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KJD2008240001)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郭明凯俞泉宇李义王玥孙汉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中华绒螯
  • 2篇中华绒螯蟹
  • 2篇绒螯蟹
  • 1篇单胞菌
  • 1篇嗜水气单胞菌
  • 1篇气单胞菌
  • 1篇胁迫
  • 1篇海藻酸
  • 1篇海藻酸钠
  • 1篇非特异性免疫
  • 1篇非特异性免疫...
  • 1篇PH胁迫
  • 1篇SINENS...
  • 1篇AEROMO...
  • 1篇ERIOCH...
  • 1篇HYDROP...

机构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篇李义
  • 2篇俞泉宇
  • 2篇郭明凯
  • 1篇孙汉
  • 1篇王玥
  • 1篇刘永贵

传媒

  • 2篇淡水渔业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pH胁迫对中华绒螯蟹5种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测定了不同pH(4.5,6.0,7.5,9.0,10.5)胁迫1、4、7、10 d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呼吸爆发(RP)、血细胞破碎物上清液(HLS)酚氧化酶(PO)、血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胁迫后第1天,pH 4.5组的R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H 7.8)和碱性胁迫的3个组,pH 6.0组的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H 7.5组和pH 9.0组,pH 10.5组的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H 6.0组的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碱性胁迫的3个组(P<0.05);在pH胁迫后第7天,pH 6.0组的RP活性显著高于pH 10.5组,pH 4.5组的P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H 10.5组(P<0.05);血清LSZ对pH胁迫较为敏感,在胁迫后第1天,pH 9.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胁迫后第4、7、10天,pH 4.5、6.0、9.0、10.5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RP、PO、LSZ、ACP和ALP可作为pH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力影响的重要指标。
孙汉李义王玥郭明凯俞泉宇
关键词:非特异性免疫
中华绒螯蟹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口服疫苗制备工艺及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以福尔马林灭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腹水病及抖抖病并发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CL99920菌株为芯材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乳化法制备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口服疫苗。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和菌胶比例对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确定了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疫苗的最佳制备工艺。试验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因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包封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海藻酸钠浓度>菌胶比例>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制备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疫苗的最佳工艺是:海藻酸钠浓度2%,菌胶比例1∶6,乳化时间15 min,搅拌速度1000 r/min。以该工艺制备的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包封率为73.66%,平均粒径为(56.8±1.6)μm。
李义刘永贵俞泉宇郭明凯
关键词:海藻酸钠
共1页<1>
聚类工具0