
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施氮量枯萎病土壤微生物区系
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硅对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农作物间作可以持续降低病虫害发生,但间作条件下硅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研究较少。此文通过砂培、水培试验,研究比较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施硅对小麦氮养分吸收及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间作平均降低小麦白粉病9.8%。施用硅肥显著降低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单作条件下施硅降低小麦白粉病发病率2.2%~35.1%,间作条件下降低3.4%~15%。水培条件下,施用硅肥没有提高小麦生物量的趋势,对小麦氮含量无影响。砂培条件下,施硅增加单作小麦生物量14.2%,增加间作小麦生物量57.1%。施硅降低单作小麦氮含量10.4%,而增加间作小麦氮含量5.5%。
肖靖秀曾广飞汤利郑毅
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小麦白粉病
水旱轮作制下蚕豆/小麦间作对小麦锰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为给水旱轮作制下小麦缺锰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蚕豆/小麦间作对小麦锰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蚕豆/小麦间作显著提高了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其中,田间试验间作第1行、第3行小麦比单作分别增加了21.09%、7.78%,盆栽试验间作比单作增加了37.63%,但小麦锰的吸收却没有表现出间作优势。抽穗后,田间试验蚕豆/小麦间作显著促进了小麦对锰的吸收,其中,间作第1行、第3行小麦地上部锰的累积量比单作在抽穗期分别增加了39.30%、29.06%,灌浆期分别增加了51.50%、65.30%,成熟期分别增加了36.17%、13.86%;盆栽试验间作小麦地上部锰的累积量在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了107.46%、36.07%、26.67%、20.92%,但间作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处于劣势。总之,通过蚕豆/小麦间作在抽穗前提高了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从而促进了在灌浆过程小麦地上部,尤其是叶和穗对锰的吸收。
鲁耀赵平郑毅汤利董艳段宗颜
关键词:小麦水旱轮作
轮作模式对设施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10年
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和设施土壤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花一花轮作最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花-菜轮作次之,菜-菜轮作模式效果最差。轮作能有效调节土壤微生物区系,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最终改善了土壤的微生态环境。
董艳鲁耀董坤汤利
关键词:设施土壤轮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酶活性
水稻间作系统高氮投入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及稻瘟病发生的影响
采用田间试验,主要研究了主栽杂交稻合系-41和优质糯稻黄壳糯间作条件下,高氮投入对易感病水稻品种黄壳糯产量、氮素利用和稻瘟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投入显著降低了单作黄壳糯的产量,显著增加了单作稻瘟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汤利卢国理楚轶欧张朝春张福锁郑毅
关键词:水稻氮素利用稻瘟病
文献传递
设施栽培对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被引量:21
2009年
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中以种植6年左右的大棚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pH则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缓慢降低。由田间栽培改为设施栽培后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和B/F比值先增加后降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由田间栽培改为大棚蔬菜保护地后,设施栽培初期,土壤生态环境较好,种植6~8年以后,土壤盐分累积、养分富集和土壤酸化严重,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调,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下降,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大大降低。
董艳董坤鲁耀赵平汤利
关键词:土壤质量
施氮水平对间作蚕豆锰营养及叶赤斑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蚕豆/小麦间作条件下4种施氮水平(N0、45、90、135 kg/hm2)对蚕豆锰营养和叶赤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施氮水平下,间作蚕豆与单作相比,蚕豆产量、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及分枝期蚕豆叶中锰浓度均有显著增加,其中产量提高49.16%~87.77%,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提高16.27%~35.25%,分枝期蚕豆叶中锰浓度分别提高4.98%~27.75%。间作条件下,施氮也能显著提高蚕豆产量、开花期蚕豆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和分枝期、成熟期蚕豆叶中锰的浓度,其中施氮90 kg/hm2时最佳。在发病盛期,间作蚕豆叶赤斑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单作降低了15.75%和1.5%,而且与蚕豆叶中锰浓度均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9和-0.8751;同时高氮(N135 kg/hm2)和常规施氮(N90 kg/hm2)处理蚕豆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低氮(N45 kg/hm2)和不施氮(N0 kg/hm2)处理。
鲁耀郑毅汤利赵平董艳段宗颜张福锁
关键词:施氮水平锰营养
小麦蚕豆间作下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硅营养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4种施氮水平(0、162.5、325和487.5 mg/kg)对不同生育期小麦硅含量、硅累积量和累积速率、硅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显著提高了抽穗期和成熟期小麦叶片、茎中硅含量和小麦地上部植株硅的累积量。与单作相比,间作小麦平均硅累积量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了33%、41%、51%和18%,说明间作对硅的吸收累积具有显著优势。分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间作小麦硅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单作。施氮会减少小麦叶片、茎和穗中硅的含量,但间作能明显缓解由于施氮引起的小麦叶、茎硅含量的下降趋势。施氮对小麦硅累积量和硅的吸收速率也有显著影响,单作和间作小麦硅累积量和吸收速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麦蚕豆间作显著提高了硅在小麦叶、茎中的分配比例,施氮水平对小麦穗中分配比例的影响与叶和茎不同。
赵平鲁耀董艳汤利郑毅
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硅素营养施氮水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