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02102110030)

作品数:24 被引量:246H指数:8
相关作者:李友军黄明陈明灿吴金芝王贺正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洛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小麦
  • 9篇氮素
  • 8篇冬小麦
  • 7篇籽粒
  • 5篇土壤
  • 4篇氮素水平
  • 3篇氮素形态
  • 3篇蛋白质
  • 3篇籽粒产量
  • 3篇小麦籽粒
  • 3篇胁迫
  • 3篇酶活性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覆盖
  • 3篇根系
  • 2篇生理特性
  • 2篇水肥
  • 2篇水肥耦合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机构

  • 25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平顶山天安煤...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25篇李友军
  • 13篇黄明
  • 11篇陈明灿
  • 11篇吴金芝
  • 9篇付国占
  • 9篇王贺正
  • 8篇张均
  • 6篇吕瑞珍
  • 6篇徐国伟
  • 5篇孙华尊
  • 4篇段有强
  • 4篇李强
  • 2篇张东亮
  • 2篇熊瑛
  • 2篇常二华
  • 2篇寇太记
  • 2篇闫佳
  • 2篇李晓波
  • 2篇朱志勇
  • 2篇张艳珠

传媒

  • 4篇核农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草业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磷量对低磷灌区冬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和农学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为优化低磷灌区的小麦施磷量,2014-2016年,以西农979、西农3517、兰考198、开麦20、泛麦8号和洛麦22为材料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P2O5量为0(P0)、60(P60)、120(P120)、180(P180)和240(P240)kg·hm^(-2) 5个不同施磷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经济效益和磷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磷量的增加,小麦成穗数显著或不显著增加,穗粒数、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磷肥农学效率逐渐下降。品种对小麦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和磷肥农学效率有显著影响,两个小麦生长季的平均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均以P180和P120处理最高;在2015-2016生长季,P60、P120、P180和P240的磷肥农学效率较2014-2015生长季分别高39.1%、56.8%、11.5%和-2.4%。回归分析表明,在2015-2016生长季,不同小麦品种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施磷量为128.3~139.1kg·hm^(-2),较获得最佳产量的施磷量降低5.8%~7.2%,二者的理论产量差异仅为0.12%~0.68%。建议低磷灌区小麦施P2O5120~140kg·hm^(-2)。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陈明灿付国占王贺正
关键词:施磷量冬小麦籽粒产量农学效率
豆麦轮作下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在大田豆麦轮作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翻耕、翻耕秸秆覆盖、旋耕、旋耕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秸秆覆盖对冬小麦麦田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容重、p H值、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能显著提高0-10 cm和10-2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不同耕作方式在各个土层呈现表层聚集现象;翻耕和旋耕速效钾含量和酶活性随着土层的加深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秸秆覆盖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秸秆覆盖处理显著高于传统耕作不覆盖处理;翻耕和旋耕处理土壤容重和p H值显著高于深松秸秆覆盖处理;深松秸秆覆盖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养分与碱性磷酸酶、脲酶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综合试验结果可知,深松秸秆覆盖可作为旱作区适宜的耕作方式进行推广。
吕瑞珍黄明熊瑛李友军张均孙华尊
关键词:耕作方式秸秆覆盖土壤酶活性夏大豆
Cd^(2+)对小麦渗透性物质含量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2012年
试验以苗期耐Cd2+性较强的新麦21和苗期耐Cd2+性较弱的百农矮抗58为试材,通过大田栽培的方式,研究了Cd2+胁迫对小麦旗叶脯氨酸、旗叶和籽粒的可溶性糖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Cd2+浓度促进了脯氨酸在旗叶中积累,高Cd2+浓度在花后10 d以后抑制了脯氨酸的积累,脯氨酸调节作用在低镉胁迫下保证了小麦正常灌浆;Cd2+破坏了小麦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抑制了旗叶中可溶性糖的合成,阻碍了旗叶光合同化物往穗部的转运,进而影响了小麦籽粒可溶性糖的积累,苗期耐镉性好的品种在镉胁迫下可溶性糖合成和转运受抑制程度较轻;镉胁迫使小麦减产,其中,耐Cd2+性好的新麦21在产量上受影响比耐Cd2+性差的百农矮抗58轻。
李友军朱志勇黄明
关键词:CD2+胁迫脯氨酸可溶性糖小麦
豆麦轮作模式下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揭示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农田杂草群落的变化规律,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豆麦轮作模式下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旋耕+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秸秆覆盖5种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杂草种类、密度、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的杂草种类和总密度显著增加,泽漆密度显著降低,猪殃殃为不同耕作处理区的偶见杂草,荠菜和婆婆纳仅在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秸秆覆盖处理出现。保护性耕作显著降低了播娘蒿的综合优势度比,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泽漆的综合优势度比,旋耕+秸秆覆盖处理的夏至草综合优势度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了杂草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物种多样性最大,保护性耕作的群落优势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处理的群落优势度最低,均匀度最高。
孙华尊李友军黄明吴金芝吕瑞珍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冬小麦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
