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72053)
- 作品数:7 被引量:232H指数:4
- 相关作者:喻晓春高俊虹崔海峰付卫星王玉敏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辽宁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预治疗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4
- 2007年
-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心肌细胞内钙、心肌细胞连接因子、心肌缝隙连接电导特性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以及上述因素在介导针刺预治疗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针刺预治疗在防治心肌缺血性损害中的临床意义,针刺对交感神经的影响及其与缺血预处理的相似性,针刺与缺血性心律失常中钙离子、缝隙连接以及电导特性的关系等,试图为针刺预治疗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机制研究提供可能的线索,进一步为针灸防治缺血性心律失常开辟一条可能的新途径。
- 秦联萍高俊虹逯波付卫星崔海峰王玉敏喻晓春
- 关键词:缺血性心律失常钙超载
- 经穴效应特异性在穴位注射多巴酚丁胺增效作用中的体现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药物穴位注射是否体现穴位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电针内关+穴位注射组(EA-PC6+AI组)、电针足三里+穴位注射组(EA-ST36+AI组)和电针常规肌肉注射部位+注射组(EA-IMIS+IMI组),每组8只。电针各组分别电针10min后,再于相应部位注射β1-肾上腺素受体的激动剂盐酸多巴酚丁胺(DH,100μg/kg)。分析比较相应部位电针+注射DH前,电针+注射DH后2、5、15和30min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率(HR)和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变化。结果:相应部位电针+注射DH后2min时,以EA-PC6+AI组增加LVSP、HR和+dp/dtmax的药理作用表现最为明显(各组相应指标与同时间点EA-PC6+AI组比较P<0.01或P<0.05)。注射DH后30min时,EA-ST36+AI和EA-IMIS+IMI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回落,而EA-PC6+AI组LVSP、HR和+dp/dtmax的回落幅度最低(与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比较均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加穴位注射确实有作用较强、作用时间窗宽大等优势,体现了其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相对特异性。
- 崔晶晶高俊虹付卫星王玉敏马淑骅张萌崔海峰喻晓春
- 关键词:内关穴电针穴位注射经穴效应特异性心脏效应
- 针药结合机制研究概况的分析及思考被引量:20
- 2009年
- 针药结合是针刺和药物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机组合,临床使用广泛,机制研究也日趋深入。本文从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调节3个方面回顾了近10年来针药结合的机制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针药结合疗法的增效机制可能涉及以下3个方面:①针刺穴位可能通过影响血清药物浓度的改变,从而介导针刺对药物的增效作用;②穴位针刺能够特异性地引起与其相关联的内脏靶器官对于靶向性药物的吸收增加;③穴位针刺特异性地提高了靶器官对该药物的反应性或敏感性。
- 逯波王玉敏高俊虹付卫星崔海峰崔晶晶王洪新喻晓春
- 针刺预治疗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抑制心肌细胞内钙振荡的发生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观察电针预治疗对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以及单个心肌细胞内钙振荡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C)、缺血再灌组(MIR)、缺血再灌+电针组(EA),每组10只。于造模前连续3 d给予双侧"内关"电针预治疗,电流强度5 mA,频率2/15 Hz,持续电刺激30 min。第3次电针结束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在体心肌缺血模型,用低灌流的方法制备离体全心缺血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心律失常评分,采用InCytPm 2 High Speed细胞内离子检测系统观察单个心肌细胞钙振荡情况。结果:MIR组于再灌注10 min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NC组明显升高(P<0.05);E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MIR组明显降低(P<0.05)。NC组心肌细胞很少发生细胞内钙振荡,MIR组的心肌细胞可见频发的钙振荡,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EA组的心肌细胞发生钙振荡的次数则明显低于MIR组(P<0.01)。结论:电针预治疗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效应可能是通过减少缺血心肌细胞钙振荡的发生来实现的。
- 秦联萍高俊虹付卫星逯波崔海峰王玉敏喻晓春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缺血性心律失常钙振荡
- 针药结合增效机制研究的新思路探讨
- 临床实践证明,包括穴位注射在内的针灸与药物的结合应用可以产生更好的疗效。而针药结合增效作用的机制迄今不甚清楚。本文结合既往的研究,提出针灸可能通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等,从而改变血药浓度、靶器官药物浓度或...
- 崔晶晶高俊虹王玉敏马淑骅付卫星张萌喻晓春马琰岩
- 关键词:针灸疗法针药结合
- 文献传递
- 针药结合增效机制研究的新思路探讨被引量:32
- 2010年
- 临床实践证明,包括穴位注射在内的针灸与药物的结合应用可以产生更好的疗效。而针药结合增效作用的机制迄今不甚清楚。本文结合既往的研究,提出针灸可能通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等,从而改变血药浓度、靶器官药物浓度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可通过影响靶器官细胞上特异性受体及其信号转导路径而改变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性或敏感性,最终提高药物的疗效。上述思路将可能为针药结合增效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 崔晶晶高俊虹王玉敏马淑骅胡剑江马琰岩喻晓春
- 关键词:针药结合
- LC-MS/MS法测定针刺穴位给药大鼠心肌组织中多巴酚丁胺的含量
- 2010年
-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对多巴酚丁胺在大鼠心肌组织分布的经时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优化多巴酚丁胺及内标盐酸苯妥拉明离子化条件,开展方法学考察,以验证新建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等,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用于比较分析肌肉注射和穴位注射给药大鼠心肌组织中多巴酚丁胺的含量。结果:ESI(+)为多巴酚丁胺提供最佳的离子化条件,采用MRM工作模式,用m/z302.1107.1来检测多巴酚丁胺,同时,以盐酸苯妥拉明m/z256.3167.1为内标化合物。多巴酚丁胺在3.75~240ng.g-1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0.0053X+0.1956,r=0.9988,检测限为0.375ng·g-1,高、中、低浓度的准确度为95.2%~104.0%。日内精密度(n=6)为3.0%~7.1%,日间精密度(n=3)为4.0%~14.6%。结论:该方法对多巴酚丁胺测定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以及专属性,完全适应于大鼠心肌组织中的多巴酚丁胺含量的测定,同时为针药联合干预后靶器官药物含量的比较以及针药联合干预后心肌组织中药物含量的检测等研究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分析方法学基础。
- 郭娜彭娟于友华崔晶晶聂颖兰高峻虹闫寒喻晓春马淑骅范斌
-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液质联用
- 穴位动态过程的科学基础被引量:162
- 2007年
- 腧穴的大小和功能强弱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论的问题。联系在腧穴发展历史的初始阶段形成的"以痛为输"的经典概念和现代医学体表-内脏联系理论中内脏病变在体表的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现象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出了腧穴的大小和功能强弱随内脏功能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及其相应的科学基础。
- 喻晓春朱兵高俊虹付卫星逯波崔海峰秦联萍
- 关键词:穴位痛觉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