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472)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王艮梅杨园曹莉项卫东陈容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杨树
  • 4篇土壤
  • 3篇杨树人工林
  • 3篇人工林
  • 2篇有机碳
  • 2篇生理生化
  • 2篇污染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光合色素
  • 2篇不同经营模式
  • 1篇堆肥
  • 1篇杨树苗
  • 1篇杨树苗期
  • 1篇杨树生长
  • 1篇有机物料
  • 1篇栽培
  • 1篇溶解性有机碳
  • 1篇生理生化响应
  • 1篇生物炭

机构

  • 6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5篇王艮梅
  • 3篇杨园
  • 1篇张焕朝
  • 1篇曹莉
  • 1篇续卫利
  • 1篇马爱军
  • 1篇陈容
  • 1篇夏钰
  • 1篇项卫东
  • 1篇曹莉

传媒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经营模式下杨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易受微生物活动、土地利用方式及耕作措施等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组分,对土壤碳平衡和土壤肥力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北两种常见的杨树(Populus euramevicana)人工林经营模式(纯林:CP,农田林网:NL)样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经营模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剖面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P 模式下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碳(LOC)、颗粒有机碳(POC)及微生物量碳(MBC)的含量都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与0-10 cm 土层相比,30-40 cm 土层中TOC、LOC、POC 和MBC 的含量分别下降了39.24%、69.12%、60.28%和49.91%.农林网模式样地NL1采样点土壤各形态有机碳含量在土层中的变化规律与纯林模式类似,即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而NL2 和NL3 采样点则表现为20-30 cm 土层的各形态有机碳含量最高.结果还表明,除MBC 外,CP 模式下上层土壤(0-10、10-20 cm)中的TOC、LOC 和POC 的含量都比NL 模式下对应土层的高,而NL 模式下各土层土壤w(MBC)/w(TOC)和w(LOC)/w(TOC)的值都高于CP 模式下对应土层的土壤,w(POC)/w(TOC)的值则为CP 模式高于NL 模式下的土壤.相关分析表明,除了受人为干扰大的NL2 采样点外,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总有机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受土壤性质及人为活动影响,各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在不同经营模式样地中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王艮梅马爱军夏钰
关键词:活性有机碳杨树人工林
杨树对镉胁迫的响应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7年
重金属镉(Cd)污染已经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将杨树作为重金属Cd植物修复物种的研究越来越多。文中从杨树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分子水平上的变化等方面综述了杨树受到Cd胁迫后的生理生化响应;阐述了杨树对土壤Cd的吸收及污染土壤中Cd在杨树体内的分布规律和杨树对Cd的抗性机制;指出杨树对土壤中重金属Cd具有较强的抗性,且这种抗性与杨树品种、树龄、土壤类型、土壤中Cd质量分数等有关;展望了对杨树Cd胁迫的深入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关于杨树修复土壤Cd污染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杨园王艮梅
关键词:杨树生理生化响应抗性机制
不同栽培林龄和轮次的杨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构建了不同栽培林龄和轮次的杨树人工林试验样地,测定了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不同栽培轮次土壤密度值表现为1轮11年生>2轮9年生,随着林龄增加,土壤密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表现为2轮3年生>2轮6年生>2轮9年生,且各样地之间呈显著差异;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在各样地之间的变化无明显差异,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则呈显著差异,在不同林龄样地上呈极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还显示,表层0~10cm土壤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都对应地高于10~30cm土层的含量,而pH值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栽培轮次和林龄的杨树人工林样地上对应土层土壤养分元素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王艮梅张焕朝王福好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炭和猪粪堆肥对Cd污染土壤上黑麦草生理生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添加不同物料(生物炭和猪粪堆肥)对不同Cd^(2+)浓度(0、5、10、20、40 mg/kg)污染下黑麦草(Perennial ryegrass)生长2个月后体内Cd浓度、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相比,PM和BC处理显著降低了黑麦草对Cd的吸收,但添加物料的2个处理之间(PM、BC)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随着外源Cd浓度的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呈降低的趋势,PM、BC处理有助于提高黑麦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低Cd浓度(0、5、10 mg/kg)时,CK处理的黑麦草体内CAT、SOD活性较高,而高Cd浓度(20、40 mg/kg)时,PM和BC处理的黑麦草体内CAT、SOD活性对应高于CK处理。