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1D05)
-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3
- 相关作者:郑福英刁有祥杨杰华陈庆普吕桂霞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新型鸭瘟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被引量:15
- 2006年
- 从2000年起.山东省的潍坊、临朐、昌乐、昌邑、沂源等饲养肉鸭集中的地区发生一种同鸭瘟症状、剖检变化相似的疾病.但该病主要侵害1月龄以下的雏鸭.成年鸭发病率较低。从自然感染该病典型病死鸭脏器中获得1株病毒,病毒粒子直径80~200nm,呈圆形.有囊膜。进一步试验鉴定,该病毒核酸类型为DNA,ELD50为10^-3.46/0.2mL,对樱桃谷鸭胚、番鸭胚、麻鸭胚及SPF鸡胚的致死率分别为100%、90%、20%和0%。该病毒对氯仿、乙醚、酸碱处理敏感,56℃ 30min能使病毒灭活,该病毒无血凝活性.不能凝集“O”型人、鸡、鸭、鹅、猪、小鼠、豚鼠、绵羊等的红细胞。血清学试验表明,该病毒与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雏番鸭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小鹅瘟阳性血清之间无中和作用,而能部分中和鸭瘟病毒阳性血清,表明该分离株与传统鸭瘟病毒呈部分相关性。初步确定该病毒为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成员。鉴于该病用传统的鸭瘟疫苗不能预防.故现暂定名为“新型鸭瘟”。
- 刁有祥吕桂霞郑福英杨杰华陈庆普刘悦竹
- 关键词:鸭瘟病原
-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新型鸭瘟病毒被引量:22
- 2003年
- 采用人工方法给雏鸭和成鸭攻击新型鸭瘟病毒 (NDPV) ,攻毒后于不同时间采样 ,对不同脏器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确定了最佳采样检测时间和病毒在多种脏器内的定位 ,并对其致病力、致病时间、交叉检测结果等与鸭瘟病毒 (DPV)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NDPV对雏鸭致病力较强 ,病毒含量以肝、脾最高 ,其次为血液、脑、鼻腔分泌物 ;NDPV和DPV与它们的对应超免疫血清之间有交叉反应 ,但阳性较弱 ;
- 郑福英刁有祥
-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鸭瘟病毒
- 间接ELISA检测新型鸭瘟病毒抗体被引量:21
- 2004年
- 以50%饱和度的硫酸铵粗提病毒,再经SephadexG_200过柱层析纯化了新型鸭瘟病毒,以此作为包被抗原,并用自制油苗免疫雏鸭,获得了高效价的血清抗体,又经过各种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对不同发病日龄和免疫油苗后雏鸭的血清检测,证明该检测方法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作为快速诊断该病的一种可靠方法。
- 郑福英刁有祥杨杰华冯绪华陈庆普刘悦竹
- 关键词:新型鸭瘟间接ELISA抗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