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101105)

作品数:66 被引量:538H指数:14
相关作者:涂金星孙万仓傅廷栋沈金雄陈卫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2篇油菜
  • 41篇甘蓝
  • 41篇甘蓝型
  • 36篇甘蓝型油菜
  • 15篇杂交
  • 12篇不育
  • 9篇杂交油菜
  • 8篇选育
  • 8篇基因
  • 7篇性状
  • 6篇芥菜
  • 6篇芥菜型
  • 6篇芥菜型油菜
  • 5篇雄性不育
  • 5篇隐性核不育
  • 5篇双低
  • 5篇农艺
  • 5篇农艺性
  • 5篇农艺性状
  • 5篇核不育

机构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四川大学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西藏农牧学院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湖南省作物研...
  • 4篇贵州省油菜研...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四川省农业科...
  • 3篇天水市农业科...
  • 2篇湖南省农业科...
  • 2篇青海省农林科...
  • 2篇上海市农业科...
  • 2篇河西学院
  • 2篇青海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陕西省杂交油...

作者

  • 6篇涂金星
  • 5篇沈金雄
  • 5篇王茂林
  • 5篇傅廷栋
  • 5篇次仁央金
  • 5篇孙万仓
  • 5篇陈卫江
  • 5篇王建林
  • 4篇大次卓嘎
  • 4篇黄镇
  • 4篇马朝芝
  • 4篇文静
  • 4篇李莓
  • 4篇王同华
  • 4篇徐爱遐
  • 4篇王忠红
  • 3篇余龙江
  • 3篇戚存扣
  • 3篇曲亮
  • 3篇张书芬