随着Cd浓度的增加,MDA的浓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PM和BC处理的黑麦草体内MDA浓度都低于CK处理,5 mg/kg的Cd浓度时,PM、BC处理较CK处理黑麦草体内MDA含量分别少30.39%和14.20%;Cd浓度为40 mg/kg时,PM、BC处理较CK处理黑麦草体内MDA含量分别少16.11%和26.64%。本研究结果表明,猪粪堆肥和生物炭均可降低黑麦草对Cd的吸收,低浓度Cd污染土壤采用猪粪堆肥缓解Cd对黑麦草的氧化胁迫效果较好,而高浓度Cd污染土壤添加生物炭缓解Cd对黑麦草的氧化胁迫效果更好。
杨园王艮梅曹莉项卫东陈容
关键词:CD污染土壤黑麦草光合色素
镉污染土壤中添加外源有机物料对杨树苗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料(杨树凋落物和城市生活污泥堆肥)进入镉(Cd)污染土壤后对该土壤上杨树的生长及生理生化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添加有机物料对不同含量Cd^(2+)污染土壤上‘南林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Nanlin 895’)生长3个月后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1)添加污泥堆肥(CS)处理的杨树地上部分干质量、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同等条件下的对照(CK)处理;添加杨树叶(PL)处理的杨树地上部分干质量在低Cd^(2+)(0、10 mg/kg)污染土壤上高于对照处理,在高Cd^(2+)(50、100、150 mg/kg)污染土壤上则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而与对照相比,除了不添加Cd^(2+)外,PL处理下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都低于CK处理。(2)随着Cd^(2+)含量升高,3种处理杨树叶片SOD与CAT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S处理杨树叶片SOD及CAT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同等条件下的对照(CK)处理;PL处理叶片中SOD及CAT的活性在不添加外源Cd^(2+)时均高于CK处理,而Cd^(2+)含量≥50 mg/kg时均低于CK处理。此外,杨树叶片MDA含量受外源物料类型的影响,CS处理的MDA含量均低于同等条件下的CK处理;PL处理的MDA含量则高于同等条件下CK处理的。【结论】镉污染土壤上不同处理间杨树生长的状况总体表现为:添加污泥堆肥处理的杨树生长最好,其次是对照处理,而杨对凋落物处理的相对最差。
曹莉王艮梅王艮梅普慧梅续卫利
关键词:有机物料镉污染土壤杨树生长盆栽试验光合色素
不同经营模式下杨树人工林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吸附行为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与土壤有机质的其他组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虽然所占比例较小,却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有机碳库,影响到整个土壤有机碳组分之间的动态平衡。采用序批式平衡试验,以杨树凋落物为DOC的来源材料,对不同经营模式(农林复合、杨树桤木混交、杨树纯林)下杨树人工林土壤对DOC中的吸附作用进行研究,以期为不同经营模式下杨树人工林土壤碳库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供试土壤采自江苏省泗洪县陈圩林场的3种不同经营模式[农林复合(农林)、杨树桤木混交(混交)、杨树纯林(纯林)]样地,每个样地选取5个采样点,用土钻分别采集0~10、≥10~20、≥20~30 cm土层的土壤,对应土层采集的土壤混匀风干后,过2 mm筛用于吸附试验。同时采集该林场的杨树叶凋落物制备DOC母液。采用序批式平衡试验,借助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方程("IM"方程,可以反映土壤对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性)对不同经营模式下杨树人工林枯落物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序批式平衡试验:称取5.00 g土壤于50 mL离心管中,按照1∶4的固液质量比加入DOC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50、100、200、400 mg/L)20 mL,加入NaN_3溶液(熏蒸过的土壤不添加),并用KCl溶液调节离子强度,然后于恒温(设置25℃和15℃)条件下,在200 r/min转速的水平振荡机上振荡2 h后,用12 000 r/min的高速离心机低温(4℃)离心20 min,0.45μm滤膜抽滤,TOC仪测定滤液DOC含量。【结果】DOC吸附试验表明,IM方程拟合度良好,R^2均在0.810 9~0.999 3之间。各模式下不同土层土壤对DOC的吸附趋势相同,即无外源DOC加入时,土壤存在DOC净释放,但随着外源DOC浓度增加,土壤对DOC的吸附量增加,且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3种林地土壤吸附DOC的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F_(2,6)=73.78
普慧梅王艮梅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土壤杨树人工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