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11KYB111)
-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 相关作者:冯爱梅张日林洁骆林胜吴品更多>>
- 相关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中心医院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VP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应用化疗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以及化疗后并发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及化疗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初次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5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患者应用VP(长春新碱+硼替佐米)治疗方案,B组应用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感染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中总缓解率为84.0%;B组患者总缓解率为60.0%;A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1~3年,A组患者病死率为8.0%,明显低于B组的3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0.0%,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8.0%,感染率为20.0%,B组患者分别为40.0%、68.0%和5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明显、感染率低、不良反应轻、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骆林胜林洁丁香翠冯爱梅吴品张日
- 关键词:VP方案VAD方案多发性骨髓瘤化疗
- 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输血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评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疗效和血型血清学特征。方法选取80例于本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经不规则抗体筛查评估其血型血清学特征,并按照红细胞成分、自身抗体类型进行输血效果的分层分析。结果对80例患者共进行不相合红细胞输注138次,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102次,有效率61.76%,部分有效率15.69%,无效率22.55%;O型洗涤红细胞组36次,有效率50.00%,部分有效率22.22%,无效率27.78%,两组输注疗效差异无显著性(Z=-1.121,P=0.262)。根据自身抗体的类型可分为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组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组,Ig M组共输注26次,有效率53.85%,部分有效率26.92%,无效率19.23%;Ig G组共输注112次,有效率59.82%,部分有效率15.18%,无效率25.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Z=-0.683,P=0.494)。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用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输注具有快捷、安全的特点,与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具有相同的疗效。
- 刘珍郑翠苹吴圣豪林弼靖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血清学输血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