传媒

  • 8篇中国油料作物...
  • 5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湖南农业科学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甘肃农业科技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种子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3
  • 11篇2012
  • 15篇2011
  • 29篇2010
  • 10篇2009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差异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用SSR、SRAP和EST标记对40份含油量在43%以上和6份含油量在40%以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含油量的遗传多样性分析。81对引物共扩增出192条多态性带,引物扩增位点多态性信息(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122~0.943,平均值为0.512。供试材料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09,变化范围为0.016~0.662,国外材料比国内材料显示出更远的亲缘关系,其中Hektor与7份材料间的遗传距离超过0.6,Sollux与15份材料间的遗传距离超过0.5。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66处,供试材料被划分为5类;在相似系数为0.70处,供试材料被划分为9类;在相似系数为0.73处,46份材料被划分为18类。研究结果表明,高含油量供试品种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暗示它们可能含有增加含油量的不同位点;通过聚合这些可能的非等位位点,有望获得高含油量的油菜品种。
陈玉峰李云昌梅德圣李英德徐育松刘佳付丽胡琼
关键词:分子标记含油量聚类分析
甘蓝型油菜新型不育系花器特征及mtDNA的RAPD分析
2010年
对新选育的甘蓝型油菜PLCMS不育系和PolCMS及OguCMS不育系材料花器形态进行比较,并对3种不育系10份材料mtDNA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新选育的PLCMS不育系与PolCMS、OguCMS在花瓣长和宽、花冠直径、雄蕊大小等形态特征方面有极显著差异;mtDNA分析结果表明,新发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L04-02A、L04-05A、L04-01A为同一类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它们与PolCMS及OguCMS不育材料有很大差异,由此推知PLCMS不育系是一种新型甘蓝型油菜不育系.
曾秀存许耀照张芬琴孙万仓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不育系MTDNARAPD
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rf基因连锁标记的开发被引量:2
2011年
甘蓝型油菜不育系20118A为三隐性上位互作遗传模式,其不育性受两对重叠隐性不育基因(a和b)与一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rf)互作控制。rf基因纯合时对a和b基因起抑制作用,使油菜育性恢复,可用于核不育三系法育种。为缩短临保系的育种周期,本文利用一个20118A与其临保系M-6029的BC1分离群体获得了7个与rf连锁的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构建了局部连锁图,图距在3cM~17cM。其中距rf最近(3cM)的标记为EA10MC03。用引物对F3和R3成功地将EA10MC03转化成SCAR(序列特异性扩增区)标记,能区分杂合型Rfrf单株和纯合型RfRf单株,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隐性核不育临保系奠定了基础。
杨立勇刘灶长周熙荣王伟荣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临保系AFLPSCAR
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的遗传及AFLP标记被引量:11
2012年
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是一种有用的指示性状,本研究以甘蓝型白花油菜及其分离群体为材料,对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利用集团分离法(BSA)对白花基因进行AFLP分析,在256对AFLP引物中共获得6个与白花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EA11MC04与EA12MC01为基因两侧最近的分子标记,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8,1.0 cM。
黄镇许婷班元元刘欢范胜栩杨丽徐爱遐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白花分子标记
甘蓝型油菜SSR核心引物研究被引量:30
2010年
为了确定一组适用于品种纯度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SSR核心引物,以100份具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研究材料对746对SSR引物进行筛选,综合考虑PIC(平均多态信息量)值大小、引物重复性、扩增带型清晰度、连锁群分布等因素,确定44对引物为甘蓝型油菜核心引物,其中20对引物为首选核心引物,24对引物为备选核心引物。20对首选核心引物每对可检测到3~9个多态性位点,PIC值介于0.56~0.80,共检测到102个位点,分布于11个连锁群上。随机抽取1对核心引物对一个杂交组合大田制种F1纯度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与田间自然鉴定结果一致,并可同时鉴别出来源于父本及外来的混杂单株。将44对核心引物应用于品种的系谱分析和100份品种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同样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结果。该套SSR核心引物适用于甘蓝型油菜品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李海渤杨军吕泽文易斌文静傅廷栋涂金星马朝芝沈金雄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SSR核心引物纯度鉴定
花瓣色素定量法对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的质量-数量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无水乙醇提取油菜花瓣色素,在439nm波长下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实现对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的量化观察,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法,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HW 243×HZ 21-1)和(HW 243×中油821)的P1、P2、F1、F2、B1和B2世代群体进行分析,研究花瓣颜色的遗传特性。结果显示: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表现为数量性状,其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E-O),以主基因作用为主,多基因的作用相对较小;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均具有较大的作用;主基因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在F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95.51%和96.35%,多基因遗传率为3.65%和2.43%;在B1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53.00%和49.5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9.93%和39.84%;在B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97.38%和95.5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17%和1.57%。
田露申田露申闫朝选余青青郭世星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白花吸光度主基因+多基因
芥菜型油菜FAE1基因序列特征及其与芥酸含量关系的初步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同源序列法对6个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品种(高芥酸、中芥酸、低芥酸)、2份白菜型油菜品种(高芥酸和低芥酸)和1份黑芥品种的FAE1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表明,9个品种的FAE1基因编码区全长均为1522bp,不含内含子,均编码507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比较表明,芥菜型油菜中有两种FAE1基因序列(BjFAE1.1和BjFAE1.2),其亲缘种白菜型油菜和黑芥中各有一种FAE1基因序列(BrFAE1和BnFAE1),BjFAE1.1对应于白菜型油菜的BrFAE1,BjFAE1.2对应于黑芥的BnFAE1;BjFAE1.1和BjFAE1.2之间存在71bp处核苷酸变异和Hind III不同的酶切位点(第1415位和第1144位),蛋白质水平上存在15处氨基酸变异。比较不同芥酸含量品种的FAE1基因序列表明,BjFAE1.1基因存在2个SNP位点(第968位和第1265位),BjFAE1.2基因也有2个SNP位点(第49位和第237位),这4个SNP位点中有3个位点(第49位、第968位和第1265位)导致蛋白质水平上氨基酸的差异。其中BjFAE1.1基因第968位的碱基变化(C→T)引起的第323位氨基酸变化(Thr→Ile),能够解释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高芥酸到低芥酸(中芥酸)的转变;第1265位的碱基变化(T→C)引起的第422位的氨基酸变化(Phe→Ser),能够部分解释芥菜型油菜的高芥酸到低芥酸(中芥酸)的转变,白菜型油菜的高芥酸和低芥酸品种在该位点的碱基没有变化。BjFAE1.2基因第49位的碱基变化(T→C)引起的第17位氨基酸的变化(Phe→Leu),可以解释芥菜型油菜的中芥酸变成高芥酸(低芥酸)。陕北黄芥低芥酸突变株1278-3的FAE1基因序列和国外低芥酸品种比较,只在第1265位出现变异。
徐爱遐黄镇马朝芝肖恩时张修森涂金星傅廷栋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克隆
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在青海生态条件下的杂种优势表现被引量:26
2010年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3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方法(Griffing II)组配成66个组合,考查不同生态类型组合的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的35份品种(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698处分为5类,第I类主要为春性材料,半冬性材料分布于第II、III、V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生态类型基本一致;春性品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组配的组合要比同种类型品种(系)间组配的组合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SSR的分子遗传距离与大多数性状F1表现及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利用SSR预测杂种优势效果还不明显。
杜德志聂平徐亮罗玉秀姚艳梅周红伟张晓梅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生态类型杂种优势
优质杂交油菜撒播试验组合比较研究
2011年
[目的]筛选可参加国家区试高密度试验组的优质油菜组合。[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6种优质油菜新品种(组合)进行了撒播试验。[结果]H0903产量最高,平均单产为2 002.65 kg/hm2,比油研10号高出19.38%,综合性状均较好,适合密植。H0904平均单产为1 715.10 kg/hm2,居参试品种第2位,可升级进入多点区域试验鉴定。H0901与油研10号相比略有减产,建议继续鉴定后作取舍;H0905和H0902与油研10号相比减产幅度较大,建议淘汰。[结论]H0903可参加国家区试高密度试验组。
何惠萍侯燕
关键词:优质油菜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沣油520的选育被引量:7
2010年
沣油520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中熟偏早杂交油菜品种,由Pol 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 A与恢复系C3R配制而成,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515.0 kg/hm2,比对照增产6.67%。在长江中游区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431.7 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5.01%。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24.63μmol/g(饼),含油量41.91%。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长江中游区及邻近各省种植。
范连益陈卫江李莓曲亮王同华
关键词: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油菜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