小麦籽粒铁锰铜锌含量提取方法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不同前处理方法测得Fe、Mn、Cu和Zn等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为比较分析不同方法对4种元素测定结果及其数据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洛麦22和开麦20两个不同品种小麦籽粒,探究了浓硫酸-双氧水、浓硝酸-双氧水、浓硝酸-高氯酸和维生素C-盐酸浸提4种前处理方法对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Fe、Mn、Cu、Zn提取量的影响,并进行了数据转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4种前处理方法提取量变异系数均较低,且准确度差异明显;浓硫酸-双氧水法对两个品种小麦籽粒铁、锌提取量均显著高于其余3种方法,但锰提取量最低;维生素C-盐酸浸提法的铁锌提取量最低,但铜提取量最高;浓硫酸-双氧水、浓硝酸-高氯酸以及浓硝酸-双氧水法测得Fe、Mn、Cu、Zn含量间可通过相应关系进行数据转换。
张东亮李友军寇太记张均闫佳
关键词:小麦籽粒
镉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1年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不同Cd2+耐性的2个小麦品种洛旱6号(Cd2+耐性较强)和豫麦18号(Cd2+耐性较弱)为材料,研究Cd2+胁迫条件下小麦对旗叶叶绿素积累、旗叶面积、籽粒千粒重、籽粒灌浆速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Cd2+(10mg/kg)处理下,洛旱6号的叶绿素a+b平均含量下降1.6%,平均旗叶面积增加了3.8%,产量增加了1.6%;豫麦18叶绿素a+b平均含量、平均叶面积和产量分别下降了8.0%、9.6%和5.4%;高Cd2+(100mg/kg)处理下,洛旱6号与豫麦18旗叶的叶绿素平均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9.2%、30.5%,平均旗叶面积下降了6.3%、17.4%,产量下降了16.7%、36.7%。由此说明,镉胁迫抑制了叶绿素及其组分的合成和积累。一定范围的Cd2+浓度对洛旱6号小麦旗叶生长有促进作用,从而促进了籽粒的产量,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籽粒Cd2+含量超标,高Cd2+浓度抑制小麦旗叶的生长,造成小麦籽粒产量下降。镉胁迫下,洛旱6号总体上受毒害程度小于豫麦18。
朱志勇郝玉芬李友军刘英杰段有强李强郭甲
关键词:小麦叶绿素含量叶面积
氮素水平对冬小麦地上部分锌积累和转运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明确大田条件下小麦地上各器官中锌积累和转运特点及其对氮肥水平的响应,以西农3517和温麦18为供试材料,在0、120、240、360 kg/hm2等4个氮素水平下,测定小麦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中的锌含量。结果表明,开花后,小麦各器官含锌量逐渐降低,变化范围为5.76-56.42 mg/kg。其中,开花期,各器官含锌量表现为颖壳〉穗轴〉叶〉茎〉叶鞘,成熟期表现为籽粒〉颖壳〉穗轴〉叶〉叶鞘〉茎。拔节-抽穗期与灌浆期是小麦各器官锌累积最快的时期。花后小麦各营养器官中,以颖壳和茎秆中锌积累和转运量最大,籽粒锌积累主要靠各器官再分配。施氮可以显著影响小麦锌含量、转运量和产量,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基本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合分析,以施氮肥240 kg/hm2为宜。
闫佳张均马超黄明李友军
关键词:小麦氮肥积累量转运
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配施对专用型小麦蛋白质和GMP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为探寻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配施对专用型小麦蛋白质形成的影响规律,以郑麦366、矮抗58和郑麦004为供试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配施对专用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和G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蛋白及其组分含量、GMP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均表现为郑麦366>矮抗58>郑麦004,品种间差异显著。N3处理(硝态氮∶铵态氮=50∶50)下3品种在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成熟期N4(硝态氮∶铵态氮=25∶75)或N5(硝态氮∶铵态氮=0∶100)蛋白质含量最低。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变化因氮素配施和品种不同而异,N3处理能促进3品种小麦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提高,硝态氮处理次之,铵态氮处理最低。成熟期3品种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均以N3处理最高,N4或N5最低。为强化专用小麦的优质专用特性,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以硝态氮:铵态氮=75∶25或硝态氮∶铵态氮=50∶50为宜,弱筋小麦以硝态氮∶铵态氮=25∶75或硝态氮∶铵态氮=0∶100为宜。
段有强黄明李友军李强孙华尊吕瑞珍李晓波
关键词:硝态氮铵态氮专用型小麦蛋白质组分
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0
2013年
为了明确氮素营养对小麦生育后期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提高氮素利用率,本试验以豫麦49-198为材料,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通过设置120,180,240和300kg/hm2四个氮素水平,系统研究了小麦抽穗后旗叶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但施氮水平超过一定水平后,各指标增幅(降幅)不明显或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水平在240kg/hm2时,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达到最大值,因此,在4个氮素处理水平中,240kg/hm2氮素处理最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王贺正张均吴金芝徐国伟陈明灿付国占李友军
关键词:小麦氮素水平生理特性
限水灌溉对极端晚播密植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解极端晚播密植小麦的限水灌溉效果,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以弱春性小麦偃展4110和半冬性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华北地区典型水浇地进行晚播(11月中旬)密植(600万株·hm-2)试验,比较了常规灌溉(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60mm)和限水灌溉(拔节期灌水60mm)的小麦开花后氮素吸收转运分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以及水氮利用效率。与常规灌溉相比,限水灌溉可促进极端晚播密植小麦开花前氮素在开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氮素收获指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但对开花后氮素积累量以及小麦氮素吸收效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生长季而异。与常规灌溉相比,限水灌溉下偏旱的2012-2013生长季开花后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降低,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偏湿润的2013-2014生长季开花后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维持稳定,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4.3%~5.3%和10.4%~13.3%。极端晚播密植栽培模式下,限水灌溉不仅可促进小麦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提高小麦氮收获指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还能在偏湿润的年份提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吴金芝黄明李友军付国占田文仲
关键词:限水灌溉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氮素吸收